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認的周星馳
騰訊娛樂專稿(文/耳福靈 編輯/三替)
周星馳在中國內地享受超級VIP待遇。《美人魚》上映,票房連破紀錄,影迷一片叫好聲。《美人魚》的營銷完全以周星馳為核心,如此的號召力,在華語電影界絕無僅有。
說真的,周星馳真應該感謝熱愛他的影迷們。
說真的,內地的粉絲們,誰也不欠周星馳什么。如果說欠電影票,也應該由當年那些盜版商去還。而且話說回來,沒有當年的盜版,周星馳在內地能有這么高的人氣?
在春節(jié)檔的票房大戰(zhàn)中,無數(shù)粉絲們投下選票(人民幣),為喜劇之王周星馳再度加冕。沒有廣大影迷的支持,周星馳能這么輕輕松松地賺錢?
《美人魚》只是一部勉強合格的商業(yè)片,質量相當一般,人物虛假,劇情經不起推敲,特效低劣,3D效果一點沒有,植入廣告不堪入目。然而,你不能繞開周星馳,去談論《美人魚》電影本身。
這是非常奇特、非常荒謬的。
廣大影迷對周星馳的熱愛,呈現(xiàn)出兩個面向:一是對《美人魚》、周星馳的無限贊美,二是對所有《美人魚》的負面評價的惡毒咒罵。短短的春節(jié)假期,它形成了聲勢、聲浪,已經蓋過了《美人魚》本身。
偉大領袖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世上決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廣大影迷為什么如此熱愛周星馳?思考這個問題,比解構《美人魚》更重要,也更好玩兒。它貫穿了大眾文化、社會心理的多個層次——但顯而易見,這種熱愛與周星馳本人關系不大。
作為偶像,周星馳在《美人魚》熱映之時,聲望達到了頂峰。與此同時,周星馳作為電影作者,已經不生產任何新東西了。盡管如此,在討論“熱愛”之前,還是要簡單說說《美人魚》的兩個情節(jié)。
世界奇珍異獸博物館
周星馳的博物館
《美人魚》開頭的“奇珍異獸博物館”,其實是“周星馳電影博物館”。恐龍、旺財、咸魚、雞翅膀,不正是影迷們津津樂道的周星馳的招牌符號嗎?這間昏暗、蕭索、山寨的博物館構成了一個獨立于影片的空間,它更像是一座陵墓,一件件回顧周星馳電影生涯的道具,也像是一件件陪葬品。
博物館的段落由兩部分組成:一邊是騙人的、脫線的博物館館長,另一邊是無奈無語的游客。這個段落喚起了觀眾對周星馳輝煌時代的記憶,卻并不好笑,只讓人覺得尷尬。再加上“奇珍異獸”這個詞,更令人感慨。之后,影片的發(fā)展與博物館無關,仿佛也在比喻《美人魚》與周星馳的輝煌時代無關。
“周星馳電影博物館”的段落,可以有多種彼此矛盾的解讀。我個人認為這是周星馳創(chuàng)造力枯竭的表現(xiàn)。一個導演在電影中展示自己昔日的輝煌,如同一個運動員在奧運會110米欄的跑道上展示自己8年前的奧運金牌。這是災難性的行為。
清純的美人魚林允
香港人與美人魚
在《美人魚》的高潮段落,張雨綺 等反派對美人魚們進行了血腥屠殺,這個情節(jié)十分詭異,不合邏輯。科學家興奮地叫“發(fā)財了”(你TM不是要搞科研嗎?),然后對美人魚趕盡殺絕(想賺錢,不該抓活的嗎?)。這種“殺與被殺”情節(jié)設置,看似荒唐,背后卻有深層的原因。
在2010年爾冬升 導演了一部叫《槍王之王》的電影,里面有兩個對立的女性角色,分別由李冰冰 (大陸人)、蔡卓妍 (香港人)飾演。李冰冰是來自大陸的、女王范兒的強勢女神,蔡卓妍是本港的、清純善良的小丫頭,古天樂 在她們兩人之間搖擺。李冰冰給了古天樂一切,卻想控制他、占有他的心。而古天樂告訴李冰冰,“我只想要回一點尊嚴”。
這是1997之后,香港知識分子、電影人對大陸、香港的心理結構:女神以金錢、美色誘惑、逼迫男主人公,而男人卻只愛初戀的、一無所有的小丫頭。這種焦慮感一直存在,在《美人魚》中同樣如此。影片以“環(huán)保”為題,講強勢資本摧毀海洋環(huán)境,美人魚失去了生存空間,在破船水下茍延殘喘,其實與環(huán)保無關。這正是香港人的精神寫照。
電影《美人魚》中張雨綺集霸氣性感于一身
影片中,美人魚長老搖著大尾巴,講述部落與人類的恩怨情仇,回顧歷史,其實是在確認美人魚(香港人自己)的主體性。
《美人魚》的兩位女主角是高度對立的,張雨綺(人)有錢,好看,胸部大,內心卻庸俗骯臟,邪惡殘忍;林允兒 (魚)沒錢,平胸,內心純凈美好,正義善良。在影片中,鄧超 在張雨綺(女神)、林允兒(小丫頭)之間,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小丫頭,這和《槍王之王》如出一轍。
然而,《美人魚》中的大屠殺情節(jié),打破了這個邏輯。人類屠殺美人魚,并非資本的邏輯(抓住研究、賺錢),而是強權的陰影下,弱勢一方焦慮的想象的頂點。美人魚失去的不只是自由,更是個體生命,是作為某一物種的滅絕。
《美人魚》的故事與《阿凡達》的架構相似,盡管有超越物種的愛情(和解),但結局完全不同。后者直截了當,捍衛(wèi)家園,驅逐人類。而《美人魚》的結尾,則是美人魚終于逃離了人類的捕殺,奔向了藍色的海洋,重獲自由。但即使是這種經過妥協(xié)的結局,也顯然是童話,是超越了現(xiàn)實邏輯的美好愿望。
《九品芝麻官》里周星馳
兩種周星馳,兩種熱愛
本文無意回顧一遍周星馳54年的輝煌人生。但毫無疑問,周星馳是華語電影界的喜劇之王。從《射雕英雄傳》(胡歌版 李亞鵬版 黃日華版)中的龍?zhí)住八伪摇保健洞笤捨饔巍返闹磷饘殻健断矂≈酢返囊斐穑俚健豆Ψ颉返陌⑿牵敝两袢胀司幽缓蟮摹睹廊唆~》,周星馳創(chuàng)造了各種奇跡。
隨著時間推移,內地影迷對他的熱愛也與日俱增。以時間為橫軸,可以把這種“熱愛”如同小寫字母n一樣,畫下一條拋物線,將它大致分為兩個階段。
首先是對周星馳電影的熱愛。在21世紀之前、《少林足球》之前,周星馳的電影以臺灣石班瑜的國語配音版本的盜版影碟為主要媒介,在內地打下了深厚的口碑和忠誠度。1990年代,香港電影正處在巔峰時期,創(chuàng)造力驚人,周星馳的“無厘頭”表演,離奇搞笑的劇情,瘋狂的臺詞,成為一代人,特別是青少年的重要精神食品。在網絡不發(fā)達的時代,通過口口相傳,周星馳帶給了內地觀眾無限快樂。
現(xiàn)在所謂“欠星爺電影票”的說法,當然是指這個時期。“滔滔江水 ,黃河 泛濫”,“要你命三千”,“法號夢遺”,“你怎么死了小強”,“I服了U”……我愛你,因為你帶給我快樂。這時,影迷們的熱愛,還只停留在電影作品層面。
第二,是對周星馳個人的熱愛,這個階段要復雜得多。這就要說到《大話西游》了。這部電影票房慘敗,卻在內地的大學校園中獲得了新生。在BBS的網絡戲仿、游戲中,周星馳的話語被重新發(fā)現(xiàn),并作為全新的樣本和材料,從另一個角度被贊美。一時間,周星馳與“后現(xiàn)代”、“解構主義”這些奇怪的詞奇怪地聯(lián)系到了一起。
2001年周星馳受邀在北京大學百年講堂演講,據(jù)媒體報道,3000張門票1小時內售罄,“連過道都擠滿了人”。在此之前,從未有明星享有如此待遇。周星馳進入了文化界的視野,并由媒體(通常,媒體是無知的)進一步放大。
另一部重要影片是1999年的《喜劇之王》,這部電影雖然故事爛尾(警察怎么去片場做便當了),卻因其自傳性質,被格外重視。周星馳對演員身份的執(zhí)著,小人物的悲哀與堅持等等,被粉絲們反復提及。《喜劇之王》中的尹天仇,和現(xiàn)實中的周星馳逐漸融為一體。
隨著網絡的普及,一方面,周星馳經典電影(盜版)的傳播更加迅速。另一方面,周星馳的個人經歷,奮斗的故事,也得到廣泛傳播,并和他的電影作品、銀幕形象相互貼合,于是,影迷心中的周星馳的形象逐漸清晰起來。進入到21世紀,粉絲們的年齡不斷增長,日益成熟,而《少林足球》、《功夫》、《長江七號》均在內地上映,也不斷喚起大家對周星馳昔日巔峰作品的回憶。于是影迷對電影的熱愛,也逐漸變成了對周星馳本人的熱愛。
兩種“熱愛”的轉變過程,也是影迷對周星馳形象的建構過程。今天我們對《美人魚》的熱捧和爭議,正是這種“熱愛”的結果。
《大話西游》周星馳和朱茵
理想化的周星馳
然而,我們影迷所熱愛的周星馳,與現(xiàn)實世界中的周星馳并不是一個人,甚至與周星馳無關。“周星馳”只是一個被消費的符號,承載了很多理想化的想象,其中大部分是周星馳(或者任何人)難以承受的。
周星馳的“神話 ”得以成立,要歸功于廣大影迷對周星馳的誤認。周星馳的經典電影形象,都在扮演落魄的小人物,一度內向自卑,跌入人生谷底且百般受辱,然后機緣巧合,獲得了強大力量,最終打敗敵人,抵達巔峰。而現(xiàn)實中的周星馳的確出身貧寒,跑過龍?zhí)祝宜愿駜认颍聊蜒?#8212;—于是,周星馳被誤認成了尹天仇。理想化的周星馳,是一面鏡子,映照出了影迷自己的樣子。
在很多影迷心中,周星馳是一個永遠長不大的男孩(類似的,很多粉絲也認為邁克爾·杰克遜 是一個大男孩),并以他的個人經歷、他的電影作品中的元素(如《功夫》中的棒棒糖 )作為論據(jù),不斷放大和強化。周星馳的確有理想主義的部分,但在影迷的“熱愛”中,周星馳的其他特征(成功的商人、投資家)被刻意忽視,只截取了符合想象的部分。
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十分庸俗的想象。而每當周星馳的爭議新聞出現(xiàn),周星馳的理想形象遭遇危機時,他就成了一個悲情英雄,一個受迫害者,獲得了廣泛的同情。然而,廣大影迷所捍衛(wèi)的,并非現(xiàn)實中的周星馳,而是一個完美而虛假的、想象中的周星馳。
同時,影迷們所熱愛的周星馳還是一個孤獨的電影天才。的確,中國電影進入大片時代后,觀眾們遭受各路爛片的花式蹂躪,不斷刷新下限,周星馳的電影依然保持著一定的水準,就顯得彌足珍貴,這完全是同行襯托得好。但是,從周星馳執(zhí)導的電影來看,他和天才還有相當?shù)木嚯x。
不堪重負的周星馳
20年前《大話西游》的票房慘敗,如今《美人魚》的票房逆天,其實是一回事。這兩部影片分別出現(xiàn)在建構“周星馳神話”的前后。當年《大話西游》不被理解,正因為它領先于時代。而《美人魚》大獲成功,正說明它早已落后于時代。
歷史上所有的新發(fā)明、新理念、新趨勢(電燈、汽車等),都是站在時代的對立面、打破現(xiàn)有秩序和平衡的,也都遭遇過巨大的阻力。但當新理念得到認可、成為新的范式后,就必然趨于保守,成為新的阻力。世間萬物莫不如此,周星馳也不例外。
周星馳早已從邊緣的“無厘頭”,走到了中心位置。周星馳的電影風格,已經形成了巨大的“語境”,《美人魚》開頭的博物館,正是這種語境的視覺呈現(xiàn)。《美人魚》被這種語境包圍,被周星馳的神話光環(huán)包圍,在很多影迷眼中,所有對《美人魚》電影本身的批評,都被當作是對周星馳的批評。
《美人魚》所引發(fā)的爭議,源于作品的平庸、周星馳的超高人氣之間的巨大張力 。在周星馳的光環(huán)下,影片的劇情幼稚荒唐,被視為童心未泯;笑料陳舊,被看作懷舊致敬;人物虛假,被當成風格;“環(huán)保”主題(此前已說過,環(huán)保只是個殼),更是說明周星馳的社會責任感。
然而,周星馳被幻象包圍,早已不堪重負。他被一次次消費,正在泡沫化、空殼化。《美人魚》仍然有鮮明的風格,但周星馳不斷重復自己,創(chuàng)造力已所剩無幾。
寬容,還是嚴格?
人們對事物的認同,可以大致分為利益、情感、價值觀(意識形態(tài))等不同層面。有了影迷的支持,《美人魚》大賣并不奇怪。但部分影迷對《美人魚》無條件、無原則的贊美,容不得半點批評、不同意見,已經到了狂熱的程度。
在歷史上,中國不乏成功的造神運動。廣大影迷對周星馳的熱愛,是通過反復確認周星馳的圖像、重復他的經典臺詞、將他的個人奮斗史與自我經歷相聯(lián)系,贊美他的輝煌成就,并將他的個人形象理想化且不斷推向極端來實現(xiàn)的。這個想象中的、完美的周星馳,已經與現(xiàn)實世界的周星馳毫無關系。影迷們無條件接受他的一切,將一切合理化,任何瑕疵,只需要一點點牽強的解釋就能過關,無損他的完美。
然而無論如何,幻夢終將驚醒,影迷們最終要面對現(xiàn)實。看完一部差強人意的《美人魚》,作為影迷可以有兩個相反的態(tài)度,第一,因為熱愛,對周星馳格外寬容;第二,因為熱愛,對周星馳格外嚴格。
也許后者才是成熟的態(tài)度。在當下,周星馳能用《美人魚》輕輕松松、舒舒服服地賺錢。然而總有一天,當周星馳連《美人魚》的水準都達不到時,他將一潰千里。盲目的愛不是好事,如果影迷們容不得一點對周星馳的批評,容不得一點負面評論,那這種愛又有什么意義?
《美人魚》的影片質量已經是一個下限。它能大賣,完全是因為影迷的支持。真的,周星馳應該感謝大家。沒有廣大熱愛他的影迷,他什么也不是。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