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功立業須早為
----記天水書法家何安康
作者 董小飛
在我接觸過的書畫家當中,年齡最大的是80多歲,而年齡最小的是和我年齡相仿,生于1982年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吳家寺村的何安康。何安康7歲開始練習書法,二十多年筆耕不輟,書法功底呈現了簡靜、空靈、清秀、俊逸、厚重、含蓄的藝術特色,讓人刮目相看。何安康的書法得益于他父親的言傳身教,得益于姜軍老師的嚴格要求,更得益于藝術大師董晴野先生的指點。今天陽光明媚,筆者決定走進吳家寺村,探訪何安康的藝術之路。
穿過白楊樹夾道的長廊,來到滿園盆景、室內懸掛名家作品的何安康家,端著何安康遞來的濃濃熱茶,心里有一種溫馨襲來的感覺。
何安康家世代書香門第,父親何亞清精通易理和風水,交游甚廣。這就決定了何亞清給自己兒子將來的人生定位。何亞清寫的一手好字,在吳家寺村早已聞名。7歲開始,何安康在父親的嚴厲教導下練習書法,臨習的碑帖是柳體、顏體、歐體、二王,經過7年的磨煉,何安康14歲開始上宣,好多作品被拿去展覽,同時學校藝術板報成了何安康的用武之地。在贏得同學、老師夸獎的同時,更給他的藝術上進心增加了鼓勵。
從街子中學畢業后,何安康順利考上了天水地質學校,畢業后被北京潤生偉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聘請,從事礦產化驗工作。工作之余,何安康無論是寒冷的冬季,還是炎熱的夏季,他都沒有拉下書法功課,這一切都看在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隴南成縣成洲鍋爐廠廠長姜軍老師的眼里,姜軍老師決定收何安康為徒,經過老師五年的圈點評注和嚴厲指導,何安康的書法藝術有了質的飛越。至今回想起老師的指教,何安康特別感恩,他說,每一次從老師住處回來,帶著老師對自己作品的評語,他都要靜思幾天,反反復復揣摩每一個問題,直到找出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他對老師的敬仰之情,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
幾年以后,何安康在他父親面前流露了些許自滿之情,為了打擊兒子的自滿之情和兒子的長足進步,父親何亞清籌劃著找一位大師對他的作品進行一次點評。經過知己朋友的建言,何亞清決定讓藝術大師董晴野先生對兒子進行藝術指點。可是問題又來了,董晴野先生遠在北京,因為是書畫名流,還得找人引薦才是。于是何亞清找到了朋友張啟榮,張啟榮與董晴野先生的關系非同一般,告知來意后,張啟榮老師立即寫了一封長信給遠在北京的董晴野先生,讓他在回天水的時候專門騰出時間,指點指點何安康后生。
2 006年的一天,董晴野先生從北京回來,托人帶信叫何安康帶作品來見他。何安康一大早就趕到了麥積區仿古街董晴野先生住處,看到何安康作品后,董晴野先生很賞識這位年青人,并在作品結構、用鋒、轉筆、落款等方面進行了指導。這一次指點對何安康影響很大,讓他知道了藝無止境的道理,并從新定位了自己的藝術人生。
二十幾年藝術磨礪,讓何安康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與感悟,如今身為天水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天水市青年書法家協會會員、天水羲皇書畫院會員、天水卦臺山書畫院理事、北京華夏國藝書畫院會員、中國文人書法家協會會員、天水東柯書畫院副院長的何安康有了豁達的胸懷,一經從工作地隴南市麻沿礦廠回家,趕來求字的人總是絡繹不絕,他都會一一滿足大家的需求。他覺得能給鄉親們做點力所能及的事,這才是他的榮耀。我們愿他的書法之路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