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旅游 > 秦州文旅 > 正文

    天水勝境齊壽山(二)

    天水勝境齊壽山(二)

    ○白尚禮

     

    秦州,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這里物寶天華,人文薈萃,文化源遠,名人輩出。千百年歲月的沉積,鑄就了秦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映射出隴上明珠獨有的魅力風韻。

      齊壽鎮,位于天水市秦州區東南部,距市區40公里,境內一山一水(齊壽山、西漢水)載譽史冊,彰諸于世,名揚海內外。現如今,當你登臨齊壽山,聽萬畝松濤陣陣,賞千畝油菜花香,立足于齊壽這塊欣欣向榮、莽莽蒼蒼的土地上,不由得讓人肅然起敬,感喟蔚然。

      自古以來,民間就流傳一句:“有靈山處,必有靈水”。齊壽山這座“靈山”,西漢水這處“靈水”,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它們猶如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一幅縱橫古今的壯美史冊,真實的展現在世人面前,記錄和見證著自身歷史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折射出古秦州博大精深的內涵和經久不衰的魅力。

     

     

    西漢水,古稱“漾水”,又名“犀牛江”,發源于今天水市秦州區齊壽鎮齊壽山(古名嶓冢山)腳下,流經甘肅東部的天水市和隴南市禮縣、西和縣、成縣,蜿蜒貫穿隴山,最終在陜西省略陽縣匯入嘉陵江。全長279公里,流域面積9569平方公里,為嘉陵江上游的一級支流,也是嘉陵江乃至整個長江流域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西漢水地理位置介于東經104°30′—106°04′,北緯33°16′—34°31′間,原為長江支流,后來西漢水改道,才成為了嘉陵江的源頭之一。據《山海經·西山經》記載:“嶓冢山,漢水出焉,而東南注于沔。”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載:“諸言漢者,多言西漢水。”又引闞云:“漢或為漾。”漾水古稱“漢”,即漢水,《水經》的“漢水”或“漾水”,即指今西漢水。據《漢中記》記載:“(嶓)冢以東,水皆東流;(嶓)冢以西,水皆西流。”中國西高東低的地形地貌確定了“滔滔江水向東流”的水脈走向,但是西漢水卻打破了這一自然規律,和青海的倒淌河、張掖的黑河等河流成為我國為數不多的向西流的河流。

     

     

    西漢水源起嶓冢山后,跨經天水市秦州區齊壽鄉、平南鎮,入鐵堂峽,過天水關(天水鎮),進入隴南市禮縣,沿途流經鹽關鎮、祁山鄉、永興鄉、城關鎮后折轉向南,流經石橋鎮、江口鄉、龍林鄉、于雷壩鄉急轉向東,然后進入隴南市西和縣、成縣,在陜西省略陽縣注入嘉陵江,最后奔向浩浩蕩蕩的長江。據傳,五代十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王仁裕文辭詩賦還未成名之前,一天深夜,月明星稀,他在家里獨斟自飲,一醉方休后,朦朦朧朧間夢見詩仙李白仗劍遠游而來,相邀他去西江水(即西漢水)一同洗浴,他被李白用劍剖開腸胃,讓他在滾滾的西江水中剝洗時,忽然看見水中石砂出現有籀篆文字,李白讓他取而食之。他從夢中驚醒后,心里豁然開朗,文思泉涌,靈感大發,寫下了許多流傳后世的佳作,并把一生萬余首詩結集成卷,取名為《西江集》。此段傳奇正史也予采錄了。同時,受西漢水文化的熏陶,隴右西南的平南、天水等鄉鎮,還成就了諸如丁秉乾、趙壹、武頌揚、武鷹揚等學識淵博的文人學士,為隴右南鄉一帶的文化增光溢彩。

     

     

    據《甘肅省志》(1998年版)第23卷《水利志》載:“西漢水,在地質年代曾是漢江源頭,后來由于四川盆地水系朔源侵蝕,切開西漢水與川水的分水嶺,將漢江上游的西漢水襲奪為嘉陵江上游。”《辭海》也說:“漾水,古水名。古人說,以西漢水為漢水之源。”故《漢書》以西漢水某一支流為漾水。《水經》以西漢水上源為漾水。也就是說,今天我們所說的漢水流域與古時的西漢水本是一脈相承。無論是從地質學意義,還是文化意義上講,都應該同處一個大的漢水流域范疇。西漢水流域形成的西禮盆地,也是甘肅省重點高裂度地震區。1654年(順治十一年)農歷六月初八發生了八級十一度大地震,震中就在天水鎮一帶。大地震使“高山為谷,深谷為陵”,從而形成了如今當地流傳有“山無頭,水倒流”的說法。

     

     

    西漢水在歷史上是一條很有名的河流,除《水經注》、《地理志》、《山海經》等記載外,《尚書》、《通典》、《水經》、《華陽國志》、《方輿勝覽》、《漢書》、《讀史方輿紀要》、《直隸秦州新志》等諸多典籍,均對西漢水的發源、流程和沿途所歸并的河流進行了詳盡的敘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放馬灘出土的西漢水古板水路圖,對其早期的諸支流及流域有翔實記載。21世紀初,天水、隴南等地諸多專家、學者反復論證,“天水”一名也來源于西漢水一說。據考證,漢武帝三年,十六縣置郡時便將“天水”用為郡名。從那時起,“天水”才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行政區域名。直至東漢時期,仍在西漢水上游設有“天水關”。

     

     

    西漢水流域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這里曾經是先秦的發源地。據考證,秦莊公時所置的西縣就在今天水鎮以西的地方。近年來,隨著隴南市禮縣大堡子山一帶不斷出土的文物佐證,秦人早期就在西漢水流經的大堡子山一帶活動。當年,秦人的先祖秦非子,憑借著西漢水豐腴的水草,放養出膘肥體壯的戰馬,后因牧馬有功,被封為“秦”。幾百年后,秦人在西漢水流域繁衍子嗣,不斷壯大,并沿著西漢水一路北遷而上,最終成就了“秦王朝”輝煌的霸業。

      我們都知道,長江、黃河是孕育華夏文明的兩條“母親河”。然而,對于“秦人”來說,西漢水就是他們的“母親河”,也是秦先祖賴以生存的“根”。由此來說,西漢水不單單是秦人早期的聚集地和發跡地,也是秦文化的“奠基石”。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紫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