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傳真 > 正文

    小山村"盛產"雙胞胎 過年一桌兩三對雙胞胎

    楚天都市報訊

    雙胞胎姐妹。

    圖文:崇陽小山村“盛產”雙胞胎

    雙胞胎。

    圖文:崇陽小山村“盛產”雙胞胎

    雙胞胎兄弟。

    圖文:崇陽小山村“盛產”雙胞胎

    龍鳳胎。

    崇陽縣一個村灣只有約50戶村民,50年多來,卻誕生了16對雙胞胎。

    這個遠近聞名的“雙胞胎村”,給平淡的小村增添了不少樂趣與談資。有的雙胞胎完全不像,有的則長得一模一樣。村里人篤信,這里“盛產”雙胞胎,是因為喝了那口老井里的水……

    16對雙胞胎

    4月20日,暴雨如注。

    出崇陽縣城,沿青山水庫上游前往金塘鎮畈上村,沿途高山上霧氣繚繞,暴漲的河水映襯著路邊的亭亭修竹。約一小時后,一個依山傍水的村灣出現在眼前,這塊高山環抱的盆地正值春季,雷雨暫歇,田野里草木蔥蘢。

    畈上村是遠近聞名的“雙胞胎村”,50多年來,這里誕生了16對雙胞胎,均出自該村5組。“都說我們這里水土養人。”村支書陳明遠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16對雙胞胎里有9對是孿生姐妹胎,4對是孿生兄弟,還有3對龍鳳胎。其中,年齡最大的是他姑媽家一對雙胞胎女兒,今年已有51歲,現在都在外地打工。年齡最小的是一對5歲的龍鳳胎,跟著父母在縣城上學。

    這些雙胞胎成了畈上村一景。

    大多數雙胞胎都長得極為相像,穿上一樣的衣服后,很難一下子辨認清楚。“如果兩人走在一起,就兩個名字一起叫出來。”村民們介紹,認錯人是家常便飯。

    就連父母也會認錯人。“給孩子多洗一次澡的事不稀奇。”陳明遠就有一對雙胞胎女兒,小時候,妻子給她們洗澡,洗完一個后放到旁邊的凳子上,正好有人找她說事,打完岔回來就分不清誰洗過了,抱起一個放進澡盆,旁邊的女兒就笑著說錯了。

    有一對雙胞胎兄弟卻是公認的不像。哥哥叫陳平德,弟弟叫陳平勝,兩人有40多歲,現在都在杭州打工。記者看了手機上的照片,確實相貌差異很大。“他們倆從小就不像。”兩人出生只相差十多分鐘,但后來哥哥比弟弟要矮一個頭,也長得秀氣些。

    前些年,有鎮上干部搞計劃生育調查,看到村里登記的人口許多名字不一樣,出生日期卻一樣,還批評了村干部工作不負責。“來了一看,都是雙胞胎。”

    哭也是她,笑也是她

    51歲的陳艷余有一對90后龍鳳胎兒女,當年生產時有一段又哭又笑的故事。

    生下龍鳳胎之前,陳艷余已經連生了兩個女兒。她個子不高,只有160厘米,體型偏瘦,平時體重也就100斤的樣子。沒想到,這次懷孕越到后來肚子越大,體重也增加了20多斤。“當時就有人說可能是雙胞胎。”丈夫沈亞軍的叔叔家有一對雙胞胎女兒,她本房姑媽家也曾生過雙胞胎女兒。

    有“養兒防老”思想的她,盼望能生個兒子。

    那天是清早發作的,陳艷余一直熬到下午4點多才生下孩子。第一個孩子被抱出來說是個女孩時,陳艷余的眼淚一下子就落了下來。“別哭啊,還有一個,說不定是個兒子。”接生婆安慰她。

    再次痛苦分娩約40分鐘后,她又聽到了一聲啼哭:“兒子!”陳艷余的臉上浮起虛弱的笑容,一下子就兒女雙全了。

    這對龍鳳胎姐弟,姐姐隨了父姓,叫沈碩,在縣城一家醫院當護士;弟弟隨了母姓,叫陳果,在赤壁創業。姐弟倆聚少離多,感情卻非常好。

    從照片上看,盡管姐弟倆眉宇間有很多相似之處,卻因為男女有別易于辨認。小時候,姐姐的個頭高、皮膚白,弟弟個頭矮,皮膚黑?,F在,姐姐身高是160厘米,文靜溫柔;弟弟的身高卻超過了180厘米,高大帥氣。

    姐弟倆從小就習慣了別人看稀奇的眼光,家里人一直以平常心對待,她們和普通的孩子成長并無二樣。“小時候我們有一種微妙的默契。”沈碩說,對不喜歡的人和事,兩人往往看法一致。不過,她認為所謂的心電感應并不存在,至少在捉迷藏時他們并未默契地躲到過同一個地方。

    如今,沈碩已結婚并生下一個女兒。“希望將來也能生下雙胞胎。”

    孿生姐妹的囧生活

    一次就生下雙胞胎,既有甜蜜,也有煩惱。

    1983年,陳明遠的雙胞胎女兒陳芳娜和陳青娜出生時,讓家里好一陣忙。孩子的衣服只準備了姐姐的,只好臨時拿大人的衣服和棉被來包妹妹。母乳也不夠吃,還得買4元一包的奶粉來加餐。

    初中畢業前,姐妹倆基本上穿一模一樣的衣服,有種特別的親密感,聽到別人問是不是雙胞胎時也很開心。“我們的身高是一樣的。”兩人的鞋碼一模一樣,就連體重也只有細微差別,如果都梳成齊劉海,就像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

    “我們只同過一年班。”走在校園里,總有老師和同學分不清姐妹倆誰是誰,所以她們總是被分在不同的班,也沒有機會同桌。

    姐妹倆的聲音幾乎一模一樣。以前,陳青娜和丈夫在外做生意,陳芳娜打電話被妹夫接到,他一直以為是自己的妻子,講了半天才發現弄錯了。孩子們接到舅媽的電話,也是傻傻分不清。

    平時,這些雙胞胎都各自在外求學、打工、經商,到了過年的時候回來走親戚,一個飯桌上可能出現兩三對雙胞胎,叫錯人的時候也是最熱鬧的時候。“每次遇到陳娟和陳敏姐妹,還有陳麗莎和陳麗娜,我都不敢隨便喊名字。”說起遇到別的雙胞胎時的情景,陳芳娜覺得挺好玩,大家互相大眼瞪小眼,生怕認錯。

    最讓陳芳娜稀奇的,是同為房親的姐姐陳琴,嫁到通城后,也連生了兩對雙胞胎,一對是女兒,一對是龍鳳胎,家里一下子有了這么多年齡相近的孩子,一起學習和玩耍,熱鬧得不得了。

    關于井水的美好傳說

    一個村灣如此“盛產”雙胞胎,有人說是送子觀音從此路過,丟了金丹在水中,所以村里婦女才容易懷上雙胞胎。

    當然,我們知道這不過是美好的傳說。

    當地有村民還堅信這與一口老井有關。在陳艷余家門后,楚天都市報記者見到了白巖山腳下的老井,直徑約為1米,只有約80厘米深。自從4年前的夏天,一個孩子在這里出意外后,村里為老井加了蓋,只露出一個可容瓢舀水的口子。由于下雨,旁邊地里的泥水流了進來,井水很渾濁。

    81歲的沈水貴是灣里年齡最大的老人。在她的印象中,小時候這口井就存在,灣子里的家家戶戶都來此挑水吃,兩擔水足夠三四口人吃一天。“井水清甜甘冽,夏天直接舀到杯子里喝。”

    50多年來,村灣里不斷有人家生下雙胞胎,尤其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較為密集。2000年前后,村里人開始在房前屋后打五六米深的搖水井后,老井逐漸不再作為大家的飲水水源。尤其是2011年全村通了自來水后,老井幾近廢棄。而這十多年來,灣子里只出生了2對雙胞胎。

    關于井水與雙胞胎有關的說法,難以考證。

    據了解,雙胞胎的出生概率約為88分之一,目前尚無醫學資料證明,生雙胞胎和飲食、水源有直接關系。但是,畈上村的雙胞胎大多出自陳姓家族卻是顯而易見。

    畈上村五組還有個小地名叫下屋陳家。陳氏宗譜記載,陳家祖上在元末因戰亂從江西遷到崇陽后,逐漸形成了白巖山下的這一支陳姓家族。灣里近50戶人家,多半姓陳,還有一些沈姓、姜姓人家,不少都有親戚關系。陳明遠掰著指頭算下來,16對雙胞胎中,有15對都跟他有親緣關系,互相之間盤根錯節。“不管是井水的問題,還是遺傳的問題,雙胞胎村都出名了。”陳明遠告訴記者,村里正準備圍繞這個做文章,建設美麗鄉村。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