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昌贛客專柚子嶺隧道加緊施工
(記者 常魁星 通訊員 王孚 王江輝) 地形限制“莫展”一籌,巧挖中間“背打”兩頭。截止到6月18日,江西昌贛客專贛州段重點控制性工程柚子嶺隧道南北雙向掘進突破240米,開挖穩步推進。
柚子嶺隧道全長1305.22米,由中鐵二十一局集團四公司昌贛客專12標二分部獨立承建。該隧道處于大里程李屋大橋與小里程龍下中橋之間,是典型的“卡脖子”工程。隧道能否按時貫通,直接制約12標架梁通道的暢通,是贛州段的咽喉控制性工程。
二分部總工羅玉生介紹,隧址區位于贛州市贛縣龍下村與李屋村境內,隧道進口洞門位于柚子嶺十幾米的懸崖陡壁處,出口端是一座能提灌400畝良田的水庫,與298米的李屋大橋相接;而且水庫兩側以及周圍山體陡峭,修筑便道難度極大,地形上不具備進洞條件。從遠處看,柚子嶺南北兩向的地勢偏高,中間山體偏低,明顯向下凹陷,整體形似“馬鞍”狀。
在業主江西昌九城際鐵路公司、12標項目經理部的指導下,幾經優化變更進洞施工方案,最后敲定從省道303引入施工便道直插山腰,在DK388+805至DK388+829處低凹處淺埋段,像打楔子一樣開口下挖;再向南、北兩端,朝進口和出口方向掘進;并于2015年9月1日,正式鏟土開建,由隧道工程架子隊,組織2個作業面施工
雖然這種“巧挖中間背打兩頭”的方法,解決了進、出口不具備進洞施工條件的大問題,但也衍生了施工場地狹小,相互干擾大,機械設備使用功效偏低,不方便工人施工,運輸原材料進場困難,淺埋段偏多,洞頂邊坡滑塌概率高,施工難度大的弊端。
二分部隧道專業工程師劉富強說,加之又受區域地質構造影響,隧址區巖體節理裂隙發育,巖體松散破碎。地質查明Ⅲ級圍巖有360米,Ⅳ級圍巖230米,Ⅴ級715.22米構成。不良地質表現為邊坡滑塌、坍塌冒頂、坍塌掉塊、坍塌等,安全隱患較大,施工技術難點多,對施工進度造成很大的影響。
據了解,柚子嶺隧道是該部10座隧道中,風險最大,最難打最棘手的一座。自進洞施工以來,建設者嚴格按洞身Ⅲ級圍巖采用臺階法施工,Ⅳ級圍巖三臺階法施工,Ⅴ級圍巖采用三臺階法臨時仰拱法,即設臨時鋼架施工。在強化標準化現場管理的同時,嚴格隧道開挖與二次襯砌的安全步距控制。要求封閉位置與掌子面,Ⅴ級圍巖步距不超過35米,襯砌與掌子面,Ⅴ圍巖不超過70米,并輔以“VC型復合襯砌”。
目前,隧道進口端已掘進139.8米,二襯72米,出口端已掘進88.2米,二襯12米,正在打第二板二襯,加緊施工,預計2017年4月底實現全隧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