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教育 > 正文

    蘭州晨報助力天水貧困學子

     蘭州晨報訊(記者趙莉 首席記者王蘭芳)高考結束,高考成績已經公布,許多學子正在積極填報志愿,值此季節,本報利群陽光助學直通車今日將再度出發,給品學兼優的陽光學子送去踏實的保障和希望。一如既往,本報利群陽光助學直通車同時在全省多地開通并尋訪陽光學子,尋訪他們的成長之路,講述他們不一樣的堅強和執著。與此同時,往屆陽光學子從全國各地發來“自己和蘭州晨報利群陽光助學直通車”的故事,并祝愿更多的陽光學子享受到陽光,實現自己上大學的夢想。

    品學兼優、家境貧困的陽光學子,只要你已上二本院校,都可以撥打本報0931-96555報名申請5000元的助學金。

      陽光學子報名條件及報名方式:

        報名條件

    1.參加2016年高考且高考成績在二本錄取線以上的應屆考生(不包括往屆生);

    2.家庭貧困(孤兒、單親、殘疾、重病、低保、特困家庭優先);

    3.本活動不資助免學費院校(軍校類、免費師范類)、獨立學院和民辦大學,不資助藝考生、特長生;

    4.原則上不與其他任何活動重復資助同一名高考學子。

    報名方式

    1.蘭州市區的考生可以直接到蘭州晨報社領取報名申請表;全省所有報名考生均可在蘭州晨報官方網站大隴網(www.dalw.com.cn)下載電子版申請表。

    2.沒有申請表的考生也可以自己寫一份書面申請書。申請書需要詳細寫明家庭貧困狀況、勤奮求學經歷和品德情況描述,以及文理科、高考分數、志愿院校等與高考相關的基本信息,需要貼1寸近期免冠照一張。申請書內請務必注明有效的聯系電話,沒有聯系電話的申請書視為無效;

    3.考生可以自己報名,也可以由學校、教育局、團委、公益組織等相關部門集體申報;

    4.其他相關事宜可咨詢電話0931-8155136。

    報名資料

    1.詳細填寫的報名申請表或者自己寫的書面申請書一份;

    2.本人身份證復印件一張;

    3.由戶口所在地的鄉鎮、街道以及以上民政部門出具的有效貧困證明一份;

    4.其他相關材料(如殘疾人證、低保證、大病診斷等可以證明家庭貧困狀況的材料復印件);

    5.高考錄取通知書復印件一份(報名時請先提交1、2、3條所需材料,截止日期為7月25日,錄取通知書復印件可以在收到通知書后補交)。

    所有報名資料請郵寄至:蘭州市城關區白銀路123號甘肅日報報業大廈13樓 蘭州晨報社新聞調查部收,郵編730030。

    咨詢電話:0931-96555 0931-8155136。

    捐助賬號和方式

    蘭州晨報利群陽光助學專用捐款賬號:閻世德 招商銀行:6214869311155136

    現金捐助:甘肅日報十三樓 趙莉(蘭州市白銀路123號)

    有意向參與陽光助學活動的愛心企業,請聯系13993149571。

     往屆陽光學子故事

        蘭州財經大學常娟娟:晨報助學直通車, 陽光學子的曙光和希望

    常娟娟

    父母是我這一生最敬佩的人,他們都沒怎么讀過書,卻竭盡全力供我上學。高二那年,父親在一次車禍中出了意外,家里沒錢,我眼睜睜看著父親在病床上沒了呼吸。母親常年疾病纏身,家里經濟情況越來越差。高三那年,母親干農活的時候不慎從梯子上摔了下來,傷得不輕,好幾個月她都只能躺著,不能活動……我每次周六周日回家給她幫忙,她總是說學習重要,我好好學習就是對她最好的回報。

    高考結束后,我打電話告訴母親成績時,她竟然像個孩子似的哭了……喜悅過后,大學的學費和生活費成了最困擾母親的問題。可能那些錢對于城里的孩子來說并不算多,但是對于我家這種以種田為主要經濟來源的家庭來說,卻是一筆很大的開支。

    我記得很清楚,那天下午陽光很好,我見到了蘭州晨報利群陽光助學直通車的記者。他們親切地詢問我家里的情況,我用很生澀的普通話跟他們交流,他們一直都在鼓勵我,讓我覺得很溫暖。那筆寶貴的助學金使我家里的經濟壓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

    “助學直通車”幫助了我們這些家境不好的孩子們,把希望送到了我們身邊,讓我們也可以和其他同齡人一樣完成學業。我非常感謝他們對我的資助,在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是他們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讓我感受到了來自社會的陽光和溫暖。我不是個特別優秀的學生,但是他們的幫助讓我更加堅定自己對夢想的追求。是他們的幫助,我才有機會進入大學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去學習更多專業的知識。

    “蘭州晨報利群陽光助學直通車”給我和我的母親帶來了曙光和希望。現在,我是一名大二的學生,我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我也希望以后我也可以力所能及地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以此來回報社會對我的愛。也希望“利群陽光”助學直通車可以幫助到更多需要幫助的學子,感謝愛心人士對我們的幫助,愿你們一生平安。

    記者手記:常娟娟出生在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的一個小山村里,當我們在街頭接到她時,送她一罐飲料,我們注意到,孩子雙手捧著飲料一直未舍得打開,但看到傷勢未好的媽媽,她把飲料遞了過去。采訪結束,我們知道孩子還未喝一口水,再送一罐飲料給她,可是娟娟下車又送到姐姐的手中。我們又給她一罐,在前往學校的途中,她一直沒有打開,只是捧在手心里……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施元:

        感恩社會 希望繼續傳遞這份愛

    我出生不到一個月,父母就因不和而離異,我跟了母親。我兩歲半時,母親得了重病。我三歲那年,母親離我而去。

    我到了外公外婆家。生活拮據的舅舅家也有兩個孩子要上學,外公外婆不想再給他們增加壓力就開始獨立撫養我。隨著外公外婆年齡越來越大,身體也出現了一些疾病,再加上我上學的費用高,依靠家里那幾畝薄田的微薄收入,已經很難維持家里的開支。

    我從小就渴望知識,上學開始,外公外婆就經常囑咐我刻苦學習,因為我也知道,上學是改變我命運的唯一出路。

    2013年,外婆病情突然惡化,不久便離開了。外婆去世后,外公就感到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確診為胃癌晚期。此后,舅舅開始撫養我并鼓勵我好好上學。

    2014年,我以優異的高考成績帶給我的親人們一絲慰藉,卻也帶來了更多的憂愁,家境并不寬裕的舅舅東奔西跑為我籌集學費,也為同年參加高考的表弟而發愁。

    就在那個夏天,“蘭州晨報利群陽光助學直通車”來到了我家,詳細了解了我的家庭情況,給了我支持與關愛。我感激社會給予我的無私幫助。在感激的同時,我感到自已也承擔著一種責任。社會各界對我的關愛,等到我可以翱翔天際時,我一定會在天空劃下一個完美的弧線作為對藍天的回報。

    當我們每個人懂得感恩時,我們便能夠生活在一個感恩的世界里,我們就會沒有怨,沒有恨,只有和諧、尊重、平等、博愛。“利群陽光助學直通車”為我們提供更好的動力來學習,學好知識以后能貢獻于社會,做有用的人。其實很多時候,感恩也并不在于回報什么,而是在自己與社會、他人之間創造一種互相影響的友善的氛圍。“利群陽光助學直通車”將社會各界的關愛傳遞給我們,我希望我們也能將這份愛繼續傳遞給別人。

    我代表我們這些貧困生祝愿今年的助學直通車順利出發,祝愿更多如我們一樣的孩子得到陽光。

    記者手記:當施元帶我們來到外公家,滿院齊人腰肢的荒草搖曳出令人辛酸的往事。施元沉默不語,茫然四顧,手足無措。走進散發霉味的房間,墻上的相片、獎狀依舊,施元的雙眼緩緩從上面滑過,低下了頭。他說,高考結束后,他不時來到這里,一個人悄悄蹲一陣,聽聽鳥鳴蟲叫……我握住他的手,小伙子越握越緊,我知道,這里留存了他的一切,這里,也是他新航的起點!

      南京審計大學王東曉:

        不畏困境努力向上 就能沐浴陽光實現理想

    在得知今年蘭州晨報利群陽光助學直通車啟動之際,我要說的話只有一句:感恩蘭州晨報利群陽光助學活動,在我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播撒陽光,傳遞愛心。

    2014,對于出生在秦安縣郭嘉鎮一個普通農家的我來說,是人生中很關鍵的一年。高考于我而言,是一場改變命運和實現人生理想的途徑。那一年,我高考取得總分587分的優異成績,最終被錄取。一天,家人為了慶賀我考上大學,姐姐買來一袋2元錢的染發劑給兩鬢斑白的媽媽染發后,剩余的一點舍不得扔,順手給爸爸染,沒想到剩余染發劑的量太少,爸爸的頭發瞬間變得枯黃。見狀,一家人彼此擁抱開懷大笑。然而,短暫的喜悅過后,接踵而來的高額學費,讓殘疾媽媽揪心難眠。

    一天午飯過后,驕陽似火,蘭州晨報利群陽光助學直通車開到我家門口,那種喜悅和感動讓我終身難忘。貧寒的家、身體佝僂的父母和當時面臨的窘境,讓蘭州晨報的叔叔阿姨既感動又同情,當時他們鼓勵我好好上大學,將來好讓年邁的父母晚年過上好日子,我連連點頭,淚水順著臉頰滑落下來。

    時光荏苒,又是一年高考季,如今的我已著手考研,蘭州晨報利群陽光助學活動直通車也又一次啟動了,每每此時,看著和我一樣的陽光學子沐浴“陽光”后露出的笑容,我都難免心生感懷。感謝蘭州晨報利群陽光助學活動,讓愛心聚力,讓陽光播撒。最后,我想對寒門學子道一句祝福:如果你暫時身處困境,請你不要畏懼貧寒,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沐浴陽光。在此,為暫時身處困境的陽光學子送上路遙的一句話——人生不可能沒有苦難,更不能沒有成就,重要的是要有扼住命運咽喉的勇氣和戰勝命運的魄力,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記者手記:至今也忘不了王東曉父親那一頭“時尚”的黃發。剛開始,我以為是村里的“混混”,當知道是他的父親后我很愕然。王東曉似乎看出我的不解,趕緊解釋:媽媽兩鬢斑白,像個老太婆,自己考上大學后,姐姐花兩元錢買來染發劑,“希望媽媽年輕一次”以示慶賀,剩下的舍不得扔,涂抹在了父親的頭上……我不知道兩元錢的染發劑是什么樣,更不敢問為什么不再花兩元錢幫父親染黑,我只記住了簡陋庭院里的調侃和笑聲……

    蘭州晨報首席記者 王蘭芳 記者 趙莉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