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擷趣
嶺南才女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說起求學為人之道,有句千古名言,便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那么,在絕大多數女性被封閉在深閨的年代,如果有一個聰慧女子被上天垂青,獲得了這樣一份珍貴的經歷,她的生命又會結出什么樣的果實呢?當我嘗試著透過零星的記錄,去走近清代嶺南才女吳尚熹的內心時,我馬上問了自己這樣一個問題。
吳尚熹生于清代道光年間,在那個年代,一個才女的背后必有一個開明的父親。吳尚熹的父親吳榮光也不例外,這個第一年考上舉人,第二年就中了進士的南海才子,雖一直身為高官,卻從未放棄對書畫與金石學的熱愛,家里收藏了無數珍貴典籍。天生聰慧的吳尚熹被父親視為掌上明珠,一年年在書香里長大。吳榮光實在是太珍愛這個愛讀書的女兒,每換一個地方為官,必把尚熹帶上。于是,尚熹就像《紅樓夢》里的寶琴一樣,跟著父親“十停天下倒走了七停”。浸潤過書香的女子,在山川秀水的懷抱之中,自然會把萬里行程帶來的感悟鍛造成詩句。當讀到“落日天將晚。望前途,煙云一抹,江澄如練”這樣的詩句,我看到了一份純粹的喜悅,誰說女孩兒就只會寫幽怨的閨閣詞呢?其實只要生命的天空高遠一點兒,她們的個性與才情就會像屋頂瓦楞間的青草一樣自由生長。
一個真心欣賞女兒才華的父親必然不愿看到她嫁人后被家務瑣事消磨得靈氣全無。于是,吳榮光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他將女兒許配給老友葉夢龍的兒子葉應祺為妻。葉家本是十三行巨富之后,家里藏書之多,足與吳家比肩,葉夢龍也絕不是個不許兒媳讀書的老頑固。這樣,尚熹便可盡閱吳家與葉家藏書,在吳榮光看來,這其實就算是“遍覽天下書”了。
不過,吳榮光為女兒盤算得如此周全,但有一點他也許還是沒“算”到,那就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經歷給女兒帶來的并非只有快樂。當吳尚熹看著家里的男人們可以理直氣壯地將“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奉為最高理想,而她自己卻只能成為書齋里與旅途上的陪伴時,精神上的痛苦便隨之而來。所以,她才憤懣地發出“百歲韶華彈指過,鴻回燕去空漂泊。問襟期,原不讓男兒,天生錯”的呼喊。她恨自己不為男兒身,不能擁有海闊天空的人生。然而,即便是心懷痛苦,其實也遠好過她同時代那些在富麗大宅中白白消磨了生命的女人。
文章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劉姍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