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盡鉛華始到真
---專訪天水書畫家秦光前先
或許是受家鄉鐘靈毓秀、如詩如畫的自然環境的熏陶或許是受血液中早已存在的的異于常人的天然稟賦使然,秦光前先生的書畫作品總給人以率真自然、超凡脫俗的獨特感受。濃郁的文人氣和飄逸靈動的藝術氣息撲面而來。
他的書畫作品,用筆簡約卻意缊豐富,方寸之間,氣象萬千,他就像一位世外高人,不經意間便把人帶入了一個遼遠、深邃的藝術境界。讓人感受到了生活的藝術和人生的真諦。
現代“隱士” 書畫奇人
在天水麥積鎮一帶提起秦光前先生不少人都認他是一個少有的“奇才”和“全才”。這位年近七十的老人,長得仙風道骨,長須飄飄。由于長期練武的緣故,他整個人看起來非常干煉,雖年近七十,卻身輕如燕,神采飄逸,充滿濃郁的文人氣質。
今年69歲的秦光前不但長相奇特而且人生經歷也頗為奇特,秦光前先生雖然是城市人但卻“隱居”鄉村多年,過著現代“隱士”般的生活。
他結廬鄉下,終日鵝犬相伴,自己養蜂耕作,自產自收。平時修身練武,品茗讀書或吟詩作畫,過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這對于追求生活享受的現代人來說似乎有些不可思議。
秦光前先生懂周易、通醫術,善針灸,而且能詩能畫,知曉音律,能演奏二胡、笛子、小提琴等多種樂器而且他還是一位難得的武林高手。他的太極拳、八卦掌、小洪拳等都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秦光前先生飽讀詩書文武兼備,有著深厚的生活閱歷和超人的天然稟賦。加上他涉獵廣泛集多種才能于一身。他的書畫作品中往往體現出少有的包容性,創造型以及藝術的貫通性。品讀他的書畫,能感受到音樂的節奏感,起伏感,感受到武術的剛柔相濟,深厚的禪意和人文氣息,質樸自然的生活情趣,給人以高雅的藝術享受。
他的畫作,用筆簡約、意境深遠。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充滿禪意和文人情趣,他的山水畫講究天人合一的境界和返璞歸真的自然情懷,空明澄靜,意境幽遠具有濃郁的文人氣質和傳統書畫之美。
秦光前先生的書法作品,別具一格,形成了獨特的藤蔓體,粗看如藤如蔓,而在散枝蔓葉間卻張弛有度,剛柔相濟。勾連處氣象萬千,積墨時或重如泰山,輕挑時或輕于鴻毛,作品線條流暢、渾然天成。大大小小,風格不同的篆刻作品點綴其間,增加了其書法的觀賞性藝術性而且極富人文氣息。
秦光前先生的書畫作品近年來在省內外多次展出,頗受好評。他的書畫作品或奇俊奪人,或超凡脫俗,或靈動飄逸或情趣盎然,被人們譽為少有的奇人,奇畫,奇書,其作品收藏者眾多。
經歷獨特 大器晚成
秦光前先生出身貧苦。由于家庭困難,7、8歲時家人便將他委托給叔父撫養。他的叔父就是天水高僧釋悟性。秦光前隨叔父天水市內的瑞蓮寺、南郭寺生活多年。 這期間,叔父托人讓他上學讀書,每晚則督促他背誦古文詩詞,并讓他拜曾經是清華大學教授的慈禎大法師為師。慈禎大法師學問高深,書畫俱佳,親自指導秦光前如何落筆、布局,把他引進了書畫藝術的殿堂,也打下了他一生的書畫基礎。
當時天水雕漆廠工藝大師后來成為天水書畫大家的何曉峰先生經常拜訪叔父,他們經常談及書畫和文學創作,從小聰慧過人的秦光前耳熏目染也頗多受益。
受叔父影響,秦光前不僅接觸學習了《四書》、《五經》,古文詩詞等,還學習了許多佛家經典,學會了中醫針灸。
上中學后,秦光前在音、體、美方面表現突出,尤其是書法繪畫,經常是班上的前兩名。上世紀60年代,秦光前考取了蘭州機械專業學校,并分配到了蘭州某軍工廠。
由于文藝特長,他被調到了廠宣傳科從事宣傳工作。這期間,辦板報、畫領袖人物大幅油畫,廣告畫等。他從起初用筆生澀到后來畫到人物神情兼備。尤其是當時抄大字報,每天練習書法,一寫就是上百張。大量的藝術實踐使秦光前先生的書畫藝術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由于工作關系,后來,秦光前從蘭州調到了天水拖拉機廠工作,但書畫愛好一直相伴左右。
上世紀80年代,秦光前為了藝術的突破,先后參加了多次全國性的書畫培訓得到了全國不少書畫名家的指點。這期間,他臨摹了大量的行、草、隸、篆作品,力求從不同的書法中尋求突破。他還努力鉆研了篆刻藝術并達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后來創作了近千幅篆刻作品都是這一時期的努力的結果。
上世紀90年代,在別人都紛紛下海,追逐物質享受的時候,秦光前卻放棄了城里優越的生活,轉而選擇在鄉下生活,這使他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讀書習字,感悟人生。這時期,他常常沉浸于古今經典的吸收,他于唐詩宋詞間探尋藝術的韻律,于魏碑,漢簡中追尋前人的足跡,與古今典籍中涉取創作的靈感,同時還道法自然,悉心觀察自然,體驗生活,讓自然山水陶然于胸。
近年來,秦光前先生從先前的隱居狀態逐漸回歸。他多次舉辦畫展和社會各界進行交流。憑著超人的靈賦和融會貫通,兼收并蓄的精神,秦光前先生的作品逐漸達到了新的境界。大氣、超脫、靈秀,特別講究書畫情趣性,創造力和包容性。他的書畫作品以獨特藝術特色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和追捧。
藝無止境,行者無疆
多年的付出換來了豐碩的回報。近年來,秦光前先生先后參加了省市級乃至國家級的書畫展,并多次獲得各種榮譽,但他依然淡然前行。他說,中國的書畫藝術,博大精深,需要在不斷的傳承中才能創新發展。
他說,書畫藝術是是一門綜合藝術,它是文學、美術、書法、音樂等各種文藝思想和創作風格的綜合體現。在書畫藝術上要有所作為就必須深入生活,深入到藝術翰海中扎扎實實,認真真的吸收其藝術精華并為我所用,需要用自己的感悟、激情和藝術靈感來重新演繹,以全新的面貌示人。
秦光前先生執著地堅守著自己的藝術理想,并為自己的暮年涂上了絢麗的色彩。“麝香眠石竹,鸚鵡啄金桃”。美麗的麥積山孕育,滋養了秦光前老人的藝術靈感。秦光前先生筆下的美好意境讓麥積山文化更加詩情畫意。我們期待著秦光前先生用他獨特的眼光和藝術手法 ,為我們留下更多的有品位的,經得住時間和空間考驗的作品。
作者 青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