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文化 > 文化中國 > 正文

    流行音樂觀察:熱鬧的選秀救不了流行音樂

    漫畫 徐鵬飛

    選秀不過是個娛樂形式,中國不缺好歌手,讓流行音樂停滯不前的緣由,最終是缺乏優秀的原創作品。

    毋庸置疑,當傳統唱片業被數字音樂沖擊得體無完膚的時候,當有音樂人嗟嘆“唱片已死”的時候,選秀節目的出現確實讓人眼前一亮。秀場也給大批有夢想的“草根”歌者提供了舞臺,人們開始發現并非科班的獨木橋才能走向大舞臺。當那些流浪歌手、貨車司機、“橘子妹”、“灰姑娘”唱著天籟之音出現在熒屏上,他們在聚光燈下的風采讓人們瞬間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感受到了夢想在勵志與堅持的路上開始放出光芒,這是選秀節目的正能量——有夢想就有希望。但是,“灰姑娘”的故事本身只是一個勵志故事而已,漸漸地,當各個秀場都在重復演繹著“灰姑娘”的不同版本時,人們意識到那些感動背后可能是經過加工的虛幻故事,甚至有的導師意外發火發飆其實也在導演控制之中。淚點、爆點、槽點,全是收視率的源泉,他們終究只是在做一檔節目。

    參加選秀的歌手們呢?大多數觀眾的感覺是,第一屆“好聲音”的選手幾乎每位都質樸到面對鏡頭手足無措,他們展現了真實的內心,直擊人心。但這些選手完全沒有預料到這個舞臺的力量會大到足以改變他們的一生。他們火了,簽約了,賺錢了,成明星了。于是,人們再看到更新的選手站在這個舞臺上時,“秀”的成分就多了,他們的內心開始不安分了,一戰成名的誘惑太大了。我們看到太多的落選歌手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地奔波于各種秀場之間,尋求東山再起的機會,秀場成了更多人追逐名利的舞臺。沒有優秀的原創歌曲出新出彩,“秀歌手”們只能寄希望于“功夫在詩外”,于是,一出場一亮相就百分百的巨星范兒,競相飆高音,甚至以出人意料的“怪嗓子”博得評委和觀眾的眼球。人類最早的“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的本真情緒抒發,被摻進了太多的雜質和太多的功利心,歌聲變味兒了。最可怕的是,這種情緒顯然也影響了熒屏前同樣懷著夢想的年輕人,那些成功者成了他們的榜樣。

    即便如此,還是有人成功了、出名了,但能給流行樂壇帶來什么呢?最早的秀場,驚為天人的天籟之音閃耀登場,令人感嘆中國竟然也有這樣的好嗓子。可是幾年下來,數不清的秀場、數不清的好嗓子,人們已經對好嗓子習以為常的時候,愈發覺得更重要的還是作品。從最初的“超女”“快男”到如今的“好聲音”,所有從秀場上脫穎而出的選手們,后來的發展如何,李宇春、張靚穎有幾個?不斷推出打著自己標簽的作品,鍥而不舍地在音樂本質上下功夫,這樣的歌手又有幾個?中國從來不缺好歌手,但缺好作品。讓流行音樂停滯不前的緣由,最終還是缺乏優秀的原創作品。創造擁有我們自己版權的原創音樂選秀節目,推出基于音樂未來的唱作型歌者,讓我們未來不斷地有新歌唱有好歌聽,這是人們發自內心的期望。

    當然,退一步說,選秀本身終究不過是個娛樂形式,它不能決定流行音樂的前途。我們無須苛責選秀節目,如果要提出批評的話,也是對那些流行音樂的從業者。惟有持續不斷的創作才是流行音樂的源頭活水,一個歌者要想成為一名真正的藝術家,如果沒有屬于自己的歌曲,僅靠一兩次選秀的成功,絕對沒戲。任何投機都不能持久,唯有耐得寂寞,持續創新,才是通向藝術圣殿的本真態度。

    文章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劉姍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關鍵詞: 活在當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