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2016屆優秀畢業生合影,閔思怡(右)就在其中。
南都訊 記者朱倩 實習生 黃明配 王宜佳 7月5日,南科大2016屆畢業典禮將舉行。這屆畢業生在入校之初就備受關注,不僅因為他們入學的2012年南科大去“籌”轉正,更由于他們是南科大通過“綜合評價錄取模式”錄取、并獲得教育部認可的學歷和學位的首批學生。正如南科大教授程鑫所言,2016屆畢業生當年高考平均成績超出一本線69分,還是選擇進入剛起步的南科大,“極具魄力”。南科大這四年給他們帶來怎樣的改變?
截至目前,該屆畢業生中約60%的人將出國深造,其中七八成學生將直博,也不乏入讀牛津、耶魯、哥倫比亞、杜克、紐約、賓夕法尼亞等世界名校的學生,這屆畢業生出國深造率與排985高校前列的學校相當。
其余直接就業的畢業生,將進入華為、騰訊、平安銀行、光啟等知名企業,學生年薪起薪平均為15萬元左右,相當于國內名牌大學研究生的薪資水準。
當年考試至今記憶猶新
2016年畢業的南科大學生,共有172名,當年高考分數并非特別理想的閔思怡和張悅,就在其中。
1995年出生的閔思怡,父母都是公務員。四年前619分的高考成績,超出武大、華科分數線15分,是選擇211、985高校,畢業后如父母般做一名公務員?還是去一個離家千里、完全陌生的城市,讀一所只在新聞里了解、充滿爭議而前途未卜的新辦大學?她選擇了南科大。
“南科大的辦學理念是,讓學生學好真本事”,當年南科大校長朱清時說的這句話,閔思怡牢記至今。“南科大到我們學校招生,宣講老師年紀比較大,但特別有激情,從這個老師身上可以看到南科大很有活力,不太一樣?!?/p>
張悅來自高考大省山東,當年高考發揮失常,成績649分,無緣理想中的上海交大與復旦。“我們那一年,南科大在山東招了27個人,這27個人里面高考最高分681,平均分是651,我都沒到平均分。”南科大自主招生,相當于多給了張悅一次機會,97.27的能力測試成績排在27個人的首位,這成為他高考失利后的另一道曙光。
作為南科大“631”綜合評價錄取模式(高考成績占60%,南科大組織的能力測試成績占30%,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占10%)的首批親歷者,閔思怡和張悅至今還對學校當時出的自主招生考試題印象深刻。
“我們當時是筆試,試題客觀來說不難,不過聽說這幾年的考題越來越難了。”閔思怡記得,當年其中一道題要求考生“從1寫到300”,她寫到100多時就出錯了,“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你剛開始寫可能比較順暢,寫到后面就會走神,或者沒太當回事兒,就出錯了?!?/p>
還有一道題,老師在講臺上展示20個單詞,記憶時間30秒,然后讓考生默寫?!斑@跟高考的測評體系完全不同,你根本不需要準備,它考的是綜合能力,比如注意力、記憶力、創新力、洞察力等”。
特殊的畢業生大禮
馬上就要離開校園的閔思怡,特別留戀南科大“家”的氛圍,“我們這一屆,保安、物業、老師、學生,住在同一棟樓里,相互認識,相互了解,就像生活在一個小社區,沒有陌生的感覺。”
廣東普通高校師生比1∶19,而南科大師生比為1∶10,這為學生和老師交流提供了極大便利。南科大采取導師制,給每位學生配備一位實驗導師和一位生活導師,學生有學習或生活上的困惑皆可找導師幫忙。位于教學樓和科研樓的教師辦公室,隨時歡迎學生來“坐一坐”,“問問題”。
不久前,校方還邀請了諾貝爾獎得主格拉布斯、楊振寧來校開講座,作為一份特別的禮物,送給2016屆畢業生。2015年,北大原副校長陳十一院士接棒朱清時院士,成為南科大第二任校長,務實的他也通過“校長下午茶”與學生直接互動交流。
獨特模式讓外校學生羨慕
學生們認為,進校不久就能跟教授做項目、進課題組,才是南科大比其他學校更誘人的招牌。在國內,只有部分名校的優秀本科生才能獲此機會。
大三那年,閔思怡帶好友參觀南科大校園。“聽我說下午要跟教授開組會,她驚訝極了。”從大一、大二起,南科大學生就開始跟著教授做項目,進入課題組,教授單獨給每位學生布置研究課題,本科生們得以在入校之初,就開始體會到通常研究生才能經歷的科研過程。
學生王子更最近成功申請到世界排名前20的美國杜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直接攻讀無機材料博士學位,并獲得全額獎學金。他所在的化學系,同學們基本上大二就跟導師進入實驗室,并且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過文章,這些經歷為學生畢業時申請國外大學加了分。
在南科大,30%左右的新生,每年可獲得1萬元的新生獎學金。每位學生,在大學四年期間,還會在學校資助下,獲得至少一次到國外知名大學學習交流的機會。今年寒假,張悅用學校資助的3.5萬元,去新加坡科技與設計大學交流學習1個半月。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出國。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