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創新打造精品 關鍵時刻彰顯擔當
——記新疆北新建材工業集團“技術創新能手”劉德文
(記者 常魁星 通訊員 蘇文軍)有一種情懷,是長久奮戰在充滿希望與熱情的土地;有一種品質,是用一絲不茍的敬業精神把職業演繹為摯愛的事業。新疆北新建材工業集團永固鋼結構公司總工程師劉德文就是用這種大愛情懷與嚴謹品質描繪出了平凡生活中的不凡。“我來到兵團,就要為兵團的工業發展貢獻微薄力量”在很多人看來很樸實話語中,劉德文卻用實際行動抒寫出了其中的深刻內涵。
1米63的小個頭、黝黑的膚色、說著一口四川口音的普通話,走到人群中,一點不出眾的劉德文,以一絲不茍工作精神得到了身邊同事紛紛稱贊。
委以重任尋找廣闊舞臺
說到四川漢子劉德文來到兵團,加入建材工業集團永固鋼結構公司,得從2014年談起。當年,建材工業集團與重慶建工工業公司合作,中標烏魯木齊克南高架4標段疊合梁鋼結構制作安裝項目、國投哈密一礦選煤廠棧橋制作安裝項目工程。烏魯木齊克南高架4標段疊合梁鋼結構制作安裝工程在疆內疊合梁制作中是最復雜、單榀梁體重量最重,位居市中心吊裝施工難度最大的一項工程;國投哈密一礦選煤廠棧橋制作安裝項目結構復雜、安裝定位及施工平穩性差,也屬疆內同類型難度最大的施工項目。面對兩項重點工程項目,劉德文作為有著多年鋼結構設計制作、施工安裝管理經驗的工程師,被重慶建工工業公司委以重任負責該項目的整體制作及施工安裝管理。
在工程項目鋼結構生產和施工安裝的半年時間中,劉德文不是在生產車間監督檢查生產施工情況,就是與班組領導探討解決出現的問題,每到晚上劉德文仍然加班加點研究分析安裝施工流程和白天生產施工中出現的問題。半年時間里,劉德文沒有休息過一天,經過與“戰友”默契配合與共同努力,兩項重點工程均圓滿完成任務。當在人員密集、車輛眾多,吊裝難度巨大的克南高架4標段疊合梁架上最后一根梁時,圍觀的市民群眾鼓起了熱烈掌聲。這一刻,劉德文為他們的團隊感到榮耀。在經歷了共同的奮戰努力、他感受到了榮耀與熱誠。在合作工程結束后,劉德文選擇留在兵團、加入建材工業集團永固鋼結構公司。正如劉德文所說:“在新疆有國家‘一帶一路’的良好發展機遇,在新疆北新建材工業集團有更能施展才華的廣闊平臺。”
精益求精展現不凡品格
加入新的團隊,來到更大的發展空間,劉德文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在檢查指導神華城幕墻鋼龍骨施工現場時,他發現施工中存在鋼柱安裝偏心距離大,導致上部鋼梁長度偏長或偏短;90%的現場焊縫均塞鋼筋、鋼板條;鋼柱對接錯變量很大;所有的安裝節點,均是先焊接完成,未進行高強度螺栓終擰5項明顯問題。針對發現的問題,劉德文立即安排停止施工,當即召集質量安全部、工程施工部、技術研究院的負責人和主要施工人員20余人召開現場會。查找分析出了土建埋件預埋作業偏差;土建與安裝未交驗;工程部工作人員未進行鋼結構安裝技術交底;安裝作業隊伍未組織人員對基礎進行復驗;項目管理組織不力,施工人員質量意識缺失近10項問題原因。
對查找出的問題,劉德文要求全部返工、按規范要求更換材料配件,同時,要求在一個星期內全部整改完畢,且不能影響正常施工工期。針對此次出現的問題,對涉及到的領導和主要施工人員進行了通報處罰。在劉德文的嚴謹審核和督查下,神華城幕墻鋼龍骨質量事故得到了及時控制和整改,杜絕了后期發生更大的安全事故隱患。
技術創新樹立良好口碑
做好一項工作要按規定完成任務,經營一份事業則需要主動積極的責任心和義不容辭的去迎接挑戰。北新大廈作為新疆兵團十一師2015年度的重點工程項目,同樣被烏魯木齊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列為地標建筑之一。各項工藝和施工都有嚴格的要求,從工程的設計到施工的每一個細節都可謂是精益求精,高標準控制。
北新大廈中的V字型連廊橋梁為大廈主要景觀標志,有著獨特的設計和極高的施工吊裝要求,正因為此原因,2015年施工方在十余個疆內外鋼構生產施工企業中都沒有找到合適且通過專家團評審的承接方。劉德文得知此事后,第一時間給領導匯報消息,很有把握的講解了運用液壓提升新技術將350噸鋼構連廊垂直提升至72米高22層安裝處的施工原理。得到領導批示后,劉德文連夜編制出了包括制作工藝、施工工藝計劃、液壓提升工藝理論、施工安全保障措施、應急預案與監測監控等50余項工藝4萬余字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在經過甲方單位、施工方、設計等單位的40余名專家團隊的分析評審,全票通過了方案,并對新疆首創在吊裝350噸、提升72米,運用液壓提升技術給予了肯定。
通過了施工方案,緊接著就要投入高質量、高規格的鋼構生產加工組裝階段。對于此項重點工程,劉德文時刻提醒自己不能有半點差錯,絲毫怠慢。在生產組裝過程中,他不放松每個生產組裝環節的監督檢驗和指導。
在所有工序中最關鍵、難度最大的工序是將近400噸的構件組裝在72米的22層樓中間。連廊鋼結構最大安裝標高為+101.700米,若采用分件高空散裝,不但高空組裝、焊接工作量大、現場機械設備很難滿足吊裝要求,且所需高空組拼胎架難以搭設,存在很大的安全、質量風險。如果用地上遠距離組裝吊裝需要調疆外1200噸大型吊車投入400余萬元完成,且大型吊車進疆審批程序復雜、路程時間長。
對此難題劉德文提出了液壓垂直提升技術方案,將鋼結構在正下方的裙樓屋面拼裝,在裙樓支柱點設立多個主受力點,利用4組液壓提升平臺,垂直提升至高空連接安裝。運用此技術方法,僅用了一天時間就吊裝成功,為施工方節約施工投資費用300余萬元。此吊裝施工技術在新疆首次成功使用,得到了施工方、投資方等各級領導的好評,為企業技術創新水平提高奠定了扎實基礎。
關鍵時刻彰顯責任擔當
一名高標準、嚴要求的技術工程師,不僅是要有創新的思路和技術攻關能力,在急難險重的任務面前同樣會義不容辭的挑起責任的重擔。2015年,在新疆北新建材工業集團永固鋼構公司承接的阿勒泰路五標段疊合梁鋼結構的吊裝任務中,同樣面臨很大困難。吊裝需要將長達52米、重達152噸的3個鋼箱梁在人員密集、空間有限的市中心十字路口吊裝成功。
從7月16日開始,劉德文就與領導召開專題會議十余次,分析調運、吊裝存在的問題。根據可能發生的緊急狀況,他提出了多個實施方案。7月20日,在第一榀鋼箱吊裝過程中,箱梁達到入位高度后,卻不能進入規定孔位,他發現搭建平臺的邊緣擋住了吊車吊臂時,立即指揮啟動應急方案切割遮擋部位,成功調入預定位置。在劉德文連續指揮吊裝20余個小時后,三榀箱梁按規定標準,提前35天橫跨在克西路高架橋上,為穆斯林朋友過一個快樂的肉孜節獻上了暖心的節日禮物。
劉德文用一份執著信念在西部兵團抒寫出不一樣的精彩人生,他將一種專注的精神品質凝結在每一件鋼構精品中,在兵團的廣闊舞臺上施展才華,為兵團繁榮發展,為“一帶一路”經濟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