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力展現魅力
——中交三航局三公司鹽城快速路網Q2標項目部經理王榴斌的故事
(記者 常魁星 通訊員 陳愛民 李佳麗)周一晚6點50分,員工們拿著工作筆記直奔會議室,7點整,會議準時開始。每周一晚7點至9點是中交三航局三公司鹽城快速路網Q2標項目部的周例會,鐵打不動。會上不僅要對上周的工作進行總結、對上周提出問題的整改落實情況進行檢查點評。還要根據先前的約定,根據實施情況對協助隊伍和分管部門以及責任人進行獎懲。這是王榴斌擔任項目經理后建立的一項制度。
東南大學交通工程專業畢業的王榴斌身上有著學者的儒雅,他的談吐體現出內在的深度和修養。他說:“制度管人是最靈的,人管人不行。”“關鍵把程序履行到位。”“管理太寬松,制度就不能很好地執行。”性格隨和的王榴斌在執行制度方面卻一絲不茍,不留情面。紀律嚴明、行為規范、管理公開透明是王榴斌團隊建設的標簽。
這次周例會上有三家隊伍收到了罰單,原因是由于人員配備不足未能按照規定時間完成防撞護欄的施工進度,按照先前的約定進行扣罰,三家隊伍的負責人都表示甘愿受罰,并表示立刻增派人員趕上進度。顯然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嚴格的管理模式,沒有找借口推脫責任。
每次驗收,施工四隊的支架搭設全都合格,工段長楊家凱因此獲得當月經理嘉獎400元。為調動員工積極性,打造一支善戰的團隊,王榴斌在內部管理中恰當使用經理嘉獎,按照規定的考核程序,明確獎罰人員名單,在食堂打飯窗口進行公示,每個員工都以能獲得經理嘉獎為榮。
在大家以往的印象中王榴斌性格內向,不善多言,做了項目經理后,他完成了一次精彩的蛻變,談起項目管理就像換了一個人,侃侃而談,思路清晰、理念先進。他不僅大膽全面地開展工作,對協助隊伍的管理也有所創新,他說,對協助隊伍管理要有服務意識。要通過我們的施工管理人員不斷和他們溝通,幫助協助隊伍改變陋習,讓他們形成良好習慣。施工作業的直接實施者是協助隊伍,他們做到位,我們的工程質量、安全、進度才能得到保證。
王榴斌有個習慣,每天一大早就立刻去工地看一圈。那是剛剛開始澆筑箱梁的一天清晨,農民工三三兩兩地來到了工地準備干活,王榴斌卻發現四周的保護層墊塊,橫七豎八,被隨意擺放著,這與文明施工的要求相距太遠。他皺起了眉頭,立刻掏出電話叫來了協助隊伍負責人,雙方共同制定了統一標準擺放,立了規矩以后,工地上再也沒有出現這種亂糟糟的現象。
有一家協助隊伍的鋼筋工不按規定的尺寸下料,如此隨意帶來的嚴重后果是損耗超到百分之十,王榴斌立刻制止了這種行為。并且把利害關系和他們講清楚。工人們明白了道理之后一律按照施工圖的尺寸規范進行下料。
經過一段時間對協助隊伍的指導與幫助,協助隊伍的管理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基本杜絕了返工現象。
做了多年技術總工的王榴斌,質量、安全意識特別強,對于工程施工的每個細節都精益求精。一次,王榴斌帶領施工員在檢查工程施工情況時發現,防撞護欄的保護層的厚度不均衡,施工工藝很不規范,于是一邊給協助隊伍的施工人員進行技術指導,一邊給他們制定了獎懲“政策”:防護層合格率達到90%以上獎勵1000元/周;合格率低于85%罰款1000元/周。
一天上午,王榴斌在巡查工地時發現范公路第十聯現澆箱梁進行支架搭設時,臨邊防護未及時跟上,遂立刻聯系管段長停止箱梁支架搭設的施工。當天下午王榴斌不放心此事又親自去現場檢查整改落實情況。
鹽城項目是三公司目前承建的最大的樞紐立交工程,它是在鹽城市“田”字型內環高架的中心交匯點,上下布設五層互通高架立交橋,其中橋梁施工最高處距地面約32米,位于火車站和汽車站之間,人流、車流量大,安全風險高;15個月的工期,要完成7個多億的產值。該工程的目標是爭創魯班獎。
在王榴斌引領的科學管理模式下,通過制度約束,加強考核,強化執行力,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業績。該項目部獲得了多項局及公司先進集體的表彰,受到當地政府和業主高度評價,王榴斌本人也作為“最美高架人”受到當地電視臺的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