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好家庭”成就個人價值
—“第八屆全國五好文明家庭”翟志梅札記
(記者 常魁星 通訊員 王義生) 翟志梅是中建二局一公司深圳分公司的副總工程師、科技部經理。她的老家在山西平遙古城,百年名校平遙中學是她的母校,“勤奮、忠孝、溫良、謙恭”的老家家訓和母校校訓讓她終生受益。她廣東的先生和在深圳出生的兒子也深受她老家的家風影響,各方面被深深“同化”了。她家先后獲得山西省“文明和諧家庭”、“全國平安家庭示范戶”和“第八屆全國五好文明家庭”。
再忙再遠也要回家過年看望父母
翟志梅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大家”和“小家”,這歸功于父母言傳身教,即使離開老家20多年在外生活,父母的家教讓她耳聞目染,記憶深刻。她父母都已年過八旬,她上有6個姐姐、下有1個弟弟,算上姐弟們的孩子,全家40多口人,她的家是個“大家”。在深圳,她有“三口之家”:兒子在外地大學讀書、丈夫忙于事業,她自己一個月有將近一半的時間在工地檢查工作。雖老人小孩自分居三地,但再忙再遠,她都會每年春節帶上孩子、老公回山西老家看望父母,“大年初一在深圳值班,初二必到父母身邊”,成了她鐵打不變的規律。
60多年和睦相處的婆媳關系
她老家的古訓“以孝為先”,連接起老家山西平遙古城和深圳兩個家,平時難以調好的婆媳關系,在她家表現得風平氣和。
“婆媳親,全家和”,是她們家讓人羨慕的生活寫照。她奶奶與媽媽相處60多年,雖是婆媳,勝似母女,生活上互相體貼照顧,無微不至,她奶奶93歲高壽,無疾無疼無遺憾而去。這是翟志梅的榜樣,她與婆媳相處生活20年,把婆婆當成親生媽媽孝敬,婆媳勝似母女,從未為生活瑣事拌嘴,更沒因雙方家庭經濟而臉紅。
在她家,男女平等,夫妻相敬如賓,老人對她們姐弟一視同仁,生活特別能吃苦耐勞。她爸爸退休前是平遙紡織廠的一名職工,母親是一名家庭主婦,生活很不寬裕,但他們勤儉持家,言傳身教,把她們姐弟8個一個個撫養成人,又把她們送進大學校門,讓她們走向社會,報效國家在不同的地方。
重道德家教,嚴情操品行
“良好道德品行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更是每一個家庭最重要的責任”。翟志梅回憶起兒子進入中學學習后,明顯地出現了青春期行為,“兒子好動、逆反,常常讓她苦惱”,她工作再忙,也經常保持與他的老師溝通,共同做好兒子心理輔導。她很欣慰,兒子安然度過了青春期。她注重兒子的個性發展,不追求孩子的成績,坦然應對他學習成績,她更關注他各方面全面發展,尤其是品德修行,使他快快樂樂享受生活,健健康康成長。為此,在孩子沖擊高考的一年,她租房在兒子學校附近,陪伴他快樂地度過了高考。
現如今,她兒子已經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品學兼優,傳承了她的家風,踐行著個人理想目標。
自強自律做好人
“做事先學會做人,要自強自律”,“不管身處何方,官居何職,要勤懇做事,干凈做人”,這是她父母囑咐兒女的話,她牢記在心,使她們全家受益無窮,也使她從一名普通職工,憑著自己勤奮、堅韌、自強自律,一步步走上部門經理、副總工程師崗位,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
她大姐是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的第一屆大學生,在弟妹中樹立了人生榜樣。翟志梅也是像大姐一樣,是一個有名的“女漢子”、“工作狂”,做事從不服輸,干工作從不含糊,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每天的事情每天完,晚上8、9點趕回家是“家常便飯”;因工作原因,她常常檢查一線工地,從沒有因為自己的家事耽誤自己行程,即使她兒子生病、面臨高考,她從沒有請假一天。
“只有自己做得正,別人才佩服你”是她的口頭禪,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她做人清清白白、干干凈凈,眼睛不揉沙子。她在任職分公司工程技術部經理期間,每次評價考核項目,總是快人快語,所提問題一針見血,不留個人私情恩怨。因此,深圳分公司項目管理井然有序,工作無須揚鞭自奮蹄,一直保持著人心齊、風氣正、干勁足的好局面。
翟志梅深深地感受到并呼吁:“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美好的家庭需要大家建設,優良的家風需要大家熏陶,成功的事業需要優良的家風來支撐,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建設美好的家風,共同維護美好的社會,共同擎起獵獵飄揚的家風文化建設的大旗,同心同德、昂首闊步創造“中國夢”美好的未來!
家風并非需要寫在紙上,刻在碑上,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素養、為人處世,無不烙上家風的印記。讓每個人都做“好家風”的創建者、實踐者、推行者,給社會留下一道道絢麗的風景,讓國家成為一個溫暖互愛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