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關注供暖“暖氣不達標居民不愿繳費,居民不繳費供熱站不供暖”現象年年出現居民和供熱站皆喊冤——蘭州“供暖病”病根到底在哪?
一方面,一些居民認為自己繳了費供熱站就必須達標供暖,不達標就不繳費或少交費;另一方面,供熱站認為我正常供暖,用戶就得全額繳費;居民家室溫不達標不全是供熱站的責任,居民樓自身存在的各種問題無法解決也難辭其咎。就這樣,暖氣不熱居民就不繳費,而長期欠費導致一些供熱站不得不停暖。那么,這種存在多年的“供暖病”是怎樣形成的?這種供暖“沉疴”如何打破?11月24日,蘭州晨報記者就此問題對部分供熱站點進行了采訪。
A暖氣不熱居民拒繳取暖費
市民李先生反映,他家所在的紅山東路340號家屬樓暖氣不達標,室溫只有12℃,暖氣片僅僅是不冰手而已。由仁和熱力公司供暖。去年,該小區一些居民因家中暖氣不熱,就沒繳取暖費。今年又有一些居民因暖氣不熱未繳取暖費。“繳了費,就得享受達標供暖。去年暖氣不熱,今年誰還給你繳費?只要暖氣熱了,室溫達標了,居民才會主動繳取暖費。”采訪中,一些居民如是說。其實,像紅山東路340號這樣的情形在蘭州不少小區同樣存在,居民們堅持著“暖氣不熱就不繳錢”的原則,這樣直接導致“暖氣不達標居民不愿繳費,居民不繳費供熱站不供暖”的“供暖魔咒”的形成。
B多種因素掣肘“供暖病”年年發作
甘肅三建武都路供熱站1981年正式運行,承載供暖總面積約16萬平方米,所供戶數約3000戶,供暖轄區主要小區有:省政協家屬院、省高級人民法院家屬樓、中信大廈、三建綜合樓、省政府家屬樓、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住宅樓。該站有關負責人說,很多居民只知道自家暖氣不熱就拒絕繳費,而不去思考和了解暖氣何以不熱、供暖為何不達標這一深層次問題。認為只要我繳費了,供熱站你就得達標供暖。但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供暖病”年年“發作”,遠不止一些居民不繳取暖費這么簡單,還有很多深層次問題沒有理清解決。
設備老化。供熱站所供轄區地處城關區鬧市區,小區多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住房,設施陳舊,地下鋪設采暖管網管道嚴重老化。每次供熱站根據居民投訴維修管道時,就會發現,下水管道破裂,住戶或商鋪將污水直排到管道溝里,管道溝變成了污水池,供暖管道長期浸泡在污水中,導致大量熱量被損耗,致居民家供暖質量受影響。如果加壓供暖后,又經常導致這些老舊管網爆管,無法保證室溫達標。
外墻保溫性能差。轄區內多數樓院為老舊樓,無外墻保溫設施,也無雙層保溫窗戶,造成室內溫度采暖效果不佳,無法保證達標供暖。與其相比,三建高層綜合樓保溫效果好,輸送同樣的壓力和熱量,綜合樓上居民直喊熱得受不了,每天開窗戶降溫。
居民私改供熱管網。目前,絕大部分老舊樓樓下供熱管網經政府有關部門維修后,都處于正常運行狀態。但樓上居民微循環供熱系統,卻因硬件“問題”致供暖難達標。常見的問題有:將大管道變徑后改成小管道形成瓶頸;請無資質的“馬路”管道安裝工安裝熱熔管時,因加熱過度,致塑料熔化后在管壁結成腫瘤堵塊,影響供暖效果;私自移動管道及暖氣片位置,致熱水進入和回水方向改變,彎頭處阻礙水流;管道老化,鐵銹或雜物堵在狹窄位置,阻礙水流;裝修糾紛引起的管道人為堵管;頂樓房屋常年無人住無法排氣,或房主不配合排氣;供暖系統設計不合理,暖氣片少;一些小區物業私自安裝熱抽水泵,致周邊小區熱循環不足供暖不達標。
資金壓力問題。欠費:比如,三建供熱站每年應收熱費為312.76萬元,但截至11月24日實收100萬元,收繳率為32%。此外歷年欠費多達66萬元,清欠困難;有些常欠戶,法院起訴打官司后清欠一部分,第二年如不起訴就不繳費。像華泰小區B座共欠費67399元,其中一網吧就欠46360元;欠費掣肘供熱站購氣。“煤改氣”鍋爐負擔:行政事業單位鍋爐“煤
改氣”每噸可獲補貼20萬元,企業單位鍋爐“煤改氣”每噸只獲10萬元,如此補貼政策致三建供熱站背負著比行政事業單制圖/許天野 位多1倍的改造壓力,形成巨額虧損,供熱站無應急資金購買天然氣,一旦購氣卡上沒錢,就會停氣停暖。
C制定細則破解“供暖病”
記者在蘭州市熱力總公司、小稍門外集中供熱站、公房管理中心南河灘供熱站、安泰供熱站等供熱站采訪時,這些供熱站稱,三建供熱站所遭遇的“供暖病”在蘭州很多供熱站都普遍存在。一些居民只知道自家暖氣不熱時,一味地埋怨供熱站,而不從房屋和供暖系統硬件以及自身找問題,讓供熱站背負罵名,十分不公平。
三建武都路供熱站等供熱站負責人稱,解決這些“供暖病”,僅靠供熱站一家之力是難以解決的,需要城建、房管、發改委、財政等多個政府部門聯手,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該外墻保溫的保溫;該整治和維修管道地溝的整治地溝;該必須讓擅自移動供暖設施恢復原狀的,要強行恢復原狀;完善法規,讓擅自改變自家供暖設施而致鄰居暖氣不熱的居民,雙倍賠償鄰居暖氣不熱的經濟責任;該需要修改原來不合理設計的修改設計,重新合理設計和布局;并制定詳細操作制度,才能從根子上剔除“供暖病”。
蘭州晨報首席記者 張繼培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