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聚慶齋” 在廠甸廟會現場賣“缸爐”點心
▲“90后”男孩的攤位前 各式各樣的景泰藍工藝品頗受歡迎
昨天是大年初二,北京青年報記者在各大廟會采訪中發現,今年廟會攤位數量普遍減少,地壇廟會參展單位減半,不僅淡化商業氛圍,還對公益類展位進行了定向邀請,不僅有毛繡、皮影、燕京八絕、東來順等非遺、精品、老字號商戶參與,更邀請了蔚縣剪紙、天津益德成鼻煙、津門貢撣等京津冀特色的手工藝人入駐;而廠甸廟會主辦方也對攤商采取了史上最嚴格的篩選措施,攤位數量從去年的170個左右壓縮至80多個,除了風車、兔兒爺、面人等傳統工藝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幾近絕跡的老字號產品今年也首次亮相。
“90后”男孩擺攤賣景泰藍
[現場1]
昨天,在地壇廟會的傳統手工藝區,北青報記者注意到一個出售各種景泰藍工藝品的攤位。與別的攤位不同的是,攤位上方掛著一個“大學生創業,感謝大家支持”的牌子。北青報記者了解得知,該攤位的老板是一名“90后”——23歲的北京男孩康雨葉。原來,在東城區商委和相關創業園的支持下,作為創業青年的小康在地壇廟會獲得了一個免費攤位。別看年紀輕輕,小康從大學二年級就開始創業,并成立了自己的商貿公司,做起了小老板。小康說,自己大學時學習的專業就是珠寶鑒定,因此創立的公司做的也與之有關。“老北京的景泰藍工藝品很受歡迎,我們就跟北京的老琺瑯廠合作,也是特別希望把北京的傳統工藝傳承和發揚下去。”
北青報記者看到,各式各樣的景泰藍工藝品也頗受游客歡迎,挑選、問價的人絡繹不絕。“那些琉璃原來都是天津產的,現在好多都不做了,這些景泰藍賣20塊錢其實價格已經很低,它的手工價值、附加價值要比這高得多。”在小康的攤位,最便宜的琉璃戒指只要5元一顆,其他大大小小的工藝品定價也在幾十元到百元不等,價格比較親民。 文/本報記者 彭小菲
北京特色點心“缸爐”亮相
[現場2]
您聽說過“缸爐”嗎?這是早年間北京滿人餑餑鋪的一種點心,起源于京師著名的餑餑鋪聚慶齋,已有上百年歷史。然而,缸爐在北京市場上已經消失了30多年,很多年輕人都沒有聽說過。今年廠甸廟會,主辦方特意把北京老字號“聚慶齋”請到廟會現場,剛一出場就受到老北京市民的熱捧。
據主辦方介紹,廠甸廟會是首批唯一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老北京文化廟會。今年,主辦方在“深度挖掘老北京年味兒”方面下足了功夫。對于北京代表性的老字號和特色項目,廠甸廟會采取定向邀請的措施,一些在北京已經近乎絕跡的老字號產品首次亮相廟會。
聚慶齋第十八代傳人馬換榮,在現場展示了著名的“九尊缸爐”。九塊兒“餑餑”連在一起,摸起來硬邦邦的,但是入口即化,非常柔軟。
馬換榮介紹說,1808年,聚慶齋最開始做這種點心時,是用火爐燒缸烘烤而成的,因此起名叫“缸爐”。把面團堆在一起,等雜面團發酵了,加入碎果仁、紅糖、堿,入爐烤制,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后來還傳進了宮廷,于是,原本平凡的缸爐搖身一變,成了宮里嬪妃坐月子時候的必備點心。
消息傳出后,平民百姓也開始效仿,去探望坐月子的產婦時,老母雞、雞蛋、紅糖、小米、缸爐,都是必不可少的禮物。清代的《道咸朝野雜記》、《北京地方志》,以及近代梁實秋的散文《滿漢細點》里,都能找到關于缸爐的描述。
已經消失了30多年的傳統點心此番亮相廠甸,自然是北京老百姓的口福。馬換榮說,自己是“聚慶齋”第十七代傳人索鳳義先生的傳人,并在原有制作工藝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加入麥冬、黨參等中藥,更有利于人體健康。“要想讓缸爐的味道正宗,最重要的是用料。全部用‘老面肥根兒’自然發酵而成,僅發酵就要兩到三天時間。”文/本報記者 王斌
孫悟空手拿“廠甸三寶”亮相陶然亭
[現場3]
北青報記者發現,今年廠甸廟會的吉祥物是一只呆萌的孫悟空,拿著金箍棒和“廠甸三寶”——糖葫蘆、空竹、風車,亮相陶然亭公園。這也是廠甸廟會首次推出玩偶形式的吉祥物。據主辦方介紹,建國初期,廠甸廟會最為著名的三件寶是糖葫蘆、空竹和風車。
年過六旬的李先生可謂十足的老北京人了。據他回憶,過去逛廠甸,人們最渴望的就是舉著一串大糖葫蘆回家,廠甸廟會的糖葫蘆是用荊條穿成的,大一些的足有一米多長。由于荊條比較軟,串兒又長,糖葫蘆就變成彎的了。“那時候,只要手里舉著這么長的一串兒糖葫蘆,別人就知道你去廠甸了。”
風車和空竹也是廠甸廟會的兩大特色。過去,廠甸廟會各式各樣的風車特別多,竹子風車、紙風車,還有用檀木雕刻的藝術風車。這些風車全是手工制作的,大一些的風車直徑可以達到10余米。風車旋轉起來,還帶著哨聲,一下子就能烘托出過年的喜慶氣氛。
空竹對于廠甸廟會來說,也是格外特殊的。大部分喜歡抖空竹的老北京人,每逢過年都會習慣性地到廠甸來,“抖抖絕活兒”。
據廠甸廟會主辦方介紹,今年恰逢猴年,讓孫悟空拿著“廠甸三寶”最合適不過了。“孫悟空拔下毫毛,什么都能變。變出三件寶物來,節日的氣氛一下子就有了。”
文/本報記者 王斌
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 汪震龍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