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大年初三,山東萊陽天氣晴好,室外溫度3至11度,在當地習慣今天走親訪友的日子,不少人放棄走親訪友,來參觀山東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
家住萊陽市碩豐花園的煙臺市水女兒直飲水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文娟,與好友萊陽市金華煙酒店老板王振華相約,11:00從碩豐花園駕車,11:30到達山東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
11:40,記者走進山東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展廳,在檢票處,從檢票員得知:山東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2月4日試營業,今天正式開園。 目前只開放白堊紀地質博物館、張和國際樹化石林、恐龍峽谷三個景點。今天比試營業那天游客多多了,今天上午就一千多人,現場還有人繼續涌來。
12:35,記者走進多媒體廳,從熒屏上了解到: “山東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是名副其實的‘白堊紀恐龍公園’,是世界唯一僅有一處出土恐龍各類化石和品種最多的地方,已挖掘出9大門類數百余種數千件生物化石,對了解地球演化及人類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國國土資源部早已對萊陽古生物化石進行了,“分類管理、重點保護、科研優先、合理利用”的原則,進行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挖掘。中科院古脊椎所從2008年開始對萊陽恐龍化石大規模考察發掘和保護研究。萊陽在我國古生物學研究歷史上擁有多項第一:
1923年,我國學者最早發現并開展古昆蟲研究的地方;
1950年,我國學者最早發現恐龍蛋化石的地方;
1951年,我國學者最早發現翼龍化石的地方;
1954年,我國最早從顯微結構研究蛋化石蛋殼的地方,我國最早研究報道恐龍蛋化石的地方;
1958年,我國第一具完整的恐龍骨架發掘地;
......
山東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為人類研究古生物提供重要的物據。萊陽的白堊紀擁有3個著名的白堊紀化石動物群:早白堊世熱河生物群、晚白堊世恐龍動物群和萊陽恐龍化石群,保存著大量的恐龍化石、恐龍蛋化石以及恐龍足跡化石,形成于約1.3億至1.15億年前。”
14:00,記者走進張和國際樹化石林。張和國際樹化石林,占地5.5萬平方米,是世界最大的遷地保存展示的樹化石林。有來自中國、美國、緬甸、印尼、蒙古、南非、埃及等國家樹化石400多株,已鑒定的品種有9屬30種,期中豎立起來的新疆樹化石高達14米,蒙古國最粗的樹化石直徑2.8米,重19噸,堪稱兩個世界之最。
15:00,記者離開山東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時,只見公園停車場上停放的一百多輛游客的私家車,還沒有朝出開的,還有車朝進停放的。回途的路上,劉文娟說:“山東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真好,太美了!我主演微電影《水女兒》,就差這兒的鏡圖了,我將擇日來拍。”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