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玉泉本行集經》和《搜神記》載:玉皇本為光嚴妙樂國王子,后拋棄王位,于普明香山中學道修真,輔國教民,度化眾生,經歷三千二百劫后始證金仙,號曰清凈自然覺王如來。又經億劫,始證玉帝,成為執掌天道的最高神祗。他生于丙午正月初九日,所以后世道觀皆于每年此日設醮祭祀,以示紀念。天水市道教勝地玉泉觀亦不例外,據統計,正月初八晚到正月初九晚,上九會朝觀人數突破十萬。
每年農歷正月初九,天水市民都要扶老攜幼去位于天水城北天靖山麓的玉泉觀“朝觀”。朝觀也稱“上九會”,相傳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誕辰,每年這天,登上玉泉觀進香,是天水人覽勝迎春的第一要事。
上九朝觀是一個普天同慶的節日,這是秦州本土世代相襲的慶典,既是一種對幸福的祈禳,也是一種公眾性文化娛樂活動。從正月初八晚,觀內各殿堂燈火通明,旗幡高掛,香煙繚繞,鐘磬齊鳴。道士衣冠整潔,誦經拜懺。子時(晚11時——次日1時)為進香高峰期,謂之“燒頭香”。正月初九是正廟會的一天,人流更加擁擠。隨著夾板隊的出現,廟會活動達到頂峰。這天,朝觀的人上山時都必買一束冬青草(俗稱吉祥草)戴于胸前,據說可消災、免病、吉祥,象征著人們祈望吉祥,過上“四季長青”般的好日子。流傳久遠的民俗文化活動。
正如市民張女士所說,每年正月初九到玉泉觀朝觀,已成了一種習慣。“上九會”是天水人一個不可或缺的民俗文化活動。據區道教協會趙會長介紹,明末清初,玉泉觀即有“朝山會”,后稱為“朝觀”、“上九會”,是古秦州盛大的慶典禮儀活動。“上九會”在清代時期曾一度成為一個地方群眾組織,有玉泉觀通仙橋修復題記:“嘉慶丙子年“上九會”重修”為證。民國后期,組織自行消亡,但朝觀的習俗一直延續。文革時期,曾一度中斷。后來,又自發興起至今。
每年從正月初七開始,觀中道士就開始為“上九會”做一系列準備,揚帆、掛榜、迎神。從這天開始,市民陸續到廟觀中燒香、祈福。到了正月初八晚,市民便像潮水般涌向玉泉觀,觀前觀上,爆竹喧天,燈火通明,熱鬧非凡。到零點時,道士供飯,人們爭燒頭香。鐘磬聲、鼓樂聲、歡笑聲相融相和。龐大的朝觀群流光溢彩,人流迤邐半山,游樂盛況空前。夜半之后,人流漸歇。初九廟會日,遠遠近近的人們扶老攜幼,三五成群云集玉泉觀,掀起“朝觀”的又一高潮。同時,身著古裝的夾板隊踏步而來,旗幡飛揚中夾板聲聲,使廟會氣氛達到頂峰。下午道觀落帆、宣榜、送神、放焰口,活動結束。
正月初九當日,玉泉觀舉行的盛大慶典活動中,由宮燈、旗幡、香傘、對聯和圣像等組成的儀仗隊、夾板隊和鼓樂隊為廟會活動增添了許多喜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秦州夾板舞,也稱打夾板,是祭神古樂的延續。相傳當年羅玉河山洪成災,天水市東關人祭羅玉河水神以求平安,并許愿每年“上九會”給玉皇大帝打夾板,這一習俗一直流傳至今,且規模越來越大。夾板舞實質上形同民間慶典,是—組古老又獨特的舞樂。夾板用紅椿或槐木制成,天水“上九會”所用的夾板約有一尺五寸長。正月初九這天,打夾板人身穿青色大襟長布衫,腰系藍布帶,扎綁褲腿,腳登青布鞋。另外,在打夾板過程中,附著旋轉的舞技,將噼啪作響的夾板伴以鼓、鈸、鑼、簫、嗩吶等民族器樂吹打,顯得粗獷豪放。那一襲黑衣黑褲、雪白綢帶束腰的秦州夾板鼓隊伍,神情肅穆,動作簡潔,起、承、轉、合,舉手投足間無不透露著一股秦風古韻。文化廟會彰顯民俗魅力。
玉泉觀不同于南郭寺,它沒有十分舒適的綠色休閑環境;也不具有伏羲廟那突出的區位和政策優勢。作為道觀,它所帶給人們的是拾級而上感受歷史、省悟自我的清靜與安詳,并帶著人們在裊裊鐘磬聲中探尋人文,追求和諧自然的風雅與沉醉。
作為道教圣地,近年來,玉泉觀“上九會”除繼續傳承其傳統的祭祀儀式外,還增添了許多具有文化內涵的新內容,組織豐富多彩的猜謎、征聯、武術表演等活動,逐步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文化廟會。
全國21家網站和香港、澳門、臺灣等地區報刊也登載了玉泉觀“上九會”文化廟會的空前盛況,稱其為“西北地區最大的廟會活動”。玉泉觀文化廟會已經成為最受天水人民群眾歡迎的春節文化活動之一。
市文化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了能將天水文化與玉泉觀特色文化相結合,應該經常舉辦文化活動。如舉辦書畫交流展、皮影戲演出、茶藝表演、吟詩、古琴表演等。以這些活動來豐富玉泉觀旅游活動內容,從而更好地體現玉泉觀的文化內涵,彰顯文化廟會獨有的民俗魅力。”傳承使這一民俗源遠流長。
在采訪中,趙會長不無憂心地說,由于時代變遷及受文化形態多元化的沖擊,“上九會”原始的廟會活動形式已逐漸被異化。而且掌握“上九會”活動儀式的相關人員年事已高,繼承者青黃不接。為了能將這一古老的民俗傳承下來,這一現狀必須受到重視。
如今,正月初八日晚至正月初九日晚朝觀活動,已成為天水市民約定俗成的朝山習俗。為保護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區政府將每年組織專人負責此項活動的開展,并成立了由分管局長、業務主管部門及文化站有關人員和玉泉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上九會”廟會活動保護領導小組。目前,已收集了近三百余幅與玉泉觀“上九會”有關的圖片、資料,裝幀成冊,定期不定期的在玉泉觀陳列室展出。“上九會”廟會活動已廣泛地在國家、省、市級新聞媒體上宣傳報道。并且,政府已將此項活動列為天水向外推介的旅游項目之一。
在市文化部門提供的一份資料上,記者看到,政府為保護天水“上九會”已有了周密、詳細的長遠計劃:2007年至2008年,扶持與“上九會”有關的廟會活動,利用各大媒體,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其知名度和影響力,促進此項活動向規模化、程序化及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發展。使“上九會”廟會活動成為天水人民在道教場所進行的一項集祭祀、祈望和旅游為一體的高規格活動;2009年至2010年,讓“上九會”主要負責人有層次、有計劃地培養新一代的廟會組織者(傳承人),讓傳承人知理、懂禮、守義,真正使“上九會”廟會活動在所有的廟會活動中富有輻射和帶動作用。要培養出一大批能夠完全掌握“上九會”廟會活動的組織者(傳承人),使此項活動經久不衰,源遠流長。
作者:吳凱飛 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