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9日,天之水網一行走進福建永定土樓客家民俗文化村采風。
永定土樓,位于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2008年7月,永定土樓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土樓分方形、圓形、五角形、八角形、日字形、回字形、吊腳樓等多種類型。
在福建龍巖市永定區的茫茫群山中,星羅棋布般地遍布著圓、方、五角、八角等各種形狀的土樓,共有23000多座。這是客家人自唐末宋初以來,來這里生息繁衍而逐漸建成的一種獨特的民居。
這些古老的民居,在如煙的歲月里,一直默默無聞。一座座宏偉的圓形、方形土樓,在陽光下閃露著斑駁的滄桑,給人以時間積淀的深遠與厚重感。
手摸土樓外墻,如撫在歲月的嘆息上,在歲月的吹拂下,墻壁仍留著堅硬;那一抹經無數風雨褪過的黃土色,仍與周圍的大地保持著和諧,散發著十足的韻味。民居,是一個民系生活的縮影,這里,讓人們感到了客家人客居異鄉的艱辛與奮斗精神的堅毅。
據說,這里的土樓群,是現存的土樓中最具代表性的。被譽為“土樓王子”的振成樓,“袖珍土樓”的如升樓,“宮殿式土樓”的奎聚樓,“府第式土樓”的福裕樓,都集中在這里。其中,以振成樓的文化內涵為最。
振成樓始建于1912年,是林氏家族第十九代林在亭的后裔所建。林氏家族隨著中原漢民南徙,客居永定。遠望振成樓,樓后及兩側的青山均可收入眼里,樓前很寬敞。樓坐北朝南,前有小河流過,青山、流水、人家,頗有幽雅之氣。
振成樓占地5000多平方米,為二環樓,具有很好的防敵、防盜、防火、防風、防震功能,堪稱中國建筑史上的奇葩。二環樓內按八卦進行單元分割,外環樓有四層,共160個房間;內環樓兩層,共24個房間。樓內開鑿陰陽兩個水井,族人共居,各戶獨立,和諧共處,處處體現了倫理、綱常與合家共濟的精神。
站在山坡上,俯瞰土樓群,放眼連綿的蒼山,想大山深處的無盡土樓,想客家人從中原一路走來、又從這里走向國外更遠的地方,心中便會涌起了無限的感慨。土樓,既是他們長期生活方式的縮影,更是這種獨特文化品格的薈集。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