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傳真 > 正文

    將摯愛帶在身邊!上海引入“骨灰變寶石”技術(shù)

    原標題:骨灰變“寶石” 上海引入殯葬新形式

    新華社上海4月2日專電(記者周蕊)把骨灰經(jīng)過二次高溫燃燒后,通過高壓致密縮減三分之二的體積,自然凝結(jié)為直徑一角硬幣大小的球體,形成了生命晶石。這種可以將摯愛制作成飾品攜帶在身邊的新型葬法被引入上海,生命晶石工作室近日正式在上海益善殯儀館掛牌服務(wù)。

    灰白色的骨灰,經(jīng)晶石化后,因所含微量元素的不同而顏色形態(tài)迥異,有的晶瑩透明,猶如琥珀,有的多色交雜,猶如雨花石,有的則與普通石頭相仿。

    和骨灰相比,雖然同樣是磷酸鈣,生命晶石的容積只有原先的20%。一顆顆如珠寶般擺放在絲絨盒子里或玻璃罐中的生命晶石,讓多種安置方式成為可能,可以選擇居家安放、居家祭祀、居家懷念,也可以制成飾品隨身攜帶,隨時與已逝親友“對話”。

    上海市殯葬服務(wù)中心殯儀部負責人劉鳳鳴介紹,一名逝者可以化身為100多顆這樣大小的圓珠,還可以進一步深度加工成所需的多種紀念品,以多樣的形態(tài)供家屬寄托哀思。

    據(jù)了解,生命晶石技術(shù)首先出現(xiàn)在美國,然后傳入日本,以及臺灣和香港等人口密集地,并得到很好的發(fā)展和應(yīng)用,在韓國,選擇制作生命晶石的骨灰超過1/10。

    劉鳳鳴說,從3月30日宣布生命晶石工作室成立不到一天,已經(jīng)有6名意向消費者,還有外地的居民前來咨詢制作事宜。

    生命晶石的新式葬法也與中國倡導的文明殯葬新風尚相呼應(yīng)。2月29日,民政部等九部委聯(lián)合下發(fā)的《推進節(jié)地生態(tài)葬的指導意見》,明確倡導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