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籌辦《西游記》音樂會歷盡坎坷
許鏡清的名字,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但說到央視版電視劇《西游記》的音樂,相信很多人腦海中會立即浮現出《敢問路在何方》、《女兒情》等熟悉旋律。這些音樂的作曲,就是今年74歲的許鏡清。
在許鏡清的微博上,一條寫于2013年1月11日的微博一直被他放在了置頂的位置:“想開一場《西游記》音樂會真是難啊。去年在微博上發了一次尋求信息。不久,數十電話約我,數十人訪我。喝了數十杯茶,說了無數的話。一次次充滿希望的激動,一次次暗淡凄涼的失望。現在又回歸往昔的平靜了。我在翹首企盼助我之人的到來。蒼天啊,我的《西游記》音樂會路在何方?”
微博“化緣”三年整,這場《西游記》音樂會始終未能舉辦,究竟難在何處?
現年74歲的許鏡清有三個夢想,都與《西游記》有關:出一本西游記作品書籍,開一場《西游記》音樂會,再把《女兒國》這段故事變成歌劇。第一個夢想在2012年完成了,書名《西游記中的歌與畫》。如今,他依然在為另兩個夢想努力。
許鏡清介紹,當年《西游記》在央視首播轟動全國時,他就萌生了做音樂會的想法。但那時他自認尚未成名,這個想法便被擱置多年。2000年后,音樂界做專場音樂會的越來越多,他再次動了心思,卻負擔不起舉辦音樂會的費用。
很多人會問,這些年許鏡清的版權費應該掙了不少,還缺錢?但許鏡清說,直到2014年,他才意識到有人花錢買他的音樂。韓寒的《后會無期》當時要用《女兒情》,給了十萬元版權費,他和詞作者楊潔一人分了5萬。而此前的版權費,都是少得可憐,多則幾千塊,少的還有2.7元的,“如果從一開始大家都像《后會無期》那樣買我的作品,買使用權,我可能用不著人幫忙,自己就可以辦了。”
按照許鏡清的設想,《西游記》本身是神話,為神話譜寫的音樂,舞臺上一定要展示神話部分,必須要有《西游記》的感覺,這種感覺不是一兩天能做到的,要把燈光、美術都做到位的話,沒有五六百萬做不下來。
為了尋求資金支持,許鏡清曾四處尋求幫助,還上過當、跌過跟頭。多年前,在一個飯局上,他說音樂會大概一兩百萬吧,有個老板馬上站起來說,“這事交我了,我來掏。”但要許鏡清先把音樂樣帶做出來。許鏡清自掏腰包,用積攢多年的十多萬稿費把《西游記》的音樂重新編配制作,“我請他來聽音樂,但他喝醉了,聽了一會兒就打起了呼嚕……”從此就沒下文了。
2012年,有個網友通過微博給許鏡清留言,想得到他的許可使用《西游記》的音樂。兩人聊天時,許鏡清提到了開音樂會的想法,這位網友建議他通過微博求助。2013年1月11日,當時還不太會玩微博的許鏡清發出了這條“求助”微博。
迄今,許鏡清這條“求助”微博已經獲得6萬次的轉發、3萬多次點贊,網友留下了上萬條評論,紛紛建議許鏡清為這場音樂會作眾籌。
不過,許鏡清還是希望通過傳統途徑來完成這次音樂會。隨著猴年的到來,他又看到了新的希望:1月22日,許鏡清更新了一條微博,“2016年是開辦《西游記》音樂會的契機,我再努力一把。”
文/北青綜合
那些年,創作《西游記》音樂含辛茹苦
說起與《西游記》音樂會的緣分,許鏡清回憶,1983年開春的一個傍晚,剛吃完晚飯的他在單位中國農業電影制片廠傳達室翻閱報紙,突然接到電話,讓他第二天去和電視劇《西游記》音樂編輯王文華見面。第二天見面后,轉眼到了夏天,再度意外接到王文華的電話,讓他給一首由曉嶺和付林創作的歌詞譜曲,那首歌的名字叫《生無名本無姓》。很快,寫完音樂他讓程琳演唱了小樣,沒想到一下子引起了劇組的興趣。“那個時候,我都不知道劇組已經找了彭修文、王立平、石夫等全國有名的六七位作曲家,誰都比我有名氣。”許鏡清說。
1983年10月,王文華給許鏡清一首歌詞,是由閻肅作詞的《敢問路在何方》。王文華告訴他,主題歌創作已交給了作曲家王立平,這首歌只作為插曲。許鏡清說,他年輕時記性就不好,剛拿到閻肅的這首歌時,只覺得詞寫得很棒,唯一能記住的就是“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有一天,他坐公交車途經一個自由市場。“看到為生活而奔波的人們,我突然反問自己人一輩子活著是為了啥?突然間,腦海里‘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的旋律噴涌而出。”下了公交車,他在路邊向一個小學生借了支鉛筆,趴在電線桿上將旋律寫在了煙盒上。回到辦公室,順著這份情感思路,20分鐘就完成了《敢問路在何方》作曲。
《西游記》正式播出前,央視曾進行過十幾集的“試播”,片頭主題歌用的是王立平詞曲、吳雁澤演唱的《可嘆世間多為難》,片尾是由女中音張暴默演唱的《敢問路在何方》。正式播出時,《敢問路在何方》仍舊放在片尾,但已經由插曲“晉升”為主題歌。幾番波折,正式播出版的演唱者由張暴默到李雙江,最后變成了蔣大為。
而1986年版電視劇《西游記》片頭曲,在當時是一種超大膽的想法和做法,許鏡清首次嘗試著將西洋古典音樂、民族音樂和電聲樂融為一體。特別是金猴出世時電子鼓發出的“啾啾啾……”聲音,將孫悟空的筋斗云用音樂的方式惟妙惟肖描述出來,令人眼前一亮。“那時候,很少有人知道電子鼓這東西。我們當時在錄音棚里錄制流行歌曲,有一次一個公司帶來一個,發出來的聲音很獨特美妙,于是我將它編進了音樂的開頭。”
至于片頭曲前奏“噔噔噔噔噔噔噔噔……”,許鏡清則表示是從民工敲飯盒中吸取的靈感。他回憶,下筆之前的那段時間,好幾天睡不著覺,沒有創作頭緒。“這時,幾位民工拿著飯盒從窗前走過,一邊走一邊唱著,手里還用筷子有節奏地敲著飯盒。”那個敲擊的節奏一下子刺激了許鏡清的神經,漸漸地,這段輕快有跳躍感的音樂在他的腦子里清晰起來。
《西游記》試播時,曾有人要求換掉作曲。“他們認為音樂里用了電聲,不符合傳統四大名著的感覺,《西游記》是民族的、中國的、傳統的,為什么用電聲?”當時許鏡清正好要去在九華山的《西游記》劇組探班,他跟導演楊潔說這是最后一次來劇組了。楊潔得知原委后大怒,當即要來紙筆給領導寫信。如此,許鏡清創作的音樂才得以保留下來。
至于廣受外界關注的《西游記》作品音樂會,如今也有了新進展。據悉,不出意外,今年這場音樂會將與公眾見面,“我打算制作一臺比照著當年西洋樂、民族樂和電聲相結合的樂隊編制,外加表演、演唱的魔幻情景音樂會。如今導演、樂團等都聯系好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個東風就是錢。實際上,這個事兒嚷嚷少說八九年了,但是每次說到錢的時候,就沒戲了。大家喜歡《西游記》音樂這么多年了,總得給大家一個交代。”
文/張學軍
文章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劉姍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