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書畫 > 書畫動態 > 正文

    張家川縣龍山鎮隆重舉行“上九”社火表演

     龍山鎮隆重舉行“上九”社火表演
     

     張家川訊  馬聰/李富喜/報道 2016年2月16日上午9時許,鑼鼓喧天,炮聲隆隆,萬民鼎沸。由中共張家川縣委傳部主辦、龍山鎮政府承辦的社火表演評比活動在龍山鎮官泉村文化廣場上演。 
        每一年的新春佳節過完以后,人們最期待的就是去龍山鎮,看龍山鎮上九社火表演。龍山鎮是秦安縣、清水縣、莊浪縣、隴縣的交通樞紐,每遇龍山鎮逢集,客流量大、交通擁擠。每年的龍山鎮上九,臨縣的群眾都會到龍山鎮來,觀看上九社火表演。今年和往年一樣,領略了現代化帶給他們坐在家里享受一番的快樂后,都想走出家門,看一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關于社火的傳說: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作為最古老的民間風俗——社火,以悠久的歷史,神秘、厚重的文化內涵,宏大的規模,浩大的場面常使人百看不厭,流連忘返。其實這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古老民俗,也有著許多美麗的傳說。
        傳說一,相傳水神共工被斬首后,他的一個兒子要為父親報仇,死后變成了瘟疫鬼,每逢春節就到處散布瘟疫。這個瘟疫鬼啥都不怕,就怕敲響的器物和煙火。人們知道這一點后,紛紛擊器而歌、燃放煙火以消災祈福,于是便產生了過年就演社火的習俗。
        傳說二,很早以前,有個清官叫莊王,他“察民情,知民俗,體民苦”,得到了老百姓的擁護。某年朝里出了奸賊誣陷莊王聚眾謀反,皇上降旨要將莊王滿門抄斬。老百姓得悉后,便出謀劃策營救莊王全家。此時正值正月十五鬧元宵。老百姓們就把莊王一家全部化裝成玩社火的。莊王化裝成賣膏藥的,男眷化裝成鼓子,女眷化裝成拉花,兒童化裝成和尚娃(捧槌娃),其他雜役化裝成傻公子、丑婆子、大頭和尚以及幫場人物等,混雜在百姓中逃出城去,莊王得救,于是留下了每年春節辦社火的風俗。
        傳說三,相傳以前,有個苗莊王,在瑣陽城里過著安逸奢華的生活。可是,有一天,敵人的千軍萬馬包圍了瑣陽城,有位大臣獻計,讓苗莊王妝扮成財主老爺,大臣和侍衛扮成舞獅子和舞龍的隊伍,家眷扮成秧歌隊,小孩扮成打小鼓的人;當時,皇后懷胎了,于是讓皇后扮成麻臉大肚婆,在隊伍最前面打上幾面旗子。沒有戰斗力的苗莊王為了保命,只能依計而行。妝扮好后,隊伍敲著、舞著、扭著出了城門,熱熱鬧鬧地向敵人迎面而去。敵人也弄得丈二摸不著頭腦。這一計,使苗莊王他們得救了。后來財主就演變成現在社火上的老爺,打小鼓的就是腰鼓隊;麻臉人就是麻婆了(大肚婆)……從那以后,社火這種民間藝術就慢慢流傳了下來。
         古代,在普天同慶,農事皆休的春節期間,舉行這樣一場規模盛大、內容繁復的民間娛樂活動,意在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萬事如意。現時,社火從根本上摒棄了對“神”的崇拜和對祖先的祭祀,純粹演變成了一種內容健康、形式活潑、名目繁多、
    生動有趣的文化娛樂活動。
         龍山鎮的“上九”社火,緣起于一段傳說。據官泉村村民張六萬說,他的祖爺爺講過一個故事,官泉村一張姓族人常年以泉水煮茶,曾有一次夜半三更,饑渴難耐,拎壺前往“龍泉”取水,未靠近此泉,只看到泉里白光閃閃,水波翻騰,紅色火珠耀眼,此情此景使得他的祖先拔腿便跑。官泉由此誕生,有泉有官,惠及于民。從那時起官泉村每年在“上九”舉辦文化廟會,開展社火表演,是民心向往之在。
           社火隊精彩地表演,贏得了圍觀群眾的好評,有時尚的年輕人不斷的在微信朋友圈曬圖,感嘆這才是真正的過年。 今年的龍山鎮春節文化活動與往年不同的是,縣公安局借廟會活動給群眾發放了反詐騙違法犯罪宣傳年畫和手冊,縣廣電網絡公司的社火隊借勢宣傳廣電網絡業務。縣公安局和交警隊的民警們執勤保障了本次社火表演的順利進行。 
        

     

    專欄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