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日,由天水市博物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主辦的“走進西域——新疆絲綢之路文物精品展”在天水市博物館臨展廳隆重開展,124件新疆自治區博物館館藏精品文物與觀眾見面。
這次展出的是新疆地區青銅時代至清代的精品文物,珍貴文物有佉盧文、焉耆文、回鶻文、阿拉伯文等文獻資料;有絢麗多彩的紡織品、古代樂器箜篌等;有各種彩繪泥塑、中外金銀貨幣等,這些文物全方位展現了絲綢之路上新疆歷史上的人情風物、商貿往來、文化交流等,參觀這些精美的文物讓觀眾“走進西域”,回溯那繁華如夢的時代,感受古老西域的漫漫大漠文化、仿佛聽到絲綢之路古道上的悠悠駝鈴。
“唐代伏羲女媧圣像榮歸故里”,伏羲女媧誕生于天水,天水是羲皇故里、女媧故里,展品中最吸引市民的是國家一級和二級文物唐代巨幅《彩繪伏羲女媧畫像》兩張。其中,有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女媧著唐代漢服和著胡服畫像各一張。這是十分難得的唐代人心目中的圣像,特別是兩張畫像同時赴外地展出,在新疆博物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著漢服的伏羲女媧畫像用3片原白色麻布縫合,彩繪有伏羲女媧,二人上身相擁,下尾相交,左為伏羲,頭戴幞頭,穿緊袖內衣,外穿右衽寬袖黑色長袍,腰間束帶,左手執矩尺,右手勾著女媧的脖頸。右為女媧,女媧發束高髻,穿錦袖衣和半背,下穿條紋裙,身披黑帛,右手執規,左手扶于伏羲的腰間。二人上方圓圈內有象征太陽的金雞,尾下圓圈內有象征月亮的玉兔、桂樹和蟾蜍。四周繪云紋和星辰。色彩分別為黑、紫色、黃、白、桔紅、緋紅等色。
另外,國家一級文物唐代彩繪豬首人身俑,彩繪雞首人身泥俑(復制品)等陶俑,都是難得一見的國寶。喜歡佛教的市民,還可看到不同時期的佛造像、唐卡、古代經文等。
如果要知道唐代的美女是什么模樣,那么,《唐彩繪樹下美人圖》、《唐彩繪舞伎圖》等彩繪,讓看到唐代人繪制的美女是什么樣。同時,另有唐代美女的裝飾發髻等文物,讓繪畫與實物相互補充。
“絲綢之路”是連接亞洲、非洲、歐洲的東西交通要道,也是東西方文化商貿交流之路。它的形成與發展,為我們揭示出東西方文明源遠流長的歷史,描繪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畫卷。
新疆古稱“西域”,是絲綢之路的樞紐,世界四大文化體系的薈萃之地。考古發現表明,約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新疆就有人類活動。在青銅時代與早期鐵器時代,活動在這里的眾多族群通過亞歐草原通道與東西方文明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聯系。隨著漢代絲綢之路的開通、西域都護府的設立,西域歷史步入了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新紀元。走進古代西域,回溯那悠遠而輝煌的時光,拙美的彩陶、驚艷的華服、古奧的佛經、浪漫的飛天、龐雜的簡牘、精巧的貨幣,盡收眼底。
天水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市,結合當前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建設,天水市博物館展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館藏青銅時代至清代新疆地區的精品文物124件,通過這些精美的文物,“走進西域”,感受古老西域的漫漫大漠、悠悠駝鈴,感受古代新疆神秘、多彩的文化魅力。同時也希望通過此次展覽為兩地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搭建一個平臺。
這次展覽從3月3日開始,4月23日結束,面向市民免費開放。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