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健康 > 正文

    夏天治療咳喘時機好

    冬去夏來,一些有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阻肺”等老咳喘病的朋友頓時感到輕松不少,因為這些秋冬季節加重的病夏季得到不少緩解。有些朋友認為自己的老毛病快好了,在生活上掉以輕心,不加節制的食用一些寒涼之品,殊不知正是這麻痹思想不僅不會使自己康復,有時還會加重來年秋冬時節的病情。

    其實夏天是治療這些老病的最好時機。咳喘病在寒冬季節容易發病或病情容易加重,我國傳統醫學統稱為“冬病”。“冬病”的根本在于寒邪強盛和陽氣虧損,“夏治”指夏季這些病情有所緩解,趁暫未發作的季節辨證施治,適當地內服和外用一些方藥,以預防冬季舊病復發,或減輕癥狀。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冬病夏治具有良好的效果。在此季節治療“冬病”,其一可以乘伏天陽氣旺盛之勢,祛除體內沉痼之寒邪宿疾;其二可以有助于虧損陽氣的培補;其三可以更好地發揮中藥的藥效,達到預防冬病的發作或徹底鏟除病根從而治愈疾病的目的。

    在夏季服用一些溫性的中藥以培補人體的正氣是其中治療的一種有病方法。根據患者的體質情況,分別采用補肺固表、健脾化痰、益腎納氣等療法。具體來說,如果患者平時怕風,容易罹患感冒,經常打噴嚏和鼻塞流涕,當以補肺固表為主;如果患者面色萎黃、食少便溏、倦怠乏力、平時痰多,適宜健脾化痰法;如果患者常感腰酸肢軟、畏寒神疲、夜尿頻多、稍動即覺呼吸短促,當用益腎納氣法,藥用金匱腎氣丸加減。另外,慢性咳喘患者往往肺脾腎虛俱見,臨床常用培土生金、補腎固本之法,調節肺、脾、腎三臟的功能,使體內氣機條達,血流通暢。除辨證進服相宜的中草湯藥或者中成藥外,也可取生曬參、西洋參或冬蟲夏草3-5克,伏天開始每日1次,清燉,喝湯藥,直到末伏。夏季陽氣上升,免疫功能活躍。這些方藥大多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增強機體對不良刺激的適應能力,預防感冒,減少老慢支和哮喘的發作,甚至使之根治。

    如果一些朋友嫌服中藥麻煩,也可以采取艾炷穴位的方法,這種方法在伏季暑熱環境下施治,具有溫補陽氣,透里外表,強壯人體正氣的作用,因此具有療效顯著、痛苦少、副作用小的優點,對反復發作的咳嗽,氣喘疾病,無疑是一種理想的療法。

    在具體施治時,可采用如下兩種方法。一是艾炷隔姜敷神闕穴。取制白芥子3克,半夏3克,公丁香0.5克,麻黃5克,細辛2克,麝香少許,將諸藥研末,貯瓶備用,神闕穴常規消毒后,取藥粉適量填滿臍窩(神闕穴)將鮮姜1片,厚約0.3厘米,中心部用針穿刺 孔,蓋在藥末上,姜片上放置大艾炷(炷高1厘米,炷底直徑1厘米),用火點燃施灸,每次灸3~5壯,每日或間日灸治1次,10次為1療程。療程間隔5~7天,此法可作為慢性支氣管炎遷延期及緩解期的預防保健。二是艾條溫和灸大椎、風門、肺俞、膏盲俞等穴。選用市售純艾卷,將點燃的一端對準穴位熏烤,約10~15分鐘,以灸至局部皮膚紅潤溫熱舒適為度,每次選用1~2穴,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為1療程,此法可作為中老年人體虛易患感冒,并易引起呼吸系統疾病者的預防保健。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紫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