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時報訊(記者潘珊菊)中國政府網昨日消息,國務院日前批復同意自2016年起,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
在今年兩會期間,有媒體報道,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原黨委書記梁小虹委員表示,國家即將批準設立“航天日”。據其介紹,近五年,他每年都遞交設立航天節日的提案,還請到39名院士簽字呼吁,終于有了結果。設“航天日”不是航天人過節,而是想讓青少年關注科學,關注太空事業,強化社會尊重科學家的氛圍。
為什么將“航天日”選在4月24日?這得追溯到47年前的“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升空。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升空,標志著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個用自制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該衛星設計工作壽命只有20天,但實際在太空中工作了28天,1970年5月14日停止發射信號,與地面失去了聯系,不過由于近地點高度較高,今天它仍然在軌道上。
>>相關
天宮一號(微博)正式退役全面完成實驗任務
據新華社電昨天,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了解到,已在軌工作1630天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完成與三艘神舟飛船交會對接和各項試驗任務后,由于超期服役兩年半時間,其功能已于近日失效,正式終止了數據服務。
天宮一號是實施空間交會對接的目標飛行器,設計壽命2年。2011年9月29日,天宮一號發射入軌,先后與神舟八號、九號和十號飛船圓滿完成多次空間交會對接,按計劃開展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和應用試驗,為我國載人航天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2013年6月神舟十號飛船返回后,天宮一號即完成主要使命。超期服役期間,天宮一號開展了航天技術試驗、對地遙感應用和空間環境探測,驗證了低軌長壽命載人航天器設計、制造、管理、控制相關技術,獲取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信息和應用成果,為空間站的建設運營和載人航天成果的應用推廣積累了重要經驗。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表示,目前天宮一號的飛行軌道仍在持續、密切的跟蹤監視之中。根據預測,天宮一號的飛行軌道將在今后數月內逐步降低,并最終再入大氣層燒毀。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