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我一直都以小時候在農村度過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因為農村有城里不可替代的童年,有許多無法用金錢買到的玩具,有太多太多小伙伴們,那里沒有兒童樂園,沒有商場超市,只有廣闊的天地……
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去找尋那已經離我們遠去的記憶
導演: 幸福
編劇: 回憶
主演: 洋糖 / 洋火 / 洋瓷碗/ 洋堿...
類型: 劇情 /回憶錄
地區: 天水
在我很小的時候,經常聽老人說到“洋火、洋絲、洋糖、洋堿、洋瓷碗、洋胰子、洋盤、洋鎬、洋線、洋車子、洋油燈好多好多代洋的東西”。 據說,這些帶“洋”的東西,是在近代由國外傳進來的,所以前邊加了個“洋”字。時過境遷,不過現在很少再能聽到這些了。
洋糖
還記得小時候一毛錢四五塊或五六塊的洋糖嗎? 還記得兒時這甜甜的回憶嗎? 還記得小的時候幫家人去小賣部買東西,剩下一毛或五分錢,買幾塊甜甜的水果糖給自己或弟弟妹妹嗎? 已經長大的我們,兒時的那段記憶一直珍藏在我們的心里。快來吃一塊這兒時老式的洋糖吧,讓我們一起回憶那段美好的時光~~
洋火
“洋火”也就是現在的“火柴”,估計現在很少有人用了,只有大酒店作為小禮品送給客人。現在人們取火都是用一次性打火機,方便快捷,用完就扔了。
洋瓷碗
上個世紀70、80年代的人吃飯幾乎都用的是洋瓷碗。
洋堿
洋堿實際上就是洗衣服用的肥皂,也有好多人食用堿面也叫洋堿。
洋胰子
洋胰子就是我們現在用的香皂,它和洋堿是有本質區別的,一個是用來洗手洗臉的,洋堿是洗衣服的。
洋車子
“洋車子”是清末及民國時期從國外傳到中國來的。現在自行車太普通了,而且騎得人越來越少,因為很多家庭都有了電動車、摩托車,甚至小轎車。
洋油燈
洋油燈,也就是煤油燈,很多人也叫馬燈,八十年代以前,煤油燈是一件家家戶戶都離不了的日用物品,這對于現代新人類來講是件疑惑的事情,也許只在歷史博物館或舊電影里見到過這件東西,倘若在鄉下的家戶親眼見識一下這五花八門的玩藝,他們定會驚異地叫起來的。不過,煤油燈的確已很不容易見到了,自從有了電燈以后,它們總算退出了歷史舞臺,即使碰到偶爾停電,人們也用修長亭立的蠟燭取而代之。
洋蠟
70、80年代洋蠟代替了部分煤油燈盞,作為主要的照明工具。
洋火搶
曾經廣泛流傳于中國農村,是60,70以及部分80后孩子們兒時心目中的“神器”,現在民間少有人制作,面臨被遺忘的邊緣。
洋絲
還有好多東西的叫法都是洋開頭的,至今都忘了很多...
但這些好像都值得我們去回憶…...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