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書畫 > 西部收藏 > 正文

    西部收藏:古代織繡品的收藏價值

    近十年來,隨著市場不斷升溫,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投資收藏的注意力轉向了織繡,使織繡漸成大眾收藏投資的佳品。

    “一寸緙絲一寸金”

    織繡是在綢緞、布帛和現代化纖織物等材料上,用絲、絨、棉等各種彩色線,憑借一根細小鋼針的上下穿梭運動,構成各種優美圖案、花紋或文字,它是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

    在目前的拍賣市場,織錦、刺繡、緙絲已經成為織繡拍賣領域中的“三大主力”。因緙絲在歷史上常被用來制作皇帝的龍袍、復制名貴書畫,素有“織中圣品”和“一寸緙絲一寸金”的美譽,因而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早在2002年,在北京翰海春季拍賣會古代書畫專場上,備受收藏家矚目的北宋緙絲米芾題詩《長春圖》,以792萬元拍出。 2008年1月的北京文久國際拍賣會上,一件《乾隆緙絲梵字陀羅尼黃經衾》更是以7205萬元的天價成交,顯示出織銹珍品巨大的升值潛力。

    古代織繡品的收藏價值

    中國自古就是絲綢之鄉,織繡的歷史源遠流長。紋樣和色彩最能反映不同時代的變化。比如繡品上龍的變化,明代以前的龍身體細長、造型多變,但到了明代,龍的造型逐漸定型,樣子兇猛。到了清朝,龍身逐漸變粗,龍須披散。

    在色彩的使用上,明代裝飾性強,明萬歷時流行著名的萬歷五色。乾隆時期流行玫瑰紫、絳色,光緒、宣統時,則用寶藍、天青等。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