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娛樂 > 娛評 > 正文

    央視調查視頻揭秘24億電影票房造假:上座率108%

    【央視調查視頻 揭秘電影票房造假!】2015年,《捉妖記》以24億票房奪冠,有多少是刷出來的?有影院把《捉妖記》放在凌晨播放,票房數據顯示,凌晨場不僅場場爆滿,上座率還達到108%,什么意思?還有7、8個人在凌晨站著看完近兩個小時的電影。

    近日,北京國際電影節正在舉行,各國明星大腕頻頻亮相,展映活動也讓人應接不暇。與此同時,“虛假票房”也引發了廣泛關注,電影局態度明確:對弄虛作假的電影票房將嚴肅處理。

    《葉問3》放映僅兩天就因涉嫌票房造假被查

    3月6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嚴正表明態度,稱近日部分影片和影院出現虛假排片、票房注水現象,對電影產業構成嚴重干擾,破壞了市場秩序,正對相關情況進行排查。

    3月7日上午,電影局約談《葉問3》主要負責人,表示將嚴肅處理此事。

    3月7日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達通知,要求各大電商提供與《葉問3》進行票務合作的合同,對近日票房異常波動進行排查。

    3月19日,官方調查結果出爐,證實該片存在非正常時間虛假排場的現象。查實的場次有7600余場,涉及票房3200萬元。大銀幕發行公司被勒令暫停發行業務,參與不實排場、情節嚴重的73家影院被曝光及通報批評。

    “幽靈場” “十分鐘場” 《捉妖記》被疑刷票房

    2015年,在電影《捉妖記》宣布票房24億創下紀錄的同時,關于其票房造假的質疑與爭論也隨之展開。《捉妖記》的票房,究竟有沒有造假?央視記者輾轉8個城市,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

    引來票房質疑的原因,就是制片方發布的一則公告。在公告中,捉妖記的制片方稱:《捉妖記》的內地票房(24.2859億元)以203萬的優勢超過《速度與激情7》(24.2656億元),其中,公益場次放映票房總額是4042萬元。

    在影片公開放映了43天之后,8月28日,捉妖記的制片方決定開始一項公益放映活動,簡單來說,就是自己花錢,買自己公司旗下29家影城的電影票,為特定人群免費放映《捉妖記》。利用公益場次獲得票房冠軍,很多網友認為贏得并不光彩。對于網友的質疑,制片方給出的說法是,自己也是花了真金白銀,為的就是讓更多的人能看到這部影片。

    《捉妖記》制片方:我還是需要去包場,就是說我是要付費的。這個是會計算到總票房之中的,你賣出一張票都是要實打實付出現金。然后,我們也是要交稅的。

    影評人陳鑌:用公益的名義來做這個包場放映,然后他們的目的是不是真的只是公益呢?這種其實已經涉及到一種作弊行為。

    記者調查:影院單日票房翻7倍

    那么,這些免費“公益場次” 到底在哪些地方放映?上映的情況到底如何?究竟有沒有人看呢?記者分別對參與公益放映的北京、杭州等地的多家影城進行了調查。

    這家杭州百老匯影城,開業5年,從沒進入過全國票房百強。但在這次《捉妖記》的公益放映期間,它6次成為全國票房第一。根據公開數據,8月28日當天,《捉妖記》一部電影就給這家影院貢獻了72.48萬元票房,加上其他7部影片貢獻的6.59萬元票房,這家影城創造了開業5年來的新紀錄,迅速成為全國票房第一。

    是怎樣的公益放映會帶來這么高的票房?

    在杭州百老匯影城2015年8月28日公布的播放場次中可以看到,當天,《捉妖記》在300人、153人和136人的影廳各放了7場,在113人的影廳放了6場,在464人、117人和94人的廳各放了1場,總共放了30場:

    以300人的影廳為例,放映7場:其中3場票價130元,3場票價94元,1場票價90元,共計22.86萬元;

    人數是153人的影廳放映了7場:其中3場票價110元,4場票價80元,共計9.945萬元;

    人數是136人的影廳放映了7場:其中3場票價110元,4場票價80元,共計8.84萬元;

    人數是113人的影廳放映了6場:其中3場票價80元,三場票價110元,共計6.441萬元;

    人數是464人的影廳放映了1場:票價是103元,共計4.7792萬元;

    人數是117人的影廳放映了1場:票價是110元,共計1.287萬元;

    人數是94人的影廳放映了1場:票價80元,共計0.752萬元。

    按照公益場,“場場都滿座”的極致情況進行計算,算出的票房總額是54.9萬元,比這家影院當天《捉妖記》的公開數據72.48萬元,整整相差了17.58萬元。

    這家影城的工作人員拒絕了記者的采訪請求,她告訴記者,公司內部規定,不允許他們提供公益放映當天的任何資料。

    記者調查:未預告的凌晨場次

    幾經周折,記者拿到了知情人士提供的這家影城當天向主管部門提供的票房明細,其中,所有電影的播放場次都和影院當天公布的影訊一致,除了電影《捉妖記》——按照這份數據,電影《捉妖記》的播放場次是40場,并不是影訊中顯示的30場,多放了10場電影。當天公告的排片一共73場,當天,這家影城一共有8部影片在上映,已經把12個廳排得滿滿當當,那么,多加了10場《捉妖記》,要在什么時間段放映呢?

    我們按照電影的時長,成比例還原了當天的整個影院12個廳的排片情況。

    在這幅圖中,色塊的大小代表電影的時長,中間黑色部分是兩部電影之間的間隔時間,基本上都在15分鐘以內,根本不可能安插進時長近兩個小時的《捉妖記》。

    那么多出來的這10場公益放映的《捉妖記》要安排在什么時間段呢?只有一種情況,就是安排在所有影廳完成當天影訊的播放任務之后。

    但是,以當天的情況:12個廳中,10個廳最后一場電影結束的時間都接近或者超過零點。在這基礎上要加上10場的話,幾乎所有場次都將安排在凌晨。即便按照最緊湊的排片方式,有的電影播完也要凌晨3點。

    公益放映的電影被安排在凌晨,一排就是“10場”,影院所在的購物中心晚上10點就結束營業了。連續10天,記者在購物中心門口進行蹲點調查,從午夜12點到凌晨3點,發現人流量少的可憐。但是根據影院上報的票房數據,這多安排出的凌晨場次,不僅場場爆滿,而且上座率要達到108%。也就是說每100個觀眾中,就有7、8個是站著看完這部將近兩個小時的國產大片。

    記者調查:如此公益 4000萬買了啥?

    在北京,記者走訪了幾家參與公益放映的電影院。

    記者早中晚隨機采訪了3個場次,影廳里都沒有任何觀眾進行觀影。別說是夜間公益場,就是白天的公益場也幾乎沒有觀眾。

    在青島,甚至出現了10分鐘就放一場電影的鬧劇。

    一位網友發來截圖,圖片中顯示青島百老匯影城2015年8月28日放映情況:《捉妖記》這部時長118分鐘的電影,9點10分放映,9點20分就放映結束了。就是這個1號影廳, 9點30分,又開始放映下一場的《捉妖記》,時長還是10分鐘。

    另外一位網友的截圖顯示,百麗宮影城2015年8月28日凌晨1點到6點,全部顯示“座位已滿”。

    參與捉妖記公益放映的影院一共有29家,在我們搜集到的線索資料當中,有14家的放映情況被網友提出質疑。

    而在業內人士看來,《捉妖記》制片方所說的花4000多萬做公益,連這個數字都有水分。

    新影聯院線前副總經理 高軍:給我自己去刷票房的話,那我只出一個專項基金,5%,我出一個流轉稅,3.3%,我剩下91.7%,對嗎?然后我再交一個數字設備費,2%-3%,這樣加起來就是10%左右。

    高軍告訴記者,因為電影《捉妖記》的出品公司、發行方、這次參與公益放映的29家電影院,背后的投資方都是安樂電影公司。買自己旗下院線的票房,如果只按成本價計算,最少花費400萬就能買到4000萬的票房。

    新影聯院線前副總經理 高軍:比如說這個影院要有場租啊,我租人家地兒,你凌晨場交什么場租啊,空著也是空著,所以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的,10%左右確切無疑。

    記者調查:如此注水為哪般?

    記者走訪了多位業內人士,調查中發現,票房注水已經成了電影行業的“潛規則”。

    “買票房”和普通意義上的“包場”不一樣,因為并沒有真正的“觀眾”,在業內被稱作“過數”,制片方只需要把播放的成本去除,再給影院一些好處,票房就可以“刷高了”。這種 “買票房”的造假行為一般有兩種方式:

    一種“午夜包場、場場爆滿”。指的是制片方和院線私下達成協議,在影院非營利時間段,比如午夜12點到凌晨6點間,根本沒有觀眾的時間段安排無人場次,以包場的方式沖高票房;

    另一種被稱為“花樣包場”。這是說在營利時間段,片方提前買下影廳里部分位置,而實際觀影時,并沒有真實觀眾,這種為票房注水的方法更加隱蔽,不易被查出。

    為了提高電影的排片率,制片方還會在分賬比例上做文章。在我國,電影票房,上繳5%的電影專項基金和3.3%的營業稅后,剩下部分才由片方、發行方、影院按比例分成。一些制片方私下和影院協議,降低自己的分賬比例,將屬于自己的票房盈利返一部分給影院,好讓影院增加排片量,這樣既可以推高自己的票房,又可以擠掉對手的排片量。有的影院甚至暗中把約定分賬少的電影票房轉移到高分賬的電影上,從而獲得更高收益。

    這樣“貼錢”可以在電影上映的最初幾天拉高票房,造成觀影火爆的“假象”,讓不知道怎么選擇電影觀看的影迷跟風購票。

    新影聯院線前副總經理 高軍:現在很多影片,在上映的前三天要通過自己的某些途徑買一些票房,這也很普遍,不是一部,不是兩部,不是三部,是很多部。

    記者:為什么要這么做?

    新影聯院線前副總經理 高軍:它的目的在于我要提高我前三天的上座率,從而影響我后續的排場。

    記者:一般都這么做嗎?

    新影聯院線前副總經理 高軍:比較有錢的片方一般都這么做,但是出不了這筆錢的肯定做不了。

    因為“幽靈場”的問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公開表示將嚴厲打擊,并通過官方途徑,多次發布了“關于轉發《電影院票務系統(軟件)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明確要求:電影必須真實放映,系統里登記在冊。

    電影局將重點整治虛假票房

    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1991年成立,二十多年來,主要職責就是收繳和使用國家電影專項資金,建立、完善和管理全國電影票務綜合信息系統。

    記者:您怎么看票房注水這個現象?

    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姜濤:不能允許,早上7點也好,或者是上午9點鐘以前也好,只要是不可能有觀眾的場次,坐滿了,并且出現時間不對的情況,那一定有問題,也是我們在整頓市場時重點要抓的現象。

    記者:有什么具體的監管辦法和條例嗎?

    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姜濤:電影局有個想法,建立影院經理的黑名單制,在這個影院你做偷漏瞞報的話,其它影院不能用你。第二個手段,監票的監管技術也提高了,在影廳安了攝像頭,人數誤差在1%之內,是允許的,在2%之間,就會報警。

    在姜濤看來,票房數據造假,讓電影市場深受其害,還有些影院偷瞞票房、挪報票房,造成票房流失,直接導致票房數據失實,影響投資人、政策制定者對市場的判斷,這甚至已經阻礙到行業發展。

    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姜濤:跑冒滴漏的票房遠遠大于注水的票房,我們的票房(去年)遠遠不止400億。

    記者:您認為電影票房意味著什么?

    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姜濤:我們已經成為全球的第二大市場了,但是可持續發展下去的話,必須要有一個保證電影市場健康發展的條件,其中就要求我們的數據非常準確。如果一個國家的產業沒有一個正確的數據做指導的話,這是不正常。

    警惕票房成“毒藥”

    票房絕不是電影產業的全部,中國電影產業也決不能唯票房論。少一些喧囂浮躁、多一些精心創作,才能讓我們的電影產業、文化事業,得到真正的發展和繁榮。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