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文學 > 新書推薦 > 正文

    王煥新《千秋二妙—宋琬集杜少陵流寓詩刻石研究》出版 (天之水網)

      

    EM{NX`(J)V2DQR6YD16EUM8

     

    2017年1月12日,以宋琬集刻“杜少陵流寓詩”刻石為研究對象的學術專著《千秋二妙——宋琬集杜少陵流寓詩刻石研究》一書,由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該書為1/24開本,全書11.6萬字,分為杜甫秦州詩作、宋琬與《杜少陵流寓詩》、前人對《杜少陵流寓詩》刻石研究、《杜少陵流寓詩》刻石研究四兩部分。杜甫秦州雜詩分為杜甫秦州蹤跡、杜甫秦州詩評價兩節;宋琬與《杜少陵流寓詩》分為宋琬其人及其秦州政績、宋琬的書法圈及其書法藝術、宋琬刊刻《杜少陵流寓詩》;前人對《杜少陵流寓詩》刻石研究分為王寬的發現、馮國瑞的題記、當代學者的研究;《杜少陵流寓詩》刻石研究分為宋琬在《杜少陵流寓詩》刻石中發揮的作用、《杜少陵流寓詩》刻石的集字來源、道署本《杜少陵流寓詩》研究、歷代研究中問題的辯證、《杜少陵流寓詩》刻石藝術賞析、刻帖的時代性問題、余論等。

    宋琬集杜少陵流寓詩刻因為是詩圣杜甫在秦州的詩作,用書圣王羲之的書法集而成,可謂“詩圣的詩,與書圣的書法壁合珠聯”,因此民間稱為“二妙軒”。清順治時期,分巡鞏秦階道宋琬集杜甫秦州詩歌六十首,從《淳化閣帖》等前人書法中集字而摹刻而成《杜少陵流寓詩》四卷。刻石完成后不久即損毀,僅天水市博物館存殘石三塊。天水市城市建設檔案館和天水市圖書館藏有拓本三卷。該書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以傳統治學方式為主,適當應用新方法,以刻石和拓本為線索,將宋琬摹刻《杜少陵流寓詩》的行為放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高度進行了細致入微的系統研究,該書在對每塊原刻石長度的考察的基礎上,對每塊刻石的內容進行了詳細比對并分析了在玉泉觀李杜祠的安放情況;也對清乾隆時在西關僧舍發現的殘石和市圖書館藏《杜少陵詩帖》在深入對比文獻資料和拓本原件的基礎上得出了新的結論。

    天水風景名勝多,留存的歷代著名石碑較多,有元代書法家趙孟頫、近代書法家于右任書法碑等,尤其以“宋琬集杜少陵流寓詩”最為著名。作者經過多年的調查研究,撰寫的這本刻石研究,在宋琬天水刻碑360周年之際發表,開創了天水研究金石拓片的先河。該書的出版發行,將再次推動宋琬集刻杜少陵流寓詩刻石的研究工作。

    作者王煥新現為天水市博物館文物保管部主任,多年來致力于書法創作、伏羲文化和書法理論研究,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甘肅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書法委員會委員、天水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甘肅省青年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天水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專欄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紫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