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越大越“難娶”
農村“剩男”危機咋破解?
本報記者蘇海琴
近日,記者在慶陽采訪時了解到,如今農村“剩男”越來越多,一些大齡男性因擇偶困難,被迫未婚,甚至終生不婚。
農村適婚男娶媳婦為何這么難?如何才能有效破解農村“剩男”危機?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調查。
農村“剩男”越來越多
夏季是農忙季節。5月6日,記者從正寧縣宮河東街出發前往該縣長口子村,沿途看到許多農田雜草叢生,田間地頭勞作的人們寥寥無幾。
走進長口子村,幾乎難覓年輕人的蹤影,只看到老人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有閑聊的,有抽煙的,有做鞋墊的……時不時還能看到孩子互相追逐,笑聲在村莊里回蕩。
今年66歲的張雅容邊做鞋墊邊告訴記者,她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大兒子今年34歲,小兒子28歲,女兒已出嫁,目前讓她發愁的是兩個兒子的婚事。“大兒子初中畢業,一直在上海打工,早到了談婚的年齡。每年春節給大兒子張羅相親是家里的頭等大事,相了五、六年親,如今還是光棍。”張雅容把手中的活計放在膝蓋上,語速逐漸放慢說,前幾年兒子一年還能相幾次親,如今相親的機會都少得可憐。
走進張雅容家院子,北邊四間房,東邊一間房,看上去有些破舊,有些墻皮已脫落。客房里面擺放著幾件舊家具,墻上貼著5張獎狀,桌子上放著一摞書。
“這些都是大兒子的。”張雅容指著書和獎狀說,大兒子從小就愛學習,也很孝順,只是命不好,上初三時父親生病,只能輟學出外打工。
交談時,張雅容的大兒子從地里干活回來了,這個身材高大、皮膚黝黑的小伙子靦腆地向記者笑了笑,便朝屋外走去,過了一小會,端著幾個西紅柿讓記者品嘗。
“今年,沒讓孩子外出打工,專門留下找對象,要不然這輩子只能打光棍了。”張雅容告訴記者,在當地,適婚男找對象難是不爭的事實,像他兒子這樣的年齡更“愁娶”。
提起小兒子的婚事,張雅容搖著手說:“唉,再不提了,提了更煩。”言語間,老人的雙眼紅了。
在與張雅容大兒子的聊天中記者得知,其弟弟在蘭州當保安,對象也介紹了不少,但都沒成功。去年他弟弟領回來一個女朋友,可返蘭后不久就分手了,為此,他母親還大病了一場。
長口子村村民張丁兔介紹,“娶媳難”是村民現在最頭疼的問題,全村2043口人中,27歲以上適婚青年找不上媳婦的大概有30余人。
隨后記者走訪正寧縣山河鎮、周家鄉及彭家川、姚家川等地了解到,30歲左右娶不上媳婦的男青年比比皆是,40歲、50歲仍然難以成家的也有人在。
事實上,“剩男”在我省以及全國農村地區,尤其是偏遠山區十分常見。“十年間,村上沒娶一個媳婦。”正寧縣山河鎮李家川村村支書藺漢從說,“村里有光棍的農戶很普遍,甚至還出現了一家兩三個光棍。”
多重因素致娶妻難
美好婚姻是每個人所希望和期待的,但目前,全國農村有數以千萬計的適婚男因娶不上媳婦而急得團團轉。
“還是因為窮!”談起農村男青年娶媳婦難,山河鎮農民藺漢從直言,他們村是正寧縣19個省定貧困村之一,全村共8個村民小組263戶1078人。因自然條件限制,產業結構單一,生產力水平較低,村民收入極為有限,201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855元,貧困戶人均純收入2680元。
“因地形地貌因素,村子交通非常不便,住窯洞的村民占大多數,加上經濟落后,本村的姑娘們都想往外跑,就更別妄想外村的姑娘能嫁過來,如此一來,‘剩男’越來越多,婚戀問題已經成了一大難題,一些大齡男性因擇偶困難被迫未婚,甚至終生不婚。”藺漢從憂慮地說,由于找不上媳婦,適婚青年多以婚姻為“跳板”到外地當上門女婿,這種現象越來越突出,“心里再難過,再不愿意,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對此說法,張雅容的大兒子也有同感,“導致相親失敗的原因中,嫌棄我們是川里的就占70%。理由很簡單,買個生活用品都得‘爬’山路;種一年地的收入還不及打工者一月薪水多……”
今年65歲的王正楊是正寧縣宮河鎮人,常年以說媒為生。對誰家有女孩、誰家有男孩、誰家孩子多大,誰家孩子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甚至對適婚男女的生辰八字都一清二楚。
他認為,導致農村剩男越來越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在計劃生育的大背景下,農村重男輕女、養兒防老的思想導致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同時,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人口逐漸向城鎮集中,而農村女孩子外出務工或求學后,大部分不愿再返回農村,從而導致農村光棍漢大量存在。另外,一些“剩男”自身也存在問題,如長相一般,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技術專長、懶惰、思想消極、對生活沒有闖勁,沒有姑娘愿意嫁也在意料之中。
“農村娶妻難主要是沒有‘苗子’(指女孩)。”正寧縣周家鄉徐家村村委會主任李永宏告訴記者,近年來,一路飆升的“天價彩禮”讓很多農村父母精疲力竭,也讓部分適婚男青年望“婚”興嘆。眼下,普通的禮金數額也要15萬元,最高甚至可達25萬元,就這還不算樓房、衣服、金銀首飾等。
農村剩男脫貧才能脫單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光棍危機仍舊嚴重,這樣的現象在農村更為普遍。
甘肅勇盛律師事務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律師認為,農村“剩男”大量存在,自然就抬高了女子的身價,最近幾年不光慶陽農村彩禮高得離譜,平涼、隴西等地的彩禮也都居高不下,這不但加重了農民的經濟負擔,而且讓好多家庭因婚返貧。由于娶不上媳婦,一些農村“剩男”對生活失去了方向,久而久之,意志逐漸消沉,缺乏斗志,破罐子破摔,影響勞動能力的正常發揮。
采訪中記者還發現,由于娶媳婦不容易,許多農村家庭把媳婦當佛一樣供著,時刻擔心人家“溜”了。一些媳婦為所欲為,虐待老人的現象時有發生。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破解農村“剩男”危機呢?
要緩解農村剩男問題,只有先解決農村的貧困問題,這是最有效、最核心的辦法。正寧縣山河鎮黨委書記石東學告訴記者,比如李家川村,不解決行路難,入學難等問題,年輕人即便回來也無處下手,只有把人吸引回來,才能確保勞動力。今年,根據該村土地流轉的實際情況,計劃發展果園,目前,相關部門正在協商,如進展順利,將通過產業合作社帶動全村把果園發展起來。去年,主要是著手修建李家川村基礎設施,目的在于樹立村民立足當地、發展生產、發家致富的信心。下一步,將借助離縣城近、生態資源豐富的優勢,從旅游方面下功夫。同時,把魚塘等做起來,人氣旺了,經濟也就會帶動起來,讓農村也成為許多城里人的向往之地,吸引女青年回到農村生活,為解決農村大齡青年婚姻問題創造最基本的外部條件。
藺漢從介紹,以前他們村道路坑洼不平,雨天更是泥濘不堪,直接影響村民的生產生活。如今泥濘路變成了嶄新的柏油路,路通了、道平了,村民的心里也不憋得慌了,對未來的生活有了更多的向往與信心,“去年村上7個小伙娶到了媳婦,我兒子也是去年才結的婚,回鄉發展的青年也逐漸多了。”
除了解決貧窮問題,李永宏還表示,首先,應改變傳統的生育觀,讓生男生女都一樣的觀念徹底深入人心。其次,把農村貧困“剩男”列為重點扶貧對象,通過教育、培訓等途徑,讓他們有一技之長。同時,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縮小城鄉差距,這樣農村的“剩男”問題才能逐漸得到緩解。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