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代”就是一部金戈鐵馬、刀光劍影的群雄爭霸賽,也是大魚吃小魚、爾虞我詐的亂世人性譜,更是一盤精彩紛呈、變化多端的棋局。
很多人對于春秋時代的了解,僅限于“春秋五霸”“長勺之戰”。其實,春秋時間不長,但是故事很多,可謂“一部春秋史,千年孤臣淚”。前有孔子運用“春秋筆法”對春秋的描述,后有左丘明的春秋解析,今還有小馬連環的《讀懂春秋就懂了當下》,用當代人的視角、白話春秋的方式,重新解讀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說古論今,尋找一些可貴的東西。
很多人搞不懂春秋歷史,就因為被這段歷史的特性給絆住了。比如,春秋里多如牛毛的公子,這個王,那個霸,還有大大小小星星般的國家,早把人給繞暈了,再加上語言閱讀上的拗口,碰到性急的人,根本沒耐心看下去了。于是,歷史作家小馬連環撰寫了這本據說是30年最好看的白話春秋通俗讀本。一經上市,很快贏得好評,網絡連載更是人氣爆棚,百萬讀者口碑推薦。一位不喜歡讀史的讀者看過此書后評價:“如果歷史都這么寫,可能喜歡讀史的人會更多。”寫法的改變可能更符合現代人的胃口。
書中用很大篇幅與筆墨描寫了鄭莊公(姬寤生)成就霸業的一生。他的隱忍,他具有的戰略眼光,精權謀、善外交的政治才能,都被刻畫得淋漓盡致。鄭是弱國,起初他在雞蛋上跳舞,在強敵面前選擇“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韜光養晦政策;在對敵方面,他巧妙利用對手內在矛盾各個擊破,利用“遠交近攻”“交朋友”的外交手段來為鄭國創造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最終成為一代霸主。讓人不禁感到當今世界國家間的明爭暗斗、大國之間的權力博弈是如此地熟悉。
春秋歷史中,一個個有名無名的人物走馬燈似地來來往往。陰險狡詐的宋殤公、宅心仁厚的魯隱公、瀟灑豪邁的齊僖公,我們看到了作為君王所表現出來的各種版本。在以實力說話的春秋時代,不管是大魚還是螃蟹、蝦米,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大家各自在下一盤不同的棋。大國之間相互爭斗但又害怕兩敗俱傷,于是,往往會隔山觀火,相互牽制,伺機而動。而小國弱國則交保護費找保護者。國與國之間的友誼往往與利益有關。無論你是腳踏兩條船還是出軌找“小三”另尋新歡,同盟、背叛也都是合情合理,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何為霸?”作者用鄭莊公以退為進的故事給霸主下了一個定義,那就是“以力假仁者霸。力量只是手段,用力行使仁義才稱為霸主。不能為亦不為是懦,不能為而為是愚,能為且為是蠻,能為而不為的才是霸。”
血雨腥風中,春秋又為我們呈上一絲溫情。公子壽用自己的命來換世子急的命,明知是死,他卻義無返顧,最終,二人同時倒在殺手刀下,卻成全了一段忠義美名。被齊襄公狠狠鞭打的家奴費本可憤然走之,但他依然為其守護直至戰死;那個冒充齊襄公的宦官至死都沒喊一聲,這份愚忠也讓對手感嘆。可反過來,這又說明齊襄公身上具備某種品性,能讓他們生死追隨,死而無憾。
歷史的腳步已經走遠,回望春秋往事,仍會讓人唏噓。
文章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劉姍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