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城市 > 甘肅 > 正文

    “金城講堂”啟動 賈平凹開講“我無法改變農村的基因”

    據每日甘肅網-蘭州晨報訊(記者師向東 實習生馮夢瑤)3月26日下午,“文化蘭州,全民共享”公益項目系列活動——“金城講堂”在金城大劇院舉行啟動儀式并舉辦首場講座,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賈平凹,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陳曉明,《當代作家評論》主編、渤海大學兼職教授韓春燕分別登臺演講。

    賈平凹用地道的陜西話、以鄉(xiāng)土文學的寫作為題率先演講。“去別的地方用陜西話講確實很難為,但在蘭州大家都能聽懂。”賈平凹說,多年來他經常去天水、平涼、慶陽等地,“對這些地方比許多甘肅人還熟悉。”

    演講中,賈平凹妙語迭出,自我調侃如今的他“一天不刮臉就面目全非”,“吃過的中草藥有好幾個草垛子那么多”,“我不僅寫作,還寫毛筆字,比一般的作家要糟蹋更多的紙。”

    賈平凹說,如今65歲的他,自20多歲進入文壇以來,文學寫作始終圍繞著鄉(xiāng)土題材展開,也時常追問自己為什么要寫鄉(xiāng)土文學。他自己的答案是,“我自己是農民的兒子,是從農村出來的,我無法改變身上的農村基因。”

    賈平凹在演講中反復提到上世紀90年代以來大變革時期農村的快速衰敗,并特別述說了去年冬天他再度去農村走訪采風的見聞。一個他曾經非常喜歡的“川道”里的村子,“曾經有上萬人的村子靜悄悄的,巷道坑坑洼洼,房屋破敗,從門縫里看去(院子里)荒草有半人高,一上午只在村口見到十幾個人。”他老家的山村也是如此,許多人家的院墻上甚至有野雞、野兔。一個他曾經很是向往的、有水泥廠的鎮(zhèn)子,如今已被并入另一個鄉(xiāng),“街上沒有一個人,我站在街上茫然四顧,手足無措。”而他的老家家族中為數眾多的兄弟、子孫們,如今都在西安打工,沒有人愿意回農村。“大量的農村如同落在地上的樹葉,在慢慢衰敗。如今在城市打工的人們,既不是城市人,也不是農村人,或者說是最后的農村人。”

    在農村加速衰落的背景下,鄉(xiāng)土文學作家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舉著長矛尋找敵人,卻不知道敵人在哪里。”賈平凹直言,文學界已被社會邊緣化了,鄉(xiāng)土文學更是無人關注,盡管如此,但他的鄉(xiāng)土文學寫作永不會變。“面對當下的農村,許多人說我保守,但我就是這個品種……面對兩難的鄉(xiāng)土文學的寫作,雖然沒人關注,但還是有一批作家在堅持寫作,我們就是愿意寫出自己(對鄉(xiāng)土)的心結,為(變革時期的)歷史的節(jié)點留下一點記憶。”

    據悉,“文化蘭州,全民共享”公益項目系列活動——“金城講堂”由蘭州市委宣傳部主辦,蘭州市文明辦、蘭州廣電總臺、蘭州互聯網新聞中心、北方文心(蘭州)傳媒有限公司承辦,賈平凹文學藝術研究院、西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協(xié)辦。據了解,今年“金城講堂”計劃組織10場活動,從本月起到12月底,濮存昕、喬榛、王蒙等一批藝術家將相繼走進蘭州,下期“金城講堂”將由著名作家蘇童開講。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