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城市 > 幸福天水 > 正文

    留學生在蘭州過“中國年”(圖)

    原標題:留學生在蘭州過“中國年”

    大家一起動手包餃子

    烏克蘭夫妻挑戰包餃子

    “Bunetska,明天是不是就是中國春節的大年初一了?你和Soloshuch打算怎么過?”“天哪!媽媽你是怎么知道的?So-loshuch的哥哥和嫂子也在這里,明天我們打算邀請他們和我們的幾位同學來宿舍,大家一起包餃子,打打牌,過中國年。”“當然是從電視和網上知道的了,今天就是想給你們一個驚喜,那就祝你們春節快樂!”Bunets-kaIryna和SoloshuchSerhii是一對來自烏克蘭的夫妻留學生,顏琳和顏博則是他們的中國名字。大年三十下午,就在記者進門之前,遠在烏克蘭的媽媽在視頻聊天中給了顏琳一個驚喜。金發碧眼的顏琳是典型的烏克蘭美女,與妻子相比身高180左右的顏博要健壯很多,棱角分明的肌肉告訴記者健身一直是他的重要愛好。

    “真沒想到你的父母不但知道我們的春節,還清楚具體的日期?”面對記者略帶質疑的提問,顏琳告訴記者:“也許你不太相信,對于春節的了解,我爸爸媽媽要比我們早得多,我和顏博是2014年來到蘭州交通大學的,剛來的時候我們并不知道中國有這樣一個節日,結果2015年的春節就稀里糊涂的過去了,沒想到過了幾天媽媽打電話過來問我們,‘你們的中國新年過的怎么樣?’這時候我們才知道有春節這回事,但是已經來不及慶祝了……”

    錯過了來中國的第一個春節,讓顏琳和顏博非常的遺憾,開學以后,兩人便找到了中國同學詢問有關春節的方方面面,還查了不少關于春節的書籍和網站。于是今年春節前,兩人便開始了一番準備,買餃子餡,買菜,邀請親友和朋友,還有買茶,顏博告訴記者他們夫妻倆非常喜歡中國的茶,唯一的不同就是他喜歡綠茶,妻子喜歡紅茶。

    “來中國一年多了,你們餃子包的如何?”聽到記者的提問,顏琳和顏博都不好意思的大笑了起來“真的很一般,包著包著我們就包成包子了,以前我們都是不放菜的純肉,說是餃子其實更像餡餅,明天我們就打算要真正的學著包中國餃子,肉和菜一起拌陷,然后還要在里面放硬幣,這樣誰能吃到,誰在新的一年里就會交好運的。”

    “和家人朋友聚會后,我們打算去看部電影,聽說《功夫熊貓3》很不錯,之前看的星球大戰太失望,哈里森福特‘死’太讓我難以接受了,春節就應該看部高興的片子,開開心心過年。”顏博說道。熱情、喜歡聊天、愛笑,流利的中文是采訪中記者對兩人最深的印象。初一之后,記者電話聯系了兩人,詢問他們的餃子是否成功。在一陣笑聲過后,顏琳說道:“挺好的,對我們來說,還是蠻不錯的……”

    盧旺達小伙看不懂春晚小品、相聲

    楊逸是UwamunguJeanYyes的中國名字,2012年楊逸從盧旺達來到蘭州交通大學求學,如今他已經在中國度過了第四個春節了。談及春節時,楊逸興奮的說道:“中國的春節真的是太有意思了,大年三十,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包餃子,吃年夜飯,長輩給晚輩發紅包,大家一起看春晚,很開心!”

    能夠向一個中國人一樣,熟悉大年三十的每一個環節,這完全得益于楊逸在中國的第一個春節。“那時候我剛來這里,在辦簽證的時候認識了一位警察,他非常熱情,邀請我和幾位剛來的同學一起到他家去過三十,在他家看著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聊天,聊聊他們這一年的工作、生活、學習,氣氛非常融洽,雖然我并不是他們的家人,很多時候也不能完全理解和聽懂他們所說的內容,但看著他們臉上的笑容和神情,我能感受到他們的幸福。在他們包餃子的時候,我也學著包了幾個,結果一下鍋餃子皮就全散開了,他們還告訴我這種情況好像有個詞來形容,叫什么來著……”“是片兒湯吧。”“啊!對對對,就是這個片兒湯。不過說實話,餃子真的很好吃,在我們國家是完全吃不到的。”

    對于大年三十楊逸還有一個印象就是春晚,不過楊逸坦誠的告訴記者,對于春晚他的喜歡程度要遠小于餃子,“看舞蹈節目還可以,那些舞姿、服裝、特效都非常棒,真的沒話說。但是一旦到了唱歌就要差很多,主要還是理解歌詞有困難,最頭疼的就是小品、相聲,可以說是完全看不懂,看著周圍的人和電視里的觀眾一個勁的笑,我卻根本不知道演員說的是什么,為什么發笑,那種‘痛苦’可能你是無法理解的。”

    三位亞洲女孩逛廟會感受中國新年

    白蘭、愛美、艾佳是同住在一個宿舍的三個女孩,白蘭來自蒙古國,愛美和艾佳則來自吉爾吉斯斯坦。三個人都是2015年才來交大的,這也是她們度過的第一個春節。因為來到蘭州僅僅半年,漢語水平相對較弱的艾佳在交談中還要時不時的和“同鄉”愛美溝通,所以也要顯得靦腆很多。

    在談及自己國家的春節時,白蘭眼里流露出興奮的神色說道:“我們蒙古國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巧的是,今年正好與中國的春節是同一天,在那一天親人之間都會相互給紅包或者禮物以表示新年的祝福。在我們那里,包子是蒙古國家庭待客最尊貴的食品之一。春節時,我們每一戶人家通常要做上千個包子,包子個頭不大,大多是羊肉蔬菜餡。不過今年可要‘慘’一些了,只能靠我自己包了,究竟做得怎么樣連我自己都沒把握,到時候就只能請她們兩位打下分。”說到這里白蘭“不懷好意”的看了下愛美和艾佳。

    “中國的春節熱鬧繁忙,節日氣氛濃厚。我們國家雖然沒有春節,但是也有類似的節日,是在每年的3月21日開始,到節日那天我們家人就會做一種傳統美食非常好吃,材料是小麥粉、糖、水還有什么來著,米!是不是米?”說到這里愛美向旁邊的艾佳問道,然而不知道是艾佳沒有聽懂愛美的漢語,還是不想讓她們的傳統美食秘方泄漏,兩人用自己的語言溝通一番后,愛美才說道:“嗯,是大米。”“那你們這兩天會不會做呢?”聽到記者的提問,愛美、艾佳笑著說道:“這種美食都是大人做的,我們嘛——只會吃……”

    對于自己過的第一個春節,艾佳稱,她之前沒有感受過這種過年的氣氛,今年正好可以感受一下,在之前她也學會了微信紅包,相信過年的這幾天同學之間一定會有紅包的祝賀。

    愛美告訴記者,在來到中國之前她們也或多或少的了解過一些關于中國春節的事。這當中,最打動她的地方在于家庭團聚,在中國,無論路途有多遠,過程有多辛苦,人們都不會停下回家過年的腳步,這種對于回家的執著很讓她欽佩,馬上就到她們的傳統節日卻不能回家,自己或多或少會有一些思鄉之情。采訪最后,三人告訴記者,聽說春節期間會有很多廟會,到時候她們也會去參加,這樣可以更好的感受中國新年。

    記者 耿睿 文/圖

    文章來源:中國甘肅網-蘭州日報 責任編輯:劉姍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關鍵詞: 蘭州 冷熱 背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