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書畫 > 書畫訪談 > 正文

    翟東祥書法作品欣賞(天之水網)

     

    翟東祥,筆名樸真翁,書齋號西樓,男,漢族,1957年7月生于隴南市西和縣長道鎮。6歲開始習字,小學時期便顯露出不凡的書法天賦,早年師從當地著名金石、書法老師寧文舉,臨習柳、歐、趙、顏四大家法帖,勤奮耕耘,廢寢忘食,癡迷至極。高中畢業后在本鎮任教。1978年入伍,1981年11月復員后分配到天水市食品公司工作。期間常年堅持,從未放松過對書法藝術的學習。他遵循古人道法,于傳統中汲取精華,自行感悟,博采眾長,追求純真靈動,剛勁秀美之風格。2012年,他創作的“和諧盛世”作品榮獲全國書畫攝影詩文大賽金獎;又一作品“書法”榮獲2013年“東方美”全國詩聯書畫大賽金獎。

    每一件優秀的作品都具有深邃的審美品格,使欣賞者能夠產生共鳴與震撼。書法作品也是如此,翟東祥的書法給人印象最深的莫過于其率性灑脫、挺健秀雅的特質。

    翟東祥先生先后任教、從軍、管理商企,人生閱歷豐富,曲折艱辛半生。自小受家鄉文化熏陶,酷愛書法,幾十年筆耕不輟。他的書法在承襲了古典技藝的基礎上,又將古雅清新的審美取向融入進去,字里行間彰顯出率真與靈動,特別是他書作通篇的布局,做到了各有顯隱,相襯相融。

    翟東祥先生博學多才,在書法藝術上有著自身的見解,加之又有幼時的帖學作為書法基礎,從而使他的書作自然而然地走上碑帖結合的路子,做到了既尊碑又不薄帖,在他的書法習作中可以看出并不是一味地照搬照抄、食古不化。從作品上看,他的厚重、剛勁得益于碑學,他的靈動流暢又是取法帖學。著名書畫藝術家董晴野先生說過:“書法藝術是學識、人品、修養的綜合體現,內無文而外字必俗”。

    他在傳統中汲取營養。潛心研習書帖,在嚴謹的法度中融合了自身的學養和性情。他的作品富有節奏感,用筆大膽果斷,結構曼妙多姿,時出新意,觀之令人不覺隨其點畫之行止而心動。經過長期的磨礪,他的筆墨功夫已經比較深厚,幾乎不存在表達上的障礙。且看他近期創作的作品,線條清麗生動,筆意質樸洗練,字形簡約而有法度,挺健中露秀雅,率真中有清新。

    翟東祥先生認為,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基礎。學習書法的人除了老師的指點,最重要是臨帖。師法古人,于寂靜無形中繼承書法的傳統,否則,一切都將成為空中樓閣。翟東祥先生從傳統書法入手,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他從歐陽詢的《九成宮》入手,先后臨摹過顏真卿的《勤禮碑》和《多寶塔》,王羲之的《蘭亭序》等等。孔子說,博學于文。對書法來說,“博臨”就是要取各家之長,歸為己用。

    一個書法家的可貴之處在于對追求的執著堅持,書法的根本是人的精神與情感的體現。翟東祥先生在人品上不事張揚、泰然處世、淡泊名利,體現了其優秀的人格品質。正是這種人格取向反映在書法藝術中,促成了翟東祥先生書法藝術寧靜修遠的風格。

    歷代中國文人雅士在“有道有藝”的書法之路上,執著行走,神摹心追。品味翟東祥書法作品后,首先想到的便是古人的話:“囊括萬殊,裁成一相。”翟東祥先生在承襲了古典書法技藝的基礎上,又將古雅清新的審美取向,融入自己的書作里,字里行間彰顯出才識與天分。特別是他書作通篇的布局,做到了各有顯隱,相襯相融。

     

    專欄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