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出伏羲八卦里的秘密
——天之水網專訪天水趙氏圖符秘笈傳人趙永平
□本網特邀撰稿人郭彥龍
甘肅省天水這座古城因伏羲文化而享譽世界,并被世人稱作羲皇故里、易學之源。在這里,伏羲被人們親切地稱呼為“伏羲爺”或者“人祖爺”。而在這座古老的城市里,同伏羲文化有關的事物,在大街小巷、城市鄉村,均屢見不鮮,諸如伏羲古琴、伏羲武術,以及伏羲廟里“紙人灸病”的習俗等。每年正月十六在伏羲廟“紙人灸病”的習俗,曾一度引起外界的熱切關注,有許多民俗和歷史學者做過研究解讀,大家幾乎都將伏羲廟“紙人灸病”這一習俗,與唐代以后中醫界長期奉行的“醫易同源”理論相關聯。
(趙永平近影)
秦地的趙氏后裔
天水市秦州區一位民間走藝人有門的獨特“手藝”,即其祖傳的“圖符秘笈”,這或許與“紙人灸病”的習俗有著難以割舍的某種聯系。這位走藝人叫趙永平,按照趙永平的說法,他是秦人的子孫,因趙氏是秦始皇后裔,秦始皇的祖先又是在天水立足,最后才進入關中,一統天下的。
有資料記載,漢族趙姓源出嬴姓,是嬴姓十四氏之一,趙氏之先出于顓頊帝,周穆王時造父為御,攻徐偃王,大破之,以功封趙城,子孫因氏焉。造父是天下趙姓之始祖,已有3000年的歷史。而造父正是秦始皇之先祖非子的老祖先。再后來,秦始皇滅了趙國,把代王嘉派往西戎,趙姓隨之遷往甘肅,趙嘉之子趙公輔裔孫世代居住于此,由此形成一個望族,至漢代此族趙充國封侯入相,功成名就。由此系趙氏望天水,后并以此為堂號。故“天水堂”、“天水郡”成為趙姓的著名堂號和名望。
趙永平祖籍禮縣,與天水同屬秦文化圈。秦人祖陵在禮縣,秦人第一座法定都邑在天水,兩地同在西漢水流域,禮縣與天水歷史上又曾是一體。因此說,趙永平不僅是正宗的秦地的趙氏后裔,更是秦人的子孫。獨特的剪紙藝術
趙永平說,其祖傳的“圖符秘笈”已經傳了有五六代人,共有四百多種圖符,到了他這一代,這四百多種圖符已經失傳了一半,留存于世的只有二百多種了。而他本人正在根據祖傳資料潛心研究,以期能夠復原已經失傳的圖符。因為是祖傳手藝,年代久遠,加上又是天水城內的獨家手藝,所以叫做“圖符秘笈”。此外,趙永平還說,他家祖傳的“圖符秘笈”只傳趙姓男丁,不傳外姓和本族女子,因此這神秘的圖符秘笈又被稱作“趙氏圖符秘笈”。
趙氏圖符秘笈與世人常見的圖符相比,具有自身獨特之處。一般通常所說的圖符,指的是畫在紙上的圖案或符號,但趙氏圖符秘笈不是用筆來畫的,而是用剪刀剪出來的剪紙作品。雖說是剪紙,卻又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剪紙有著很大差異。
首先,在剪法工藝上,在中國諸多剪紙藝術中,趙氏圖符秘笈屬于折疊剪紙,即經過不同方式折疊剪制而成的剪紙。一張完整的趙氏圖符秘笈,最少的需剪七刀完成,最多的則需剪二十多刀才能完成。
其次,在表現內容上,一般剪紙的內容都是世俗之物,即人們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如花鳥蟲魚、人物字畫等,因人喜好而不斷變化。趙氏圖符秘笈所剪內容具有固定性,即圍繞伏羲八卦原理剪的圖符內容,有總神符、龍王神符、娘娘神符以及十二生肖神符等。趙氏圖符秘笈既能根據伏羲八卦原理演繹,在一張紙上剪八個人形,這八個紙人呈伏羲八卦,即先天八卦的卦位方向分布;又可根據先天八卦演繹,以八為基數,呈八的二倍、三倍、四倍遞增的圖案,即一張圖上可剪出十六、二十四、三十二、四十、四十八、五十六、六十四個人形。以此類推,還能剪出更多數量的人形。
最后,在圖符功用上,一般剪紙藝術普遍用來裝點生活,而趙氏圖符秘笈則是配合民俗活動的。
在中國,剪紙藝術深受廣大群眾喜愛,具有久遠的歷史傳承,不僅漢民族喜愛剪紙,其他少數民族的日常生活中,也都有剪紙藝術存在,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趙氏圖符秘笈以其獨特的內容形式,特殊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著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與天水伏羲廟的“紙人灸病”相比,趙氏圖符秘笈不僅被賦予了祛病的功能,還有旺財、驅邪、鎮宅、趨吉、合婚、興家等功用。
古老的傳統文化
趙永平世居禮縣,后居秦地天水,自稱秦人子孫、趙氏后裔,而秦人與趙氏本是同源。天水是伏羲文化的發源地,天水與禮縣又都是秦文化的發源地,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伏羲文化被譽為華夏文明的曙光,若具體說來,其實就是華夏早期農耕文明的曙光,因為伏羲教民作網漁獵、馴養野獸,就此開創了農耕文明。而秦文化可以說是對伏羲文化的持續深化和發展,因為以秦為代表的諸侯國推行的變法變革,就是普及農耕文明,發展農業,建立新的生產關系和社會秩序。此外,戰國時期,秦人就以太牢之禮在渭河之畔祭祀伏羲,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由此可知秦人與伏羲的關系。而這種伏羲祭祀之禮,其本身就是原始巫術的一種體現,因為它體現的就是圖騰之俗。
從趙氏圖符秘笈被賦予的功用來看,其具有原始巫術的色彩。原始巫術的產生,是伴隨著原始農耕文明的發展而演變的。正如神話故事所演繹和解釋的內容,正是早期先民所無法理解和克服的問題。按照學界的研究,從施行巫術的手段角度分類,巫術可分為兩類,一為摹仿巫術,另一種叫接觸巫術。摹仿巫術指的是一種以相似事物為代用品求吉或致災的巫術手段,這恰好與趙氏圖符秘笈中剪人形圖案替人旺財、驅邪、鎮宅、趨吉、合婚、興家的功用相符。但趙氏圖符秘笈的特殊性并不是其功用,而是圖符內容所承載的文化民俗內涵。
以天水伏羲廟“紙人灸病”為例而言,其俗是被賦予“祛病”的功用,而趙氏圖符秘笈可謂功用齊全,涵蓋生活方方的面面,甚至無所不能。此外,伏羲廟“紙人灸病”的紙人單就其形式來看,普通尋常,與民間廣泛流傳的其他類似民俗活動內容相差無幾,無非是“活人”的替代品;但趙氏圖符秘笈除了這些世俗的巫術或易術功用,單就其藝術形式而言,就具有其獨到的一面。
趙氏圖符秘笈祖傳圖符共有四百多種,流傳至今僅存二百多種。而這二百多種里面有相當一部分,都是趙永平近些年潛心研究祖傳資料復原而來。這僅存的二百多種圖符,每一張圖符都具有不同的內容,圖符大小、人形數量、卦象分布、所賦功用等等無一相同。按照趙永平的說法,每張圖符上所剪人形的眼睛大小形狀都有細微區別。以趙氏圖符秘笈被賦予的祛病功用來說,跟傳統中醫治病配藥原理相同,都是根據陰陽五行作學說,將人體不同部位對以伏羲八卦不同卦象,進行診治。
誠然,從今天自然科學的角度來看,這是封建迷信的殘留,但不可否認的是,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賴以存在的理論基礎,即陰陽五行學說,迄今仍是古典哲學的典范。陰陽,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兩種既互相對立又互相聯系的力量;五行即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和變化所構成,它強調整體概念。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典哲學的核心,為古代樸素的唯物哲學,而陰陽與五行兩大學說的合流形成了中國傳統思維的框架。
趙氏圖符秘笈的產生時代或與原始巫術產生同期,因為其正是原始先民對自己無法理解和克服的問題的一種思索,企圖通過另一種力量來解釋眼前的困惑。伴隨著農耕文明的發展,這種原始巫術融合了伏羲八卦內容和陰陽五行學說,與傳統中醫一樣,在那個古老的時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神秘作用。
時至今日,趙永平已到不惑之年,早年忙于生計的他無暇顧及祖傳圖符秘笈的研習。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趙永平終于有了閑暇時間,去花功夫潛心研究自己祖先流傳下來的寶貴遺產,以期復原更多已經失傳的圖符,進一步深化和理清趙氏圖符秘笈與伏羲文化的關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