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綜合 > 正文

    冬奧組委首批人員入駐首鋼 辦公區由廠房改造

    冬奧組委首批人員入駐首鋼 辦公區由廠房改造

    冬奧組委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京華時報記者 潘之望 攝

    昨天,冬奧組委辦公地首次面向媒體開放。首批160余位冬奧組委工作人員,已于近日陸續入駐石景山區首鋼廠區北部的工業主題園(西十筒倉)。明年2月,辦公區內其他建筑改造完畢后,將可基本滿足所有部門入駐的辦公需求。在2022年冬奧會成功舉辦期間,這里都會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籌辦、舉辦的中樞。預計總共會有近2000名來自全球的工作人員投入到冬奧組委的工作中。

    □探訪

    辦公區由工業廠房改造

    昨天,記者從首鋼東大門深入廠區,一路向西北行駛約3公里,抵達北京冬奧組委的“家”——西十筒倉區域。雖然冬奧組委二期辦公區域仍在緊張施工中,但廠區內道路清晰,地面干凈整潔。

    冬奧組委規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部桂琳說,奧組委選擇首鋼也體現了綠色、共享、廉潔辦奧的精神。原有工業建筑全部只進行內部改造和裝修,外觀不會發生變化,就連名稱也都沒有發生變化。

    一期入駐的五號、六號筒倉,是兩個并排而立,高30多米、直徑20多米的鋼筋混凝土圓筒,筒倉上鏤空雕刻出直徑一至三米的圓孔,成為富有靈動氣息的“外骨骼”。已經投入使用的筒倉,原本上下貫通的內部空間被分割成六層,依靠外壁上的大小圓孔采光通風,成為緊湊實用、功能齊全的辦公樓。

    記者在五號筒倉辦公樓門口看到,“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委會”的名牌格外醒目。冬奧組委規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部負責人劉玉民說,首鋼西十筒倉冬奧組委辦公區,主要利用原有工業廠房及構筑物改造而成,體現了綠色辦奧理念。

    筒倉外面保持了混凝土工業建筑本色,切割下來的混凝土圓餅也成為室外裝飾性座椅。辦公區都使用了鋼結構或混凝土框架外露的手法,在保留原有結構的基礎上,將樓梯、電梯等“交通核”設在原有建筑外側,使建筑造型本身忠實表達了“保留”和“加建”的不同狀態,體現了對原有工業建筑的充分尊重。

    運用光伏發電等新技術

    環保理念也深植在冬奧組委辦公區的各個細節之中:腳下的透水磚是建筑垃圾資源化而成,步行道旁的景觀使用的是廠區的舊軌道枕木,部分照明設備是從首鋼二型材老廠房中拆除的舊燈具。尤為引人關注的是位于五號和六號筒倉北部的幾處景觀小品,這些栩栩如生的卡通人物是利用廢棄鋼材等藝術加工而成。

    辦公區還運用了光伏發電、太陽能光纖照明、無負壓供水系統、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統等先進的生態節能、低碳減排新技術。作為園區內保存了百年鋼鐵記憶的工業遺址,西十筒倉經過保留改造和再利用,正在完成由工業建筑向冬奧盛會策源地的華麗轉型。

    記者了解到,改造尊重原有工業架構機理和風貌,是考慮了奧運后再利用問題。為留住北京老工業的歷史記憶,對原有工業構筑物進行修繕和維護,最大程度保留了工業風貌,又賦予新的辦公功能。改造過程中,對原有建筑非常尊重,框架有可能都保存下來,體現時代的印記。待新建筑建成,能夠看出新舊建筑之間是怎么交接在一起的。

    和新建筑不一樣,工業建筑經過幾十年的風吹雨打,雖然結實,但作為民用建筑,安全度有更新要求,要進行承載力評估,并進行結構加固,在此基礎上才能布置和裝修。

    未來,奧組委園區中還會將中國的園林安插在內,在硬朗的工業遺址條件下,剛柔并濟。此外,還將建設一條“時光隧道”,參觀者通過時,可以展示從第一屆冬奧會到2022年的全部歷史時刻。

    在“時光隧道”旁邊,還將對一座建筑外立面設置大屏和展板,播放相關會議、信息、對外展示,成為這里的標志性建筑。

    □規劃

    7月啟動新建場館方案招標

    冬奧組委規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部負責人劉玉民表示,今年,規劃設計是奧組委重要工作。今年下半年將陸續進行新建場館規劃設計,預計7月開始大道速滑館國際方案征集工作。目前,市里有關部門和業主單位正在進行標書研究和規則的制定。

    冬奧組委希望國際有經驗設計團隊能夠進入到場館設計工作之中,同時陸陸續續開展其他場館設計。劉玉民說,與2008年夏季奧運會不同,冬奧會有大量室外競賽項目,延慶、張家口賽區,有高山滑雪、雪車、雪橇、冬季兩項等比賽,這方面的設計和規劃建設經驗還需要加大工作力度,目前正在和國內外專家進行深入探討,在設計方面提出相應設計要求。明年下半年陸續開始建設,包括道路等基礎設施。改造工程也將于2018年陸續開始。劉玉民透露,新建場館預計2019年底或者2020年初進行測試,并進行不斷完善。

    冬奧會今年啟動會徽征集

    冬奧組委新聞宣傳部李昊楠告訴記者,他們正在制定6年的文化活動和宣傳方案。主要以體育為主題,通過文化內容,組織豐富文化活動。近期的6月23日國際奧林匹克日、7月31日成功申辦一周年紀念日、8月8日夏奧申辦紀念日都會有主題活動。

    其中,今年啟動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會徽設計征集發布,并于2017年夏季向國家奧委會提報。另外,奧林匹克知識競賽、冬奧進校園都將長期進行。

    李昊楠透露,今年舉辦的里約奧運會也會在巴西設立中國之家,展示冬奧、冬殘奧為主題的展覽。

    □人力

    社招年底開始共分四階段

    冬奧組委人力資源部負責人閆成表示,冬奧組委初期組建工作基本就緒。初期設置的9個部門和兩個運行中心的負責人和工作人員160人已經到位。其中包括冬奧申委的部分成員、市直機關內部調入的人員,以及從河北調入的人員。

    閆成說,下一步會面向全球和全國進行人員招聘,吸引優秀人才參與進來。按照國際奧委會的慣例,奧運會籌備一般會分為四個階段,籌備初期結束后,會逐步進入測試期、比賽運行期,因此也會隨著籌備的不同階段進行人員補充。

    預計第一批面向社會招募人員會在今年下半年進行,不再采取政府機關調入,但政府機關人員有意加入,同樣可以報名。另外,前期也要安排一批小規模的駐會志愿者和實習生,主要是大學生。

    □特寫

    工作人員每天主動加班

    冬奧組委總策法務部蔡兵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已經投入到冬奧組委的工作中,按主辦城市合同以及國際奧委會傳遞回來的總體計劃,他們正在認真研究、細化各部門計劃任務。

    “奧組委的同事每天上班來得早,晚上還經常義務加班。”蔡兵說,按照要求,他們每天早上9點上班,晚上6點下班,但大多數同事都是早上8點多就到了,走的時候就沒點了。另外,奧組委想得很周到,目前改造未完成、交通還不是很方便的情況下,設置了接駁車到地鐵口,方便工作人員出行。

    首鋼總公司黨委常委、董事、工會主席梁宗平告訴記者,他從小在首鋼長大,西十筒倉以前是鍋爐生產的原料儲存和中轉地,以前都是圍繞煉鐵。首鋼遷走后,國家希望首鋼成為老工業區改造典范,賦予新的功能。在奧組委確定來這里之前,首鋼就進行了規劃,2015年申冬奧成功,為首鋼與奧運結合帶來契機。

    確定冬奧組委入駐首鋼之后,改造過程中采用了很多過去廢棄的物品,標牌和墻、鐵軌都是重新再利用。北區是鋼鐵遺跡,作為景觀以前就改造成辦公區加活動區。“這里的一切都沒有變化。現在看到高爐就感覺回到了過去,冬奧組委為這里帶來了生機,但同樣留下了記憶。”

    梁宗平說,未來首鋼的發展定位是優秀的城市服務商,包括建筑和設計,立體車庫、充電樁都在完善。服務冬奧會需要很高的標準,目前也聯系了國內很多企業配合建設。

    另外,冬奧組委改造完成后,將建成一個冬奧廣場,會有冬奧、冰雪運動的元素,市民可以前去滑冰、照相。

    □總體情況

    冬奧組委首鋼辦公區位于首鋼廠區北部的工業主題園,是利用現有廠房建筑進行改造使用、體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新型辦公區。整個辦公區的入駐計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今年開始,現有人員先期入駐5號、6號筒倉。這兩個筒倉占地面積約為4500平米,建筑面積約為5600平米。可滿足現有9個部門、2個運行中心和部分冬奧組委領導的入駐需求。并安排辦公區以南500米處的紅樓迎賓館作為員工就餐和加班住宿的場所。

    第二階段為明年2月。辦公區內其他建筑改造裝修施工完畢,各部門將按遠期計劃入駐相應的辦公地點。遠期辦公區總面積為6.7公頃(其中核心辦公區面積5.2公頃,后勤保障區1.5公頃),總建筑面積為7.2萬平米,可基本滿足各個部門的辦公需求,共提供約1800個員工工位。

    京華時報記者 翟烜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