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傳真 > 正文

    蘭州艾滋病報告病例98%通過性傳播 近兩成甘肅青年學生不知艾滋病知識

    原標題:蘭州艾滋病報告病例98%是通過性傳播

    近兩成甘肅青年學生不知曉艾滋病知識

    12月1日,是第29個“世界艾滋病日”,距離人類首次發現并確認艾滋病的存在,已經過去了35年。自1981年艾滋病毒開始傳播以來,全球已有7100萬人感染了該病毒。

    今年6月,聯合國各會員國通過關于艾滋病問題的政治宣言,承諾共同加大防治艾滋病的努力,到2020年實現一系列具體目標,到2030年結束艾滋病流行。所謂結束艾滋病流行,意思就是結束艾滋病在人際之間的傳播,讓艾滋病作為一種流行性疾病而成為歷史。

    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近年來,甘肅省艾滋病疫情雖然上升趨勢明顯,但總體處于艾滋病低流行地區,在全國排名一直位居末端。與此同時,局部地區疫情嚴重,艾滋病向普通人群擴散趨勢明顯。在HIV感染者占全省感染者人數1/3多的蘭州,艾滋病防治更是面臨“高擔憂”的狀態。在蘭州報告病例中,98%是通過性傳播,當中39%為同性傳播,異性傳播占59%。這意味著艾滋病從特殊人群向普通人群擴散,并且性傳播具有隱密性,艾滋防治難度加大。

      近兩成甘肅青年學生不知曉艾滋病知識

    2011年—2015年10月份,中國青年學生感染艾滋病的平均漲幅上升到了49%。特別是15—24歲群體,通過性行為感染艾滋病的總人數中已經占到了96%。

    類似HIV(艾滋病病毒)的傳播在年輕人中間上升的趨勢,在甘肅,在蘭州,莫不如是。2011年—2015年,蘭州市新發現HIV/AIDS的年齡組構成中,15—24歲群體占比由最低時的15.31%,上升至2015年的20.45%。

    2015年甘肅省青年學生HIV哨點監測亦顯示,目標人群對艾滋病知識的知曉率為80.9%,有過性經歷的比例為10.8%,首次性行為安全套使用率達31.3%,有過商業性行為者的比例達到12.0%,與同性發生過性行為的比例為1.7%。值得注意的是,調查人群中“最近一年安全套堅持使用的比例為零,做過HIV抗體檢測的比例為4.5%。”

    這正是蘭州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制所所長陳繼軍的隱憂。去年,他在蘭州某高校開展防艾講座后,留下了自己的QQ號碼,至今仍不斷有同學申請成為好友。其中一位男生自述有過多次高危行為,近一年中屢屢在線發問“怎么確定自己是否已感染HIV?”“我最近容易感冒,瘦了很多是不是中招了?”……每當陳繼軍詳盡解釋并約他檢測后,男生的頭像就馬上閃灰了。

    隔著屏幕,陳繼軍都感受得到那個少年的恐懼無措,讓人難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如果不自愿檢測,不受外傷、不住院,他們根本就無從得知自己是否已被感染HIV。”陳繼軍直言,某種程度上,正是早前防艾教育的缺失,讓青少年在初涉成人社會時,少了必要的自我保護意識。

    艾滋病教育成為蘭州中學必修課

    一年前,國家衛計委與教育部下發有關通知,除卻提出兩部委聯手建立學校艾滋病疫情通報制度和定期工作會商機制外,更從國家層面將防艾教育正式納入大中學生的教育體系。

    蘭州市教育局隨即出臺本地教育系統艾滋病防治工作方案,規定全市中小學及中職學校開設“防艾課”,在普通中學的地方課時中安排預防艾滋病專題教育課時。然而,由于校方觀念的滯后、缺乏專門的老師、考評機制不健全等諸多原因,這一課程卻遭遇著尷尬和無奈。“零星幾所學校開設有類似課程,覆蓋面不廣,根本談不上防控的效果。防艾教育是一個組織行為,需要形成體系。”經過一學期的觀察后,蘭州市艾滋病防治人員如此評價。

    重新健全考核體系后,今年9月蘭州市教育局與蘭州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員會簽訂《艾滋病綜合防治目標考核責任書》。正式將學校性教育從過去的“桌子底下”擺上了“桌面”,真正在中學落地生根。

    據此,《責任書》首次明確安排預防艾滋病專題教育必修課,其中普通初中每學年6課時、普通高中每學年4課時、中等職業學校每學年4-6課時。確保初中及以上每所學校至少培訓1名能夠開展艾滋病知識宣傳教育的教師;到2017年實現初中及以上學校開展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全覆蓋,在校學生艾滋病知識知曉率達到95%以上。

    蘭州晨報記者 趙匯

      相關鏈接

     為什么要讓導游成為防艾宣傳員?

    這些天,首批來自蘭州金色大漠、甘肅國泰等旅行社的450名導游、領隊走進蘭州市旅游行業防治艾滋病知識宣教課堂。未來這些經過培訓的導游、領隊將兼任防艾宣傳員,在所在的線路,對出行游客進行適時的普艾教育,這在蘭州尚屬首次。

    “半永久化妝,你們都聽過吧?”“知道。”“有沒有想去做的?”臺下女士相互望望,會心一笑。“那一定不要圖便宜,要去正規的場所。梅毒、艾滋病不僅僅通過性傳播,紋眉、紋身、打耳洞這些有創美容,如果器具消毒不到位都會傳播病毒。”話音未落,整個教室哄地一下就炸開了鍋。

    培訓一批接受性病、艾滋病相關知識的導游、領隊是蘭州創建全國第三輪艾滋病綜合防治示范區的內容之一,目的是預防通過旅游途徑傳播艾滋病。

    為什么要開發導游、領隊群體?這就有必要知道,甘肅省1993年發現的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正是勞務歸國人員;截至今年1月底,甘肅檢驗檢疫局發現的10例HIV感染者均為外出勞務務工人員和留學生。

    對艾滋病來說,沒有“高危人群”,只有“高危行為”。認識到這一點,不久前蘭州市級財政首次專撥6萬經費購置安全套,供全市星級以上賓館免費擺放使用,讓安全套從心理的“隱私”走到防控艾滋病的“前臺”。同時,財政撥付10萬元經費支持5個根植于民間的NGO開展青年學生、暗娼、男男、感染者隨訪、感染者心理干預工作。

     最大限度地檢測發現感染者

    WHO預測,在中國有近30萬人,不知道自己已是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者。世衛組織駐華代表處預估,根據中國政府數據,中國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約有85萬人。而截至2015年10月底,只有57.5萬名艾滋病患者確診并向政府部門登記在案,因此,還有三成左右的中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知道自己已經感染,這些未知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繼續傳播給更多的人。

    實際上,檢測已成為政府應對艾滋風險和挑戰的關鍵步驟。蘭州晨報記者了解到,迄今為止蘭州59%的HIV感染者是醫療機構發現的。為了盡可能地發現病人,目前,在蘭醫療衛生機構將住院分娩及孕期保健的孕產婦;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產婦所生兒童;接受手術(包括門診和住院手術、口腔科手術、婦科手術等)治療者;進行介入治療、內窺鏡檢查、血透、創傷性檢查、創傷性治療患者;門診泌尿生殖、皮膚性病、肛腸、婦科等高危就診者都列為HIV檢測對象。

    中國疾病預防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吳尊友曾表示,防治艾滋病的舉措之一,就是最大限度地把感染者檢測發現出來,讓感染者得到抗病毒治療。

    考慮到隱匿感染者的風險,引導普通大眾主動參與檢測,對于整個社會控制艾滋病的蔓延、推動艾滋病防治極其重要。今年,蘭州在鄉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立檢測點,擴大檢測范圍,培養醫生提升檢測能力水平。在原有45家檢測點的基礎上,增設67家檢測點。蘭州晨報記者 趙匯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