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教育廳詳解我省高考改革實施方案
2022年起高考不分文理科 考試采用“3 + 6選3”模式
目前的初一學生將是此次高考改革的第一批試水者
據每日甘肅網9月24日訊(蘭州晨報記者魏娟)9月23日,省教育廳發布了《甘肅省深化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解讀和問答,對今年3月省政府出臺的這一政策進行了詳解,2022年起,我省高考采用“3+6選3”模式,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外語一年考兩次。我省將于2019年啟動高考綜合改革方案,2022年的高考適用,也就是從2019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啟用,照此推算,目前的初一學生將是此次高考改革的第一批試水者。
科目:必選(3門)+自選(3門)
2022年起,統一高考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不分文理,其中,外語考試一年舉行兩次,另外一次安排在每年1月;考生最多參加兩次外語考試,選擇其中較好的一次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計入高考成績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科目,由學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6門科目中自主選擇3門科目。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分散在高中三年,隨教隨考隨清。學生只能參加一次。
高考成績總分滿分750分。其中,語文、數學、外語每門滿分150分,3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科目每門滿分100分。
錄取時,普通本科院校依據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科目成績和學生自主選擇的3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科目成績,參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進行錄取。
我省將在2017年出臺與《實施方案》相配套的《甘肅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和《甘肅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2019年6月底前出臺《甘肅省普通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
內容:外語數學變化大
根據方案,外語考試包括筆試和聽力測試,引導外語教學注重應用能力的培養。考生最多參加兩次外語考試,可選擇其中較好的一次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將數學列入統一考試科目,不分文理卷,這就意味著,從2019年入學起,高中學生將執行同樣數學課程標準。這與文理分科的高考情況下,數學的教學與命題都有轉變。數學的教學將按照“全體學生共同應該具備的素質”來設置和完善。同時,在命題時,將按照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和高中課程標準來科學命題,著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校:提前三年公布科目要求
學業水平考試“6選3”,一共有20種組合可能,而如何選擇,考生需要關注的是高校的招生要求。普通本科院校可從6門等級性考試科目中,分學科大類(或專業)自主提出選考科目范圍,但最多不超過3門。學生滿足其中任何1門,即符合報考條件。原則上,高校應提前三年,即在學生進入高一時即公布科目要求,如2022年的高校各專業招生要求的科目,必須在2019年6月底前公布。對于沒有提出選考科目要求的高等學校,學生在報考該校時即無科目限制。對于三門科目的選擇,學生一次選定,一般不得修改。
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將突出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整體反映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情況,客觀記錄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突出表現和個性特長。綜合素質評價內容主要包括: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狀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修習課程及其學業成績、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身心健康信息、興趣愛好與個人特長等。
改革目的:解決三大問題
一是擴大考生和高校雙向選擇權。把更多的選擇權交給學生,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挖掘潛能、合理規劃學習及發展方向、減輕學習心理負擔,引導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把更多的選擇權交給高校,有助于高校選拔適合自身培養要求的學生。二是推進綜合評價選拔。統一高考招生實行高考與學考、必考與選考相結合,實行統一高考、高中學考和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各類考試招生模式均強調評價選拔的綜合性,推進人才評價選拔從單一向綜合轉變。三是弱化一考定終身現象。
省教育廳:不會給學生“增負”
對于此次改革,許多學生和家長都擔心會增加學生負擔。為此,省教育廳表示,學生負擔大體涉及三個維度:考試次數、內容、心理負擔。首先,從考試次數來看,尤其是全省層面統一組織、命題、閱卷的考試次數上,改革后將有所減少。按現行的考試制度,一共有9次;改革后,學生最多參加7次考試,外語(最多考2次),相比之下,改革后,學生將減少2或3次統一考試。
另外,從考試內容和難度來看,6門合格性考試以基礎型課程要求為依據,只設合格與不合格,絕大部分學生是可以順利通過的;而等級性考試則以基礎性和拓展型課程要求為依據,考試時間為1小時,將通過考試內容和考試時間,來控制好難度。
從心理負擔的角度,從每門決定成績,到3門根據興趣選擇,分值和計分方式都發生了改變,也有分散緩解的效果。所以學生心理壓力不會那么大。
高中:將增加學生“自主時間”或采取走班
省教育廳表示,對于學業水平考試20種可能選擇的編班上課問題,學校在教學上或將采取走班教學。所謂走班教學,就是以組織方式編成行政班級,語數外統一上,其他課程按照學生自主選擇的科目編班上課,呈現每個人的選擇不同,課程表也將不一樣。這對學校而言,需要增加教師編制、增加教室數量、增加教師工作量的問題,尤其是選擇學生較多的科目。因此,鼓勵各地教師實現共享機制,逐步實現教師走校、走班教學。
以后高三課表上很可能會出現“自主時間”這一說法。從理論上說,學生可以有20種選課的組合,但大多數學校都沒有那么多教室和師資,所以學生可能在走班時碰到某個時間段“空白”的情況,可以打球或是到圖書館看書自習。當中部分學生會有一段“自主時間”,這段時間不是課,更不是自習課,是學生在校自由支配的時間,為學生個性化成長提供了可能。
隨著學生學業選擇性的提高,這也為高中提出了新要求:給學生提供“生涯指導”。今后學校要思考的不止是教好學生課程,更要思考如何根據高校專業的要求和學生的興趣愛好所在,選出適合他們要選擇的科目,讓他們進入適合自己的專業。而這些則需要高中與大學、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學生更緊密的合作。
影響:對高中教育存雙面影響
正面影響:會促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促進高中段教育更加注重個性化。每個學生選考科目不一樣,要求學校從課程安排到課程教學,必須更加重視學生學習的個性,更多地實施因人施教。
負面影響:會增加學校組課組班的難度,個別學校可能還會出現唯考試安排學科、安排課程,或沿用文理簡單分科。這點必須避免,可以通過合理安排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時間來防止,還可以通過教育行政管理來解決相關問題。短期內還可能產生更多復讀考生。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