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文化 > 民俗文化 > 正文

    傳統民歌:有一輩古人對你講――歷史傳說歌

        傳說歌在隴東民歌中也占有一定數量,內容龐雜。佛家經典、道家教義、英雄忠烈、孝子賢孫、歷史掌故以及民間的軼聞趣事,無不囊括其中。傳說歌從表現內容的粗細程度上分,大致分兩類:

    第一類為單一事件的敘事歌,歌體龐大冗長,故事情節曲折復雜,內容生動有趣。多取材于正史、野史和民間故事,敘述某仙、某道、某人的坎坷經歷,宣傳善惡因果,反映民間糾葛等。流傳最廣的如《亞仙刺目》、《  湘子出家》、《目蓮救母》、《劉秀走南陽》、《王祥臥冰》等。如果你有興趣作更深的研究,最好深入到合水、華池一帶的深山老林中,說不定能遇上說唱“寶卷”的老人,一唱就是大半天。“寶卷”是一種極為古老的民間說唱體歌謠,其內容如上所述。若追溯源頭,遠至隋唐以前。從敦煌莫高窟中發掘出的“敦煌遺書”中就有不少“寶卷”卷本,被學者、專家視為珍寶。因篇幅過長,不便奉獻讀者,只好舍主求次。

    第二類傳說歌篇幅較短,蜻蜓點水般地敘唱內容,如:

    十盞燈

    千里獨行燈一盞

    二老爺擔山燈二盞

    三戰呂布燈三盞

    四馬投唐四盞燈

    五子奪魁燈五盞

    南斗六郎六盞燈

    北斗七星燈七盞

    八仙慶壽八盞燈

    九天仙女燈九盞

    十殿閻君十盞燈。

    歌子用“數字連套法”一氣呵成。

    按――般情況來說,十盞燈已唱完,就町打仆結束,但民間藝人不這么做,也許他們覺得上這點“小菜”不太過癮,于是接著唱道:

    我把那燈兒顛倒數,

    你看它確實不確實。

    十盞燈,什么燈,

    王祥臥冰為母親,

    孝心兒感動天和地,

    一對鮮魚水面升。

    九盞燈,什么燈,

    九天仙女在空中,

    九天仙女生貴子,

    把貴子許給張善人。

    八盞燈,什么燈,

    包老爺打坐開封域,

    王朝馬漢兩邊站,

    十二把銅鍘定太平。

    就這樣,每盞燈或粗或細,唱出一個歷史典故,直唱到“一盞燈”為止。從一唱至十,又從十退至一,內容雖然平常,但形式美不容否認。民間把這種唱法稱為“倒卷簾”。

    天才的民間演唱家,不僅有驚人的記憶力,而且有隨意“嫁接”歌子的本領,甲歌的內容往往可嫁接到乙歌中去,而且做得天一無縫,貼切自然。如《繡荷包》本是婦女唱的一首情歌,在唱了幾段她如何想念情郎,準備給他做一個荷包捎去的內容之后,給以下要穿插的傳說故事歌留了個接茬:

    剪子叮當響,

    鉸一個荷包樣,

    把什么繡在那荷包上?

    接著唱起了民間影響很大的八仙人物:

    一繡漢鐘離,

    紅面大肚皮,

    手拿上長壽扇,

    口咬上長壽梨。

    二繡呂洞賓,

    頭戴青紗巾,

    三戲了白牡丹,

    神仙也講恩情。

    三繡張果老,

    騎驢過天橋,

    手拿上漁鼓兒,

    簡呀么簡板敲。

    四繡李鐵拐,

    大鬧東洋海,

    身背上葫蘆兒,

    手拄沉香拐。

    就這樣,以下曹國舅、藍采荷、何仙姑、韓湘子,每位神仙一段。至此,似可結束,但抒情主人公對情郎的情太多太深,如此結束,豈不顯得情淡意薄?又改變語言角度,再加四段傳說歌,分上、下、左、右。

    上繡老壽星,

    駕鶴在半空,

    梅鹿兒含靈芝,

    隨呀么隨后跟。

    下繡王寶釧,

    受苦十八年,

    吃糠哪又咽菜,

    不忘薛平男。

    左繡楊五郎,

    出家為和尚,

    恨奸賊霸朝綱,

    他不愿保宋王。

    右繡花木蘭,

    果稱女中賢,

    代夫去從軍,

    十呀么十二年。

    最后,抒情主人公才轉到情歌的基調卜來:

    荷包繡成了,

    無有個人來捎,

    單等那傳信的人,

    來把荷包捎。

    如果時間充足,聰明的她,說不定還有新招,將其他傳說故事編進去唱哩!

        元代陶宗儀在談樂府歌時說:“作樂府亦有法:曰鳳頭、豬肚、豹尾六字也。”意思是說,歌子開頭要美麗精巧,中間要有一定的容量,寬闊浩蕩,結尾要響亮。他還說:“尤貴在首尾貫穿,意思清新。”以上這首歌除文辭過于“白”了一些,而結構形式似乎合乎樂府的“法”。那么,是樂府借鑒了民歌,還是民歌借鑒了樂府,孰先孰后?還有待研究。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