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文化 > 文化中國 > 正文

    《美人魚》被傳票房“保底20億” 影業刮起保底“豪賭”風

    吹個大氣球

    周星馳的新片《美人魚》將于大年初一登陸院線,但電影還沒上映,星爺已經收回了投資。該片近期被傳出票房“保底20億”,也就是說,保底發行方給《美人魚》開出了20億元票房的天價。不管影片最終票房如何,星爺和出品方已經賺得盆滿缽溢。事實上,“票房保底”這種市場行為,如今在電影圈逐漸興起,影業刮起一股票房“豪賭”風。

    天價保底星爺本人都心虛

    在當今華語影壇,周星馳最具個人品牌號召力,這一點大概無人質疑。但《美人魚》的保底票房開到了20億元,還是令人咂舌。畢竟,內地市場目前只有《捉妖記》和《速度與激情7》超過20億元票房,其他影片如《一步之遙》《尋龍訣》,雖然也曾豪言要沖刺20億,但最后均未達成目標。

    針對《美人魚》“保底20億”一事,影片保底方和和影業和龍騰藝在接受采訪時回應,保底金額并沒市場傳聞得那么夸張,大約為16億元至18億元。參與保底發行的公司不超過三家,保底金額通過和和影業發起成立的一個基金來運作,其他兩家保底公司都是這只基金的認購方。

    《美人魚》的投資制作成本約為4億元左右,按照16億元至18億元的保底票房來算,包括周星馳公司在內的影片出品方已經飽賺了一筆。雖然票房高枕無憂,但星爺似乎很焦慮,信心并不足。以前極少參加路演的他,在《美人魚》全國數十場路演中,全部到場站臺,還表現得特別親民。這次,他還決定在《美人魚》的營銷策略上實行“饑餓營銷”,不點映、不看片,全程把片子捂得嚴嚴實實。

    “今年春節檔的大片數量不算多,競爭沒有去年那么激烈,《美人魚》預計能切下最大的那塊蛋糕。”電影市場研究專家蔣勇說,但《美人魚》這么高的票房保底,要實現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就是一場市場的“豪賭”。事實上,春節假期雖然會票房爆炸,但不如暑期檔長,去年春節檔就沒有一部影片票房破10億元。

    影片剛開機就已收回投資

    眼下電影業正在悄悄流行“票房保底”這種風氣,之前已有多起案例。

    寧浩導演的《心花路放》前年國慶檔上映,北京旅游與中影股份北京發行分公司共同向寧浩承諾,保底票房5億元左右。最終《心花路放》票房高達11.7億元,保底發行方成了大贏家。又如韓寒導演的《后會無期》,投資5000萬元,博納影業保底3.5億元發行,票房超過3.5億元的部分拿40%。該片最終票房6.3億元,博納也賺了不少。

    馮小剛導演的新片《我叫李雪蓮》,目前還在拍攝中,但已經簽下保底發行的協議。耀萊影視文化與出品方華誼兄弟、摩天輪文化簽訂協議,如果該片票房低于5億元,耀萊將支付出品方2億元票房凈收益;如果票房超出5億元,5億元至8億元部分凈收益由耀萊獨享。這意味著,《我叫李雪蓮》剛開機,就有兩個億凈賺到手。

    周星馳本人也不是頭一回玩“保底發行”,其上一部影片《西游降魔篇》就跟華誼兄弟簽下發行協議。當時的保底票房為5億元,但影片的最終票房為12.48億元,保底發行方華誼可謂賺大了。周星馳還因票房分紅問題,與華誼鬧上法庭,多年的合作伙伴算是撕破了臉。也許是吃了上次的虧,這次《美人魚》還是星爺主動提出票房保底,但價碼翻了好幾倍,以至于傳統影視發行公司望而卻步。

    “《心花路放》《西游降魔篇》的票房保底數字,看起來很保守。像《心花路放》有黃渤、徐崢和寧浩,又是喜劇類型,票房超出5億元一點不意外。”蔣勇認為,目前內地票房最好的還是喜劇類型片,保底發行這類影片贏面較大。不過,《美人魚》并不是周星馳最拿手的純喜劇,而是玩起了環保和奇幻題材,其市場不確定性很大,天價保底金額的風險也極高。

    電影當金融產品未必玩得轉

    從保底發行方青睞的影片來看,名導演的影片最受歡迎。目前保底發行的片子基本大賣,對賭方全贏。但今天觀眾的口味變化很快,名導演、名演員也不一定能保障票房,比如姜文的《一步之遙》曾傳10億元保底價,結果票房只有5億余元。“《一步之遙》上映前的預售做得很好,但后來票房也不好,電影市場還是有自身的規律的。”中國影協電影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劉浩東說,保底發行其實是市場不規范的表現。

    在劉浩東看來,“票房保底”容易出現商業上不道德的行為。比如片方與發行公司會相互勾連,進行各種票房造假。發行方會買票房,也就是自己花錢購買首日或首周末的票房,造成票房虛高、排片率高的假象,用假口碑誤導觀眾。特別是如今電商預售泛濫,發行方很容易和電商合作,一起操縱影片的首周排片場次和票房。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心花路放》《西游降魔篇》的保底發行方都是傳統影視公司,但這次《美人魚》的保底發行方名不見經傳,作為主保底方的和和影業,一年多前才開始運營。這家公司有基金公司的背景,投資速度快,擅長金融運作。“現在實業不景氣,基金公司沒地方可去,把電影當作了投資方向。”劉浩東說,資本是投機的,而基金公司的錢又不是自己的,拿來“豪賭”,輸贏都沒關系。

    實際上,現在很多基金公司已經涌入電影行業,完全用基金的方式來做,把電影做成金融產品來營銷。“電影產業沒那么大,一年也就四五百億元票房,基金進來后,就會產生泡沫。”劉浩東分析,這種泡沫估計還會持續兩三年,但電影還是會回歸電影,基金公司的那套玩法未必行得通。

    記者 周南焱

    文章來源: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劉姍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關鍵詞: 活在當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