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巨型組畫全部完成
(記者常魁星通訊員文君)中國著名藝術大家江碧波教授歷時8年,精心構思和創作的巨型歷史題材組畫《中華上下五千年》目前全部完成,以無比恢弘的氣勢、激蕩磅礴的畫卷、豐富的歷史內容為廣大人民獻上一道震撼靈魂的藝術大餐,其藝術創意和制作規模在全國美術界堪稱之最。
《中華上下五千年》巨型組畫由200幅中國畫組成,每幅長5米、高2米,連起來總長一公里。組畫以中華民族文明發展的歷史脈絡為序,從盤古開天畫到開國大典,內容涉及歷史戰爭、歷史人物、哲學宗教、文學藝術、民風民俗等,涵蓋五千年燦爛的中華文明,串起了中華民族浩浩蕩蕩的輝煌歷史。
77歲的江碧波教授說:“畫作完成了,但它不屬于我個人,應該屬于整個中華民族。因為這不僅僅是一組普通的藝術作品,而是一個促進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增強中華民族歷史文化認同,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的藝術載體。因此,我期待《中華上下五千年》早日走出走出國門,與更多的世界公眾見面,并通過這個創新平臺用藝術語言講好中國故事。”“埋藏于中華文化中的金礦是傳統文化精神之源,中國在歷經近代史的陣痛之后,在改革開放潮流中開啟文化新生之光是勢所必然。以習近平同志為首的黨中央,提出了宏揚中華民族傳統的精神,為歷史存正氣,為世人弘美德,強調中華民族的精神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重要源泉,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潮起潮落中站穩腳根的堅實根基。” “我們的民族文化很了不起,每個時代都有其特征和貢獻。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我們應該珍惜和弘揚。”“我把中華五千年的文明用畫筆表現出來,主要是想為增強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做點事。是想讓更多的年輕人通過藝術方式認識我們璀璨的歷史,也讓西方人更深入、全面地了解我們的歷史和文化。”
江碧波是重慶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版畫家協會藝委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重慶創作中心主任。是我國蜚聲國際國內的著名美術家、美術教育家,被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聘為榮譽院士和客座教授。幾十年來,她創作的版畫、油畫、中國畫、雕塑等作品數以千計,很多作品為國際國內美術館、博物館收藏。她80年代創作的大型紅巖烈士群雕巍峨莊嚴,攝人心魄,更以黑白木刻《飛奪瀘定橋》在中學課本中影響了幾代年輕人。她創作的彭德懷紀念館雕塑、中華名人館系列雕塑、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血沃中華》雕塑、河南博物館《開啟華夏之門》雕塑、黃河源頭《黃河母親》等一系列大型雕塑在藝術長河中佇立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藝術豐碑,是自覺扛起“藝術當隨時代”大旗,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和藝術良知的藝術大家。
江碧波教授早已功成名就,本應養頤秋晚,卻以年邁女性之軀主動承擔起這個屬于國家藝術工程范疇的重任。八年間,她拒絕了所有商業藝術創作的邀請,自籌經費,殫精竭力,每每深夜苦讀,卷幟浩茫,凡中華文脈,悉收是卷。讓人們看到了一位藝術前輩崇高的藝術境界和偉大的人格力量。江碧波的文化自覺,源自于中國人以自己文化精神法天、法地、法道、法自然之氣度,五千年歷史可資借鑒的博大精深。她堅信,了解歷史就是了解人類命運和人類智慧創造的精華,文化和藝術的創造可以使人類精神高貴,從而達到地球共享的世界。
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浩蕩畫卷,從凝聚著濃濃的國情、鄉情、人情的詩情畫意中,我們悟到了大國文化藝術之根脈,悟到了尚德、尚勇、尚義的中國人文之情。《中華上下五千年》巨型組畫不是簡單地表現歷史的更替和變遷,而是從審美的角度,選擇那些重要的、深刻的、值得珍惜和思考的歷史事件,有代表性的社會形態以及重要的、杰出的人物來表現,重點是呈現出我們文化的傳承和積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