<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文化 > 傳統文化 > 正文

    非遺增添年味:溫州甌菜 麗水畬族春晚 東陽道情表演

    每年農歷新年,我們對傳統中國元素的渴求都會達到一年里最高的峰值,人們總會更追求一些“年味兒”:窗花、春聯、倒貼的福字,紅色的燈籠……

    于是,浙江各地的非遺中心在每年此時,都會為了抓住人們珍貴的熱情,將自己推廣得多一些,更多一些,今年也是如此。

    比如在義烏,每年都有大批返鄉務工人員,今年,義烏火車站為他們送上非遺項目剪紙作品,江南剪紙的細膩與故事性深受內陸地區務工者的歡迎;又比如東陽非遺中心,把“出門儂”、“農家作場”、“藥鋪”、“燈彩”、“內家什活”、“香花意食”以及“東陽道情表演舞臺”等七大非遺項目搬到了湖溪鎮政府前廣場上,讓人有了記憶中“趕集”的回味。“老底子”的非遺手藝做出來的“年貨”搶手到不行,幾十公斤的“麥芽糖”、“東陽蜜棗”,不到1小時就售罄。非遺,讓我們找回了真正的年味兒。

      溫州:“甌菜烹飪技藝”傳承人

      教你怎么燒年夜飯

    中國人過年最講究的就是一桌年夜飯,要有特色,有彩頭,有味道。于是,溫州的年味非遺就瞄準了這“舌尖上的中國年”。近日,由2011年列入省級非遺項目“甌菜烹飪技藝”的傳承人周雄,在溫州大學育英禮堂,教現場近70位市民,如何燒出最有溫州特色的年夜飯。

    “傳統年糕做法加的是桂花,我們甌菜的蜜汁果味年糕則是把果味融入到原材料中,秘訣呢就是放入兩勺白糖,兩勺蜂蜜,適量鹽”,講臺上的甌菜廚師現場示范,非遺傳承人周雄在一邊旁白解讀。60多歲的李阿姨,不慌不忙舉著手機全程錄像:“平時的年夜飯都是自己隨便燒燒,今年能為家人做些新的菜肴了。”

    除了“蜜汁果味年糕”外,“木瓜燴魚肚”、“甘蔗大閘蟹”、“甌香炸雞”等十余道扎根傳統又融合了時尚元素的甌菜,大大激發了市民們的好問熱情:“為什么平時炸的雞肉不脆?”“大閘蟹要蒸多久?”臺上的周雄笑臉盈盈,對大家提出的疑問都耐心解答。

    當天現場,人們對吃的熱情也蔓延到了其他的展示項目,比如米塑攤位上,一只幾可亂真的“烤雞”吸引了許多市民的注意,好幾位用手指戳戳,聞了又聞,再三確認后感嘆米塑傳承人董希的絕活真是“棒棒噠”。

      麗水:772臺鄉村春晚

      “我行我上咯”

    就在央視春晚因為“六小齡童上不上”和“最丑吉祥物猴賽雷”而頻頻登上熱門話題的時候,我大浙江的鄉村春晚已進入了如火如荼的演出階段。近日,2016麗水市“鄉村春晚”暨鄉村文化旅游精品線路開通啟動儀式在景寧大均鄉舉行。

    啟動儀式當天,現場的嘉賓們從一入場就感受到了濃濃的“畬族風”,一條條手工編織的,象征著吉祥寓意的畬族彩帶,被作為新年禮物,分發到嘉賓手中。令人意外的是,色澤鮮艷的畬族彩帶相當百搭,作為現代服裝的搭配裝飾也毫不突兀。

    畬族彩帶編織技藝是第二批被列入浙江省級非遺名錄的非遺項目。它是畬族姑娘在六七歲時就從母親那里學得的“口傳心授”的手藝,除了編織自己身上的裝飾,更要在自己的婚姻大事中扮演定情物、定親禮的重要角色。

    電視上的春晚,民族風只是一種元素的點綴,然而在這里,他們可以盡情地用自己的方式演繹出自己想要的感覺。除了傳統的迎春演出,這次在大均活動現場,還增加了一個場面不小的百項非遺展示園,匯集了畬歌對唱、畬族功夫、花鼓戲、大漈罐制作技藝、山哈酒制作技藝、畬族銀飾制作技藝等多個非遺項目,讓人有脫離城市卻不離煙火的清新之感。

    記者還了解到,今年,麗水全市將推出772臺鄉村春晚,其中581臺為各村村民自發組織的迎春晚會,另有191場的非遺年俗展示會呈現給觀眾和游客。

    文章來源:錢江晚報 責任編輯:劉姍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