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傳真 > 正文

    【特稿】畫家與校長 李濤“筑夢”的AB面

    原標題:畫家與校長,李濤“筑夢”的AB面

    李濤給學生上課。

    李濤作品《藝海慈航》。

    李濤首先是個正兒八經的畫家,其次,才是蘭州新銳美術學校的校長。

    不過日常里,她只是“李校長”——一個深受學生和家長喜愛的會畫畫的校長,至于她的畫家本色,卻完全被“忽略不計”了。最主要的是,這也是李濤自己所樂見的。因為一直以來她堅定地認為自己所從事的美術啟蒙與教學,不單單只是一份教學工作,它更是很多孩子的理想和她自己的夢想。

    事實上,李濤科班出身,20多年來勤于“工筆人物畫”的創作與研習,特別是其注重傳統并融合現代色彩和構成的多變畫風,被視為本土女畫家當中的佼佼者。

    A藝術之路源于天然的興趣

    大概小學六年級吧,一堂語文課上,老師正在講臺上講解一篇作文,李濤趴在課桌上忙活著,手里的筆在被語文書遮蓋下的一個課堂筆記本上不停地涂著,偶爾抬一次頭,然后繼續埋首涂著。

    一雙大手突然抽走了她的本子,抬眼一看,語文老師滿臉怒氣地站在身旁。慢慢地,老師的臉變了,仔細看,居然還稍微有了一絲笑意。“我在本子上畫的是語文老師,可能畫得很像吧,老師看了后也就不生氣了。”語文老師是李濤的姑父,但后來姑父還是給李濤的爸爸告了狀,讓好好管管姑娘,不要讓她一天上課光知道畫畫。

    “我的藝術之路源于與生俱來的興趣。”多年后,李濤成為一名畫家,出版了第一本畫冊——《李濤精品速寫集》,著名藝術評論家、中央美院中國畫學研究部主任于洋在畫集的序言中如是而言。李濤很喜歡于洋先生的這篇序文,其不僅呈現出專業的高度,更在于于洋先生寫了一個事實。“我媽媽是一位舞蹈愛好者,她一直想讓我搞音樂或舞蹈。”但李濤說,那時候自己也不是很抵觸學跳舞,卻又很喜歡畫畫。李濤自己也說不清喜歡畫畫的基因來自哪里,“反正就是喜歡,經常就畫一些自己喜歡的古代仕女。”

    仕女人物畫多年后成了李濤最擅長的中國工筆畫人物。前兩天,她的一幅工筆畫作品《休閑》被一位收藏者收藏了。這不是她第一幅被收藏的作品,但是這次,李濤心里很是不舍,為此她還專門寫了一篇博客以示紀念。

    《休閑》是李濤大學四年級的畢業創作之一,也是她生平第一次入選省級美術家協會舉辦的美術大賽并獲獎的作品,曾入選1996年1月由甘肅省美術家協會舉辦的“甘肅省美術新人新作展”并在此次展覽中獲“優秀獎”,同年刊登于《甘肅畫報》,時任甘肅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朱冰老先生還為此作品撰寫了文章。

    《休閑》主題人物是蘇東坡與其妹蘇小妹日常生活的一個場景傳說,李濤自己很喜歡這幅作品的表現手法,“除了仿古畫法我還應用了明代繪畫的‘三白法’。”時隔20多年后仍然值得她自豪的還有當時創作時安靜的內心,那份安靜讓她可以細致入微地造型、構圖、勾勒和暈染。因為現在的熟宣紙怎么也比不上二十幾年前的,(現在的)刷五六遍即已開始起毛。

    后來在老公的勸慰下,李濤慢慢地放下了那份不舍,她相信真正的收藏者是會懂得珍惜一幅難得的作品的。據李濤說收藏者也是認識多年的朋友,喜歡自己的這幅作品很久了。李濤的不舍實則是一種擔心,擔心自己付出心血的作品會被隨意地轉騰買賣。這就像父母嫁女兒,內心總有千般不舍和不放心。

    B躲開喧囂誠實畫畫

    畫了20多年,李濤最大的一次社會活動是兩年前《李濤精品速寫集》首發式。

    “那天來了大約五百人,西北書城一樓大廳擠得滿滿當當。”李濤說。

    李濤大學畢業后,聯系的單位是青海的一所大學,等去報到時卻被偏遠荒涼的現實驚嚇到了。“實話說我是逃跑般離開那里的。”去年,李濤和朋友有機會去了一趟青海,那里的變化又讓她震驚,“沒想到變得那樣好了,早知道這樣,我那個時候該留下。”李濤自嘲了一句。

    “逃跑”的結果讓李濤成為一名沒有了職業的自由畫家。

    在西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林斌印象中,李濤在畢業離開大學之后的五六年間還異常活躍,創作了不少工筆畫作品,常在省內外的美術展覽中能看到,還屢屢獲獎,可是后來慢慢地就很少見到她的作品了。“最近才知道她這些年一直沒有停止過繪畫創作,并畫了大量優秀的速寫創作,我看了這些作品,感到很高興。”為此,林斌還特意為李濤的速寫集撰寫了一篇文章分析李濤的人物速寫。“她的人物速寫造型準確、用筆講究、有線有面,善于表現各種人物的生活場面,體現了她扎實的繪畫功力。非常適合作為美術初學者和高考生的臨摹范本,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確實有那么些年李濤很少在公眾場合露面,當然她還是繼續在畫畫,只不過不是一個人畫,而是和更多的人一起畫。從青海“跑”回來后她就開了個李濤繪畫輔導班以此謀生,起初只有兩三個學生,慢慢地口口相傳變成了八九個,再到二十來個,直到現在的上百個。學生多了,輔導班也成了學校,“這些年來我不僅沒有少畫畫,反而畫得更多了,僅就速寫大概就有幾萬幅吧。”李濤暗喜自己也受益于這種教學相長的方式,她說現在自己的每一張畫品都在突破。無疑,速寫給了她創作工筆畫最大的幫忙。

    教學中,李濤將速寫視為進入造型藝術之門的必由之路,“速寫的主要價值在于其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并將其概括為藝術形象的能力。”李濤的很多速寫創作取材于生活周邊的形象,如其家人朋友或學生家長。很多作品描繪了她十余年來曾經教授過的孩子們。于洋先生把李濤的人物速寫比喻為視覺日記,是具有一種親切的在場性、一種比物理成像的照片更為珍貴的主觀真實。

    “回看李濤這些年的作品,給我的一個印象是,躲開喧囂誠實地畫畫。她這些年取得了一些成績,這就是對一個畫家辛勤勞動的肯定。”著名畫家戴凌云說。

    李濤曾在《李可染圖片論藝術》一書中讀到了李可染對齊白石詩句“采花蜂苦蜜方甜”的解讀:好心的藝術家往往只愿把有豐富滋養芳甜的成果分享給人,不愿人知道自己所受的辛苦。“這些話簡直就說到我心里了。”她曾經創作一幅作品9月沒有出門,畫畫期間一天最多睡兩個小時,畫作完成的那天,她興奮至極,抱著畫直接打車去裝裱,半路上就在出租車上睡著了。

    C“你做的這個事比當畫家都有意義”

    前一段時間,李濤更新了QQ簽名,以前的“心靈雞湯”被一則“廣而告之”招生公告取代:蘭州新銳美術學校校長李濤工筆畫技法教授課堂招生公告:建校21年以來第一次開設中國畫課程。

    熱愛繪畫,嗜愛音樂、舞蹈,喜歡徐志摩、瓊瑤、金庸,生活中的李濤也是一枚文藝女青年。她的博客日記多是“冒著”濃濃文藝氣的酸甜文字。“我必須要競爭了,教授中國畫就是我們學校最大的競爭利器。”知道李濤的都清楚她是個心底柔軟的女人,辦學多年來,她容忍了來自競爭對手的各種各樣的“手段”,因為她覺得每個人都不容易,大家都要吃一口飯。即使要競爭,她認為也應該憑實力,而不是不擇手段。

    “開設中國畫課程,說是為了競爭那是氣話,主要的還是讓想真正學畫畫的孩子找對學校,找對老師。”前一段時間李濤的學校來了個學生,這個孩子是從旁邊學校轉來的,在那里學習5個月,“學了5個月,那個孩子居然就學了個畫幾何體,而且畫紙都沒有用對,用的還是繪畫紙。我心里太難過了,暫且不說家長們花的費用,最主要的是這不是耽誤了孩子嗎?”李濤說她什么都能忍,就是不能容忍欺騙孩子的教育。還有一個孩子,在別的地方學了6年,按孩子家長的話說“孩子越學越沒有勁頭”,到李濤學校學了一個假期,孩子越學越有興趣,激動不已的家長不知道該怎么感謝李濤。

    除了很熟的朋友之外,一般情況下初見李濤很多人都會驚異于她的裝扮。衣服色彩多樣,時常梳著兩個麻花辮,辮子上扎兩個鮮艷的蝴蝶結。“我也知道路上有不少怪異的眼光,”李濤說她的同學也說過她,“你一個四十出頭的人了,還扎著小辮子,太不合適了吧。”李濤也還真的改變過,可是她的學生們不喜歡了,“那一天孩子們哭喪著臉說校長不漂亮了。”李濤極愛孩子們,第二天上課她就又恢復了原來的裝扮。“服飾色彩多樣也是為了上課時讓孩子們對色彩有個辨識。”

    辦學這么多年,李濤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孩子里有巨匠”,盡管每次說這話時,總會被朋友們友善地戲謔一番。李濤一直有個計劃,等到有一天學校沒有了“房租”之累,她將針對那些特別愛畫畫的經濟困頓的孩子實行免費,一年十個名額,“不敢多,多了我就破產了!”

    把自己那些秘不可傳的繪畫技法無保留地教給學生們,這應該是李濤真愛學生的體現。“我從不怕學生超過我。”與那些把絕技“寧可帶到墳墓里”也不愿意傳給后學的人相比,李濤值得學生愛戴。而今,從李濤的培訓學校走出去的學生已上萬了,想到這個數字,李濤也會不由自主地驕傲一下。不久前,李濤碰到了一位老畫家,聊說了半天,分手之際,老畫家對李濤說了一句:“你做的這個事比當畫家有意義。”李濤更驕傲了。

    文/首席記者 雷媛

    圖/受訪者提供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