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華鐵路龍門黃河大橋施工穩步推進
(記者 ???nbsp; 通訊員 第五明輝)在千里黃河最狹窄的“咽喉”——龍門,一座現代化的鋼鐵巨龍拉開了建設大幕,它就是蒙華鐵路控制性工程之一的龍門黃河大橋,該橋為中鐵一局在黃河上建設的第27座橋梁。
3月25日,中鐵一局陜西省韓城市龍門黃河大橋施工現場呈現一派施工大干的場面:奔騰的黃河從龍門奔涌向前,在黃河兩岸距河面100多米高的懸崖峭壁上,工人們正忙碌著用挖掘機修建施工平臺。
中鐵一局橋梁公司蒙華項目四區項目經理馬欣介紹了施工情況,蒙陜鐵路指揮部管轄為內蒙古浩勒報吉至三門峽段。龍門黃河大橋在陜西省和山西省交界處跨越黃河,地面起伏較大,橋梁全長268.5米,采用1-202米中承式鋼管混凝土提籃拱橋,計算跨度202米,橋面采用鋼-混結合梁,是管段內重、難點工程,也是蒙華鐵路蒙陜段控制性工程。龍門黃河大橋三方臺共有6個地勘平臺,已施工完成了其中的兩個,為設計院地勘做了準備工作。浩方臺的9根鉆孔樁和承臺已全部完成,工人們正在緊張而有序的綁扎墩身鋼筋,該橋臺預計在3月底完成。
橋梁公司為了安全、優質、高效地建好龍門黃河大橋,特引進BIM技術。在上海魯班軟件公司的配合下,項目部根據龍門黃河大橋的各項相關信息數據,建立了龍門黃河大橋模型,通過數字信息仿真模擬將黃河橋可視化,通過模擬演練的方式指導現場施工。
據該項目總工程師路臻介紹,蒙華鐵路龍門黃河大橋具有工藝復雜、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等特點。該橋浩方臺采用柱樁基礎,三方臺采用明挖基礎。裝吊采用1-413米獨塔式纜索吊機進行拱肋、鋼梁、橋面板及其他小構件的吊裝工作,最大吊173.52噸。浩方側采用纜扣塔合一設置,總高75.2米;三方側因山體陡峭而設計為無塔結構,纜索系統均錨固于巖錨索結構。纜索吊機設計采用扣塔、吊塔合一的設置形式,適應本橋場地環境,節省塔架用鋼量,適用性較強;三方側錨碇根據地形、地貌及地質情況,創造性的采用了預應力巖錨的結構形式。該橋還在纜索吊機主索塔頂及錨碇位置橫移技術、鋼管拱及鋼梁的噴砂除銹及干結構防腐涂裝技術等方面進行了科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