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的3段表述中6次直接提及“旅游”。在部署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時也明確提出提出,“完善旅游設施和服務,大力發展鄉村、休閑、全域旅游”。這是“全域旅游”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成為十二大關鍵詞之一。同時報告還強調,“要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強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這對于一直與機遇同行的隆里,無疑迎來了其旅游業迅速發展的黃金期和實現旅游資源向旅游產品轉化的關鍵時期。
隆里古城是全國歷史文化名鎮(村),位于貴州錦屏縣,是西南少數民族密集地區唯一保存較為完好的漢文化軍事古城。其建筑從設計到施工都嚴格遵循當時作戰需要,是一座亦兵亦農、能戰能防的軍事城堡,藝術手法具有明顯的徽派特征,基本是明清時期的建筑風格。而其非物質文化遺產“花臉龍”不僅高調登上紐約國際時代廣場,驚艷亮相《天天向上》,春節期間的傳統習俗“花臉龍狂歡節還”獲人民日報重磅推薦。總的來說,隆里古城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和旅游價值。
在互聯網和數字媒體時代,文化資源不僅是地域性的,更可以為全國和世界共享,隆里古城從2016年開始被越來越多人熟知。2016年10月,隆里舉辦了首屆“中國隆里國際新媒體藝術節”,被稱為是“一場沒有‘圍墻’的藝術化展覽,一場用新媒體概念創造嶄新體驗的狂歡類綜合party,此次活動使錦屏縣旅游產業布局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隆里還因此登上了紐約時代廣場的大屏,成為世界焦點。
2017年1月20日(小年夜)晚,隆里花臉龍高調舞進《天天向上》,不僅舞龍表演秀驚艷全場,隆里的傳統習俗和年貨也一一亮相。節目中還播放了2分鐘的“隆里大片”來介紹這座古城,同時,在節目的“天天向善”板塊,講述了錦屏縣護林員龍章文堅守大山24年,守護故土家園的故事,傳播無限正能量,引起熱烈反響,據悉,當期節目收視第一。
2月2日(大年初六),人民日報詳細報道了花臉龍的歷史傳說及春節狂歡,在新年將隆里人600余年對傳統文化的固守情結蔓延到全國各地。
3月5日,《光明日報》再發整版報道,著重介紹了隆里聽漢戲、玩花臉龍和迎故事等民俗活動的歷史淵源和文化狂歡。據悉,漢戲類似于京劇,表演時鑼鼓助興,京胡伴奏,唱詞優美,唱腔圓潤,只需一聲高古的清唱,就鋪墊出隆里古鎮渾厚的文化底色。玩花臉龍是隆里古城漢文化的瑰寶之一,舞龍者皆畫“花臉”,每條龍的舞者因位置不同而臉譜不一。執掌龍尾的丑角“藍季子”,一副狂放不羈之相,搖著蒲扇,搖頭晃腦,一邊拽著整條龍倒著奔跑,一邊把手中的糍粑往觀眾的臉上涂抹。有膽大的游客或懂得其中機巧的古鎮人,上前與“藍季子”打鬧逗趣,歡笑聲充滿古鎮街巷。隆里迎故事則以色彩艷麗、造型優美、裝置奇妙、藝術感染力強而別具一格。一個“迎”字,道出了人們對傳統文化心懷景仰的虔敬心態。
兼顧傳統與現代,隆里將古城的“古”與時代的”新”完美結合,推動當地的旅游產業升級,打造出高定位的旅游品牌標桿。近年來,全國古鎮保護建設進入蓬勃發展期,古鎮發展風生水起、百花齊放,如何從中脫穎而出,將隆里古城的區位、文化、旅游、生態、自然等優勢全面釋放,將傳統與現代、文化與科技完美演繹,走出一條古鎮開發的新路徑,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