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文學 > 小說散文 > 正文

    重讀李鵬凡先生《幸福灑在路上》

                                親情的樣子
                       ——重讀李鵬凡先生《幸福灑在路上》
                                                          【天水】張菁
       校園的夜晚總是異常的安靜,鄉村校園的夜晚更是安靜,何況已是深秋。潮濕的夜如一張無際的網,將校園打撈,一盞盞亮著的燈如跳躍在網里的魚,閃閃發光,明滅可見。此刻,想家,想親人,孤寂悲涼。窗臺上的那本《幸福灑在路上》映入眼簾,雖然讀了千百回,還是忍不住凝望了封面:藍色天空,紅色花瓣,安靜,濃烈,恰似此刻的心境。
    輕輕地翻開書,作者簡介寥寥幾行,樸實低調,作者照片神采奕奕,粲然微笑,身后的那棵蘋果樹碩果累累,正是這個季節最美的風景,也是作者李鵬凡先生的人生寫照。
      多少人曾熾烈地歌唱愛情,多少人曾慷慨地贊美友情,可唯有在親情面前,不是說不出口,便是淚流滿面。這就是親情的重量。此書有對人生深刻的思考,對時態犀利的評說,對愛情熱烈的禮贊,但最打動我、支撐我的卻是那深深淺淺,厚重質樸的親情。在柔美的燈光下,我看到了親情最動人的樣子。
    親情是一個兒子對父母的牽念。這種牽念是牽掛,思念,感恩,孝順,懷念。自古就有“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的綿長母愛,有“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的篤定承諾,有二十四孝的感人故事,有“百善孝為先”的傳統古訓。因此,無論怎樣表達,都不顯夸張,因為這種感情來源于血液深處,渾然天成。可是,在如今的現實生活中,有的人走著走著,發現父母老了,啰嗦了,牽累了,于是抱怨了,多余了。作者在《 人要報三恩,孝義忠!》里表明:“首先要報養育之恩”,烏鴉知道反哺,羔羊知道跪乳,但作為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不好,即使才高八斗,美若天仙,作者都說了“不可交,不交!”《珍惜奢侈又廉價的愛》中作者的真情流露讓我深受感染:“我知道,就是只剩下一堆白骨,永遠都離不開你的懷抱”是啊,母親,沒有了你,我的好與壞又與誰說?因此,我們要珍惜這奢侈而廉價的愛,不能等到父母不在了,才去后悔。《紀念父親》讓我幾度落淚,“父親,一個大山一樣偉岸的后盾”“父親走了。20130420,一個活生生的人走了,一個生命從此永遠消失了,給我只留下了一個神圣的詞:父親。”每一個文字,每一個數字,每一個標點都在哽咽,悲痛之情如何承受,從《冬至祝父》到《紀念父親》這只是翻一頁書的距離啊!可是,父親已經走了!作者的孝心如書中爐火,炙烤著人世間最原始的情感,讓人暖和,讓人流淚。而這不正是親情最真的樣子么?
       親情是一個丈夫對妻子的陪伴。陪伴里面是責任,是守候。從“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浪漫誓言,到柴米油鹽、生兒育女的牽絆,愛情與激情早已退卻,就如歌中唱到的“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親情是愛情的升華與歸宿,是愛情的最高榮譽,是山盟海誓的最佳詮釋。就如作者說的“愛情是不知不覺過一生的廝守”“愛情只有三個字,不是‘我愛你’,而是‘別—離—婚!”簡單直白地道出了愛情的真諦。確實,就這樣柴米油鹽,相伴一生,才是最好的愛情,最好的親情。
    親情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盼。時間輪回,每個兒子都會成為父親,每個父親也會成為兒子。從初為人父的喜悅到望子成龍的期待,是時間對一個男子的檢閱。德國幽默大師埃•奧•卜勞恩創作的連環漫畫《父與子》溫情幽默,譽滿全球,作者的《父與子》用細致的筆調表達出了最復雜的感情,那是初為人父的興奮、激動、緊張、幸福,以及感懷和體悟。“好多時候已是兩條褲腿全濕了,自責的同時便是為兒子換尿布和褲子,唯恐兒子多一分鐘的不舒適”,柔情與父愛溢于言表。在這樣的情境下,作者不禁想起自己的父母,不忘祝福。這就是父與子,子與父的深情。時間流逝,兒子上大學了,父親在《又》一文說“無法拒絕高興,所以放縱了狂妄的自己。”這就是世間的父親,不畏自己頭添白發,只求孩子長大成才!哪有一種情比這更無私,更悲壯?這就是親情最無私的樣子。
       親情是一個晚輩對長輩的孝敬。“天地間詩書最貴,家庭內孝悌為先”。“親人”,有兩層含義。一是指直系親屬或配偶;二是指關系親密,感情深厚的人。”書中作者對爺爺的懷念令我情不能已,因為感同身受。“爺爺走了十多年,但音容笑貌在我的記憶中從來沒有消失,宛如昨天。”相信這是一句極其普通甚至有點套路的表達,但這卻是最真實最深厚的感情,要將這句話平靜地寫出來需要時間和勇氣。“只要夢見爺爺的第二天,不但心情舒暢,而且每每有大大小小的好事在等我。”讀到此,多么熟悉和親切,我也每天希望能夢見爺爺,夢醒后,總是自己回味,然后反復說給人聽。因為爺爺的逝世,我害怕回故鄉,害怕給老家的親人通電話,更沒法提筆寫出來個只言片語。感謝作者讓我又一次緬懷、祝福!書中還有對姑父,二舅的懷念,因為他們給予作者人生路上諸多第一次的記憶與感動。這就是親情,在與不在,都在心里。
    親情是一個游子對故鄉的依戀。這種依戀與生俱來,因為故鄉是你呱呱落地后接納你的第一個地方,是你不管流浪多遠都銘刻在身的印章。“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任光陰蹉跎,都磨滅不了這種情感,只會越來越濃。作者的《故鄉行》讓我的心跟著一起回家,常道:“境由心生”,途中景物皆因作者回家的美麗心情而快樂翻滾,這似乎是作者最快樂的時刻。最后他說:“故鄉行,一代一代往下傳……”這是句有分量的話,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思考。是啊,也許你最愛的親人不在了,你親人的親人還在;也許親人的親人不在了,老房子還在;也許老房子不在了,修老房子的地方還在。只為那些影子與記憶,都值得回去看看,因為有的時候回家只是為了回家。《又回故鄉》里作者再次直抒胸臆:“在那里有晝思夜念的人,有牽腸掛肚的情,有難以忘懷的事,有花燦遍野的風。”“走遍天涯路,還是故鄉好!”《感悟新年》里的幾句話在我眼前切換著一個個鏡頭:“年是母親夢里對游子的深深呼喚,是父親對餐桌凝神的默默祈福,是奶奶拄著拐杖依墻瞧望的久久企盼,是爺爺撒在田野小路上的長長嘆息。”回去意味著離別。《嘆別離》道出了作者的眷戀不舍,讓人跟著惆悵。“別離啊別離,游子舉步維艱回頭頻望,大山樹木遮擋著那夢中長留的景秀。”作者在《心痛》中對某人“認祖農耕不是光彩的事”進行的有力反駁,句句精彩,聲聲入心,這是一個游子對故鄉的捍衛,是一個農人對祖根的崇敬!
    這就是書中承載的最重的東西,是我看到的親情的樣子。不夸張,不虛偽,百感交集,情牽一生。
       人生最富有的不是擁有金錢與地位,而是擁有親人;人生最幸福的不是擁有親人,而是擁有親情。也許在某個時候,某個階段,某個境遇,不經意傷害了,疏遠了,但我相信那并不是遺忘,只要你輕輕將它喚醒,親情依然會是最初的樣子。
    秋風輕起,樹葉舞蹈。合上書本,花瓣飄香,滿心溫暖,幸福灑在路上,親情長留心間。我想無論是已經失去的,還是現在擁有的,只要用真情對待,都會呈現最初溫暖的模樣,就如同這親情一樣。

     

    專欄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關鍵詞: 圣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