攪團馓飯,娃娃老漢的好飯!
“
人生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沒有離開一個吃字,人生許多的記憶同樣大多與吃有關,人是鐵,飯是鋼,祖先總結得入木三分。對于我輩而言,說起吃來,雖然沒有父輩的辛酸,但仍有一些刻骨的東西,在一生中無法抹去,是寶貴的財富,是生命的歷練,占據著記憶,有著很難說清楚的沉淀。
”
味是故鄉濃——攪團
有言道:攪團馓飯,老漢娃娃的好飯。
攪團不光老漢娃娃愛吃,其他人等都喜歡吃。
現在街上開雜面飯館的,做買攪團,生意不錯。
在一些大的酒店,攪團也能上席,可見,吃的人還真是不少哩。
不管怎樣說,攪團這飯食確是道地的農家飯,如今是備受人們的青睞,尋常百姓常做常食。攪團各地有各地的原料和做法,天水人馓攪團多用玉米面,而有些地方多用扁豆面。
做攪團要一手端面粉,一手拿搟面杖,把面粉均勻地倒入開水鍋里,同時不停地攪拌,攪至沒有干面粉為止,然后注入一定量的開水,用搟面杖劃成一團一團的,待燒開冒泡時,用力攪拌,直至均勻無小顆粒。第二次注入開水加熱,待熟后,最后一次攪勻,一鍋攪團就做成了。
關于攪團,在大西北的各地有不同的吃法,做攪團的選料也不同,天水人的攪團一般選玉米面,一般有甜湯和酸湯兩種吃法,甜湯是用胡麻油外加洋芋絲,旱韭菜,紅蔥等熗出的湯汁;酸湯就是用漿水、胡麻油、旱韭菜熗出的湯汁。
攪團分為蕎面攪團、玉米攪團和洋芋攪團。在水滾時,一手握筷子攪動,另一手均勻撒各樣雜面,筷子順時針攪幾下,逆時針攪幾下。最普通的吃法是趁熱盛一團入碗,加入漿水,夾一筷子油潑辣子,順漿水攪勻,然后從碗邊開始,夾起一塊,漿水里一撩送入口中,軟糯可口,味道極美。
攪團做起來也很簡單,先要燒水,水里面放一點鹽面,水的多少按吃飯人多少而定。在水燒開前,撒些許莜麥面,待水開后滾一小會,用馓飯杈刷馓攪勻,不要形成疙瘩。舀出一部分莜麥面湯,與熗好的漿水調和備用。
然后,一把一把刷馓扁豆面。馓攪團,關鍵在攪,先順時針攪,再逆時針攪,邊撒面邊攪。攪團馓的精到不精到,要看攪的次數多少,攪的次數越多就越柔和,吃起來就可口。馓攪團除了這兩樣面,最好再馓些甜蕎面,味道會更好。
攪團要好吃,還要掌握好軟硬,太軟了豁不出疙瘩,太硬口感就差,軟硬要適中,吃攪團自然離不了韭菜咸菜,油潑辣子,我的經驗是,缺這兩樣就別吃攪團。另外,最好炒一盤醋溜洋芋絲,煎幾只虎皮辣子,作為下菜享用。
有的人不喜歡吃酸攪團,還可以吃菜攪團的。事先燉一砂鍋燴菜,待攪團馓好后,盛入碗里,再連湯帶菜一同澆上,吃起來也特別夠味。真正的吃貨都應該知道“攪團要好,72攪”,可見攪團是非常費勁的一個美食,力道和火候到了,才能保證絕佳的口感。
吃膩了饃饃菜,不妨馓一鍋攪團,那或許會使你大開胃口的。怎么樣,晚上就去做吧!
現在城市里的餐館或者是農家樂見過攪團的身影,對于那些吃慣大魚大肉,山珍海味的城里人來說,一碗粗糧攪團便是一頓美味。一碗攪團擺在豪華酒店的餐桌上,卻是身價百倍,人往往就是這樣,吃膩了山珍海味,卻要追求山野鄉間的粗糧面食,一碗攪團也就越來越受城市人的歡迎了。
每當看到那一碗碗清淡的漿水攪團時,一瞬間,我似乎聞到了黃土地的芳香,看到了母親在鍋臺邊攪攪團時額頭滲出的汗珠,促使燃起了回家的念頭,也想起了母親手下勁道爽口的漿水攪團,一時多了淳樸的回憶,多了溫熱的眼淚。
攪團,是童年的味道,吃上一口就會滿嘴生香:攪團,是故鄉的味道,走遍天涯海角,亦會魂牽夢縈:攪團,是母親的味道,絲絲縷縷都在游子的心頭纏繞。無論走多遠,故鄉,都是我記憶中的那抹不去的一縷鄉愁悶。
網友曬圖
網友曬圖
網友曬圖
網友曬圖
網友曬圖
網友曬圖
網友曬圖
網友曬圖
網友曬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