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傳真 > 正文

    引得金融活水來 澆開脫貧致富花——甘肅省農村信用社精準扶貧工作巡禮(圖)

    原標題:引得金融活水來 澆開脫貧致富花——甘肅省農村信用社精準扶貧工作巡禮

    “我們一起努力,讓每個貧困戶的脫貧夢和小康夢都能早日實現。”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擲地有聲、振奮人心。從蒼茫戈壁到錦繡隴南,從岷江之濱到藏香江南,一場橫貫隴原大地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如火如荼,4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處處澎湃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磅礴力量。面對甘肅省自然條件嚴酷,貧困面積大,貧困程度深的實際,在省委省政府發出與全國同步邁入小康的偉大號召后,甘肅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以下簡稱“省農信社”)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以植根隴原熱土,情系百姓冷暖的情懷搫畫了金融精準扶貧的宏偉藍圖,奏響了攜手共建幸福美好新甘肅、同心共筑脫貧致富小康夢的時代最強音。

    全面貫徹精準扶貧各項決策部署,彰顯一份責任擔當,體現為民情懷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做出了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戰略決策,為新時期下打贏扶貧攻堅戰指明了方向,吹響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沖鋒號!在2015年6月10日甘肅省召開精準扶貧工作會議后,省農信社迅速組織召開專題會議,統籌部署精準扶貧工作,毅然決然地承擔起脫貧攻堅、富民興隴的時代使命。

    承接扶貧使命,開啟嶄新篇章。精準扶貧是省農信社察民情、聽民意、解民憂的責任擔當,也是省農信社打基礎、利長遠、促共贏的必由之路。在全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會議召開以后,作為全省存貸規模最大、營業網點和從業人員最多、與三農聯系最為密切的地方性金融機構,省農信社立即召開專題會議,認真貫徹落實精準扶貧會議精神,全面安排部署精準扶貧工作,牢牢抓住“誰來扶”、“扶什么”、“怎么扶”三個核心關鍵,扎實做好頂層設計,積極創新思路舉措,著力強化工作落實,在鏗鏘推動雙聯行動向更深程度和更高水平拓展的穩健步伐中,再掀省農信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嶄新篇章。

    勇擔扶貧重任,助力“一號”工程。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貫徹落實省委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會議精神,多次召開雙聯行動工作推進會安排部署工作,多次召開精準扶貧貸款發放推進會總結經驗查擺不足,多次深入扶貧一線調研指導雙聯行動精準扶貧……構畫了省農信社精準扶貧的清晰路徑:牢固樹立“一號工程”意識,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以“1236”扶貧攻堅行動為引領,以雙聯行動為載體,以著力打造普惠金融、強化金融推力為抓手,以積極創新金融服務為動力,始終把握“重在聯、深在為、貴在制”的要求,著力實現扶貧對象、目標、內容、方式、考評和保障“六個精準”,精心安排部署,狠抓措施落地,切實以雙聯行動和精準扶貧雙輪驅動,傾力助推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多方溝通協作,形成整體合力。攥指成拳,凝心聚力才能在奮力攻堅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決戰決勝。在扎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偉大歷史進程中,省農信社充分發揮人緣、地緣優勢,積極與省財政廳、地方政府、人民銀行溝通對接,全力爭取政策支持;充分發揮兩級法人優勢,強化幫扶措施落地,構建了“統一協調、上下聯動、全面推進”的整體推進格局;多方引入地方涉農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延伸產業鏈條、增加就業機會、拓寬增收渠道,推動模式創新,引導其充分發揮致富輻射帶動作用……在省農信社的不懈努力下,逐步形成了銀行政府企業通力協作、資金政策市場全面驅動的精準扶貧推進新格局。

    著力完善創新精準扶貧方式方法,引得一池金融活水,實現精準滴灌

    打贏這場扶貧攻堅戰,關鍵在精準扶貧,核心在金融支撐。在以“政府為主導、財政貼息、多方參與、共同推進”精準扶貧貸款發放思路的指引下,省農信社充分發揮決策流程短、政策傳導快的機制優勢、機構遍布城鄉的網點優勢和“短、平、快、小、特、靈”的經營優勢,聚焦打造特色信貸產品、創新完善信貸模式、構建普惠金融服務網絡等多個維度,精準對接貧困群眾融資需求,著力提升貧困地區金融服務水平,信貸政策不斷向58個集中連片特困縣和17個插花型貧困縣傾斜,打出了一套金融精準扶貧的組合拳,推動了精準扶貧從“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的轉變。

    聚焦打造特色信貸產品,打破資金制約瓶頸。在“產業為先、促農增收”信貸支農理念的指引下,省農信社本著“量體裁衣,度身定制”的思路,著力創新信貸產品,豐富精準扶貧抓手,強化信貸體系支撐,竭力打破精準扶貧資金制約瓶頸。在“雙聯致富寶”專項扶貧信貸產品取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省農信社創新推出以“隴藥通”、“隴菜通”、“金薯寶”、“金種寶”為主打的“五通五寶”特色信貸產品,并以產品升級的方式打造了“金薯寶”系列子產品和“創業貸”“精準益養寶”等新型支農惠農信貸產品,構建了以特色信貸產品為主要抓手,以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為強力支撐,以“大聯保”貸款為有益補充的精準扶貧新模式。截至目前,“雙聯致富寶”余額達78.84億元、“五通五寶”余額達258億元,農戶小額信用貸款余額達346.04億元,大聯保貸款余額達1570.37元,有效解決了貧困群眾“貸款難、貸款貴”的難題,打破了精準扶貧道路上資金匱乏這一最大難題。汩汩金融活水如甘霖般滋潤著千百年來隴原大地兒女因貧困而干涸無望的心靈。

    聚焦完善創新信貸模式,用足用好信貸政策。承接天水、平涼兩市14個縣區25.12萬戶建檔立卡戶112.48億元精準扶貧貸款發放任務后,省農信社結合自身實際,著力優化信貸資源配置,積極催生內生動力,按照“產業引領、創業驅動、多策并舉”的工作思路,堅持效率與效益并舉,速度與精度同頻,推出了“致富能人帶動”、“龍頭企業引領”、“優勢互補共助模式”等8種信貸投放模式,并為建檔立卡戶量身打造了免抵押、免擔保且手續簡便的專屬信貸產品,開辟精準扶貧貸款綠色通道,推行全天候24小時服務,全面投放精準扶貧貸款、“雙業”貸款、創業貸款、易地搬遷貸款及下崗再就業貸款,最大限度地激活了精準扶貧貸款脫貧致富效應。截至目前,省農信社投放精準扶貧貸款112.53億元,圓滿完成發放精準扶貧貸款任務、投放“雙業”貸款116.18億元、婦女小額擔保貸款238.94億元,易地搬遷貸款2.94億元,下崗再就業貸款10.74億元,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注入了強勁的資金動力,托起了廣大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致富希望,使飽受貧困煎熬的困難群眾油然升騰起脫貧致富堅定信心。

    聚焦構建普惠金融體系,夯實精準扶貧基礎。精準對接貧困群眾金融服務需求、切實提升貧困地區金融服務水平是提升金融精準扶貧實效的關鍵所在。在實現全省城鄉物理網點全覆蓋的基礎上,省農信社以實施“金融服務進村入社區”、“陽光信貸”、“富民惠民金融創新”三大工程為抓手,堅持三農服務終端布放、移動互聯網金融和自助銀行發展齊頭并進,著力構建普惠金融服務體系,打通了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破解了偏遠鄉鎮金融服務滯后和缺失的難題,為扎實推進精準扶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截至目前,省農信社累計布放三農服務終端2928臺、惠農服務終端5278臺、打造“萬顆商城”電商平臺885家,構建了以鄉鎮網點為主干、以移動柜臺為鏈接、以“三農”服務終端為支點、以“萬顆商城”電商平臺為網絡,聯通社區、覆蓋城鄉、輻射村社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金融服務網絡,實現了全省83.9%的行政村和89.9%的農牧民的有效覆蓋,讓全省13687個行政村、185個城鎮社區、1467.1萬戶農牧民享受到了高效便捷的現代化金融服務,為扎實推進精準扶貧營造了良好的金融服務環境,提供了有力的體系支撐。

    始終聚焦提升精準扶貧成果成效,助力一方脫貧致富,收獲累累碩果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省農信社始終著眼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實際成效,助力貧困群眾早日過上好日子核心目標,針對幫扶地區自然條件惡劣、生產生活基礎設施薄弱、致富產業支撐不足、發展資金匱乏的實際,在營造精準扶貧氛圍、夯實基礎設施建設、培育特色致富產業、構建長效機制、積極踐行社會責任五個方面精準發力,持續加力,有力地推動了精準扶貧由“輸血”模式向“造血”機制的轉變,12個幫扶村的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小康夢逐步變成現實。

    幫扶氛圍濃厚熱烈。省農信社在充分運用門戶網站、甘肅信合等自有媒體大力宣傳全省農村信用社精準扶貧經驗做法的基礎上,聯合每日甘肅網及新華網、人民網、甘肅日報等10多家主流新聞媒體,啟動了旨在展示全省農村信用社精準扶貧成果,交流精準扶貧經驗的“精準扶貧·惠澤萬民”大型系列采訪活動,深入精準扶貧一線,全面挖掘金融精準扶貧經驗做法,以接地氣、有深度、有高度、有溫度的60多篇新聞稿件、600余幅照片、200多分鐘視頻、全方位、大視野、多角度地宣傳了全省農村信用社扎實雙聯精準扶貧的經驗做法,展現了省農信社扎實推進精準扶貧、積極踐行社會責任的良好形象。

    基礎設施全面夯實。基礎設施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在扎實推進金融精準扶貧進程中,省農信社牢牢扭住“精準扶貧、基礎先行”這個關鍵,緊密結合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城鎮化建設,扎實推進道路硬化、綠化、亮化“三化”建設,村委會陣地建設、村民文化活動廣場、危房改造、人畜飲水、農業灌溉等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夯實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為培育特色致富產業、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截至目前,省農信社累計籌集幫扶資金2000多萬元,完成了村委會陣地建設、飲水工程建設、村社道路硬化等82個幫扶項目,有力地改善了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的面貌,極大地增強了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發展后勁。

    致富產業勢頭喜人。給錢給糧,不如發展致富產業實在。發展多元特色富民產業是持續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的關鍵一招,更是如期脫貧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強勁引擎”。省農信社按照“一縣一業,一鄉一產”的發展思路,聚焦甘肅省草食畜牧、設施蔬菜、優質林果、馬鈴薯、中藥材、現代制種業及釀酒原料等6大特色優勢產業,因地制宜地引領核桃、花椒、藥材、啤特果產業發展,打造了一批核桃、花椒等特色產業培育示范基地。同時,加大對當地涉農龍頭企業、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創新運用“公司+基地+貧困戶+農信社”、“專業合作社+貧困戶+農信社”、“農業龍頭企業+貧困戶+農信社”等模式,充分發揮1125個專業合作社引領帶動作用,極大地促進了多元特色富民產業標準化生產、專業化分工、規模化經營。并協調出資10多萬元在5個聯系村舉辦各類種養殖技術培訓班10余期,培訓村民300多人次,切實提高了貧困對象自我發展能力,初步形成了農牧結合、種養循環、產加配套的多元致富產業體系,為貧困地區甩掉“窮帽子”、過上好日子、奔上小康路裝上了強勁“助推器”。

    長效機制不斷完善。本著集中優勢兵力、整合優質資源的原則,省農信社按照思想認識、駐村工作、幫扶措施、保障服務、組織領導“五個到位”的工作措施,按照“853”掛圖精準作業,對標“4342”脫貧驗收責任體系,從全面落實“六大任務”入手,并依托雙聯行動“大走訪、回頭看”專項行動,進農戶、摸民情、聽民意、解民憂,多措并舉,多管齊下,構建了具有甘肅農信鮮明特色的政策宣傳、駐村幫扶、考核激勵等數項長效機制,實現了幫扶干部沖鋒到一線、幫扶政策落實到一線、優質資源配置到一線、攻堅力量凝聚到一線,極大地調動了幫扶力量和幫扶對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逐步形成了上下聯動、銀政互動、自力更生的精準扶貧生動局面。

    全面履行社會責任。省農信社始終將踐行社會責任作為精準扶貧的強力支撐,以“植根隴原,奉獻社會”的使命擔當,在助力精準扶貧取得實效、營造和諧社會氛圍的道路上始終與貧困群眾溫暖同行、相伴致遠。自2006年以來,省農信社累計向汶川、玉樹、迭部、舟曲、岷縣等重災區捐款捐物達共計3000多萬元。截至2015年末,省農信累計投放5.12災后重建貸款555.53億元,向漳縣、岷縣投放災后重建貸款2.13萬戶、9.88億元。同時,省農信社工會、團委在春節、中秋等佳節期間主動慰問關愛貧困群眾,并組織開展了以“關愛貧困兒童·助力精準扶貧”為主題的幫扶活動,讓貧困群眾感受到了省農信社濃濃的關愛和春天般的溫暖,重新點燃了過上美好幸福新生活的希望。

    知曉農事,把握農情,貼近農心。在扎實推進精準扶貧的過程中,貫穿的始終是省農信社對隴原熱土的拳拳赤子之心。短短三年內,和政縣賣家集牙塘村、迭部縣旺藏鄉曹世壩村、卓尼縣秋古村順利脫貧,開啟了全面小康的新征程,其他9個幫扶村落也正蹄疾步穩向著全面脫貧的宏偉目標鏗鏘挺進!高效的信貸支持、火熱的扶貧現場、殷切的群眾期盼、豐碩的幫扶成果,是省農信社為甘肅氣勢恢宏脫貧攻堅行動寫下的生動注腳。省農信社務實雙聯精準扶貧的做法得到了省委及中央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眾的由衷贊嘆。連續3年被省委“雙聯”行動小組授予“民心獎”、連續8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長金融獎”,在2016年以“精準扶貧與全面小康”為主題的首屆中國扶貧論壇上,省農信社被授予“中國扶貧·企業貢獻獎”……一項項榮譽是對省農信社精準扶貧的褒獎和肯定,更鞭策和激勵著省農信社在精準扶貧的道路上積極作為、勇毅篤行,以金融精準扶貧的準度和力度寫就省農信社奮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的時代新篇章。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