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城市 > 七彩秦州 > 圖說秦州 > 正文

    天之水網帶您走進秦州區美麗迷人的李子園賞山水風光 看油菜花海!(圖文視頻)

    山青水綠油菜漫山,田園風情彌漫天水市秦州區娘娘鎮李子園。

    五月的李子園,青山披綠,草長鶯飛,奇花異草遍野,油菜花漫山鋪展,在群山包圍中的片片油菜花連成花的海洋。

    (白音山云海)

    置身李子園油菜花海,彩蝶翩飛,蜂兒起舞,感受兒時童年的記憶,重溫淳樸鄉村田園的泥土味兒。

    (白音山云海)

    在清風裊裊的吹佛中,鳥語花香的包圍中,頭頂碧云藍天,腳踩芳草綠地,讓身心自由的暢游在被花兒包圍的夢境中。

    (白音山云海)

    周末 攜親帶友,三五成約,知音相伴,攝影留念,暢談心情,或酌一小酒,品味清茶,觀光采風,盡享田園之美是難得的休閑好去處。

    (白音山全貌)

    李子園位于秦嶺西段南坡,屬秦嶺山脈深山森林區,地處在嘉陵江上游。東經105°42´——106°,北緯34°7´至34°24´,海拔在1375——2408米,坡度大多在35°——45°之間,平均約在38°左右。地帶性土壤主要為褐色土質,土層厚度一般在30——70cm之間,平均在35cm左右,年平均溫度9℃,生長期180天,年降水量700——900mm,主要降雨時間在七、八、九三個月內,屬暖溫帶濕潤地區,氣候條件優越,植物種類繁多,森林資源豐富。它是小隴山林區條件較好的林區之一,可謂生態佳境的佼佼者。李子園林場轄區內有多處人文景觀,且獨具魅力,并與麥積山風景區接壤,與曲溪下游諸多景觀連聯,森林景觀與人文景觀遍布全境,形成了林中賞景,景中觀林,林文密布,融為一體,是一處不可多得的隴上旅游勝鏡。

    白音山下)

    首先,李子園森林地區森林幾乎覆蓋全境。天水市森林覆蓋率達26%,營林面積82萬多公頃,而李子園全林區經營總面積45826.4公頃,林業用地38585.4公頃。其中國有林地25602.3公頃,疏林地808.7公頃,灌木林地511.8公頃,未成林造林地2720.7公頃,苗圃21.6公頃,無林地8920.3公頃,非林業用地7241.0公頃,活立木總蓄積174萬立方米。其中天熱林18690.1公頃。

    其次,李子園林區既有粗狂山野情趣之美,又有江南田園風光之秀,俗諺說:“秦嶺明珠李子園,三柏一石臥子川,抬頭望見石猴坐,低頭朝拜孔雀廟。”(普華寺原稱孔雀苗),這里在晉代時建有白云寺和唐代貞觀十七年興建的普華寺。傳說:在野雀扁路旁的山崖上,還有唐太宗親筆題寫的“三灣九嶺,升金斗銀”八個大字(因年代久遠字跡已不存)。說明李子園早在唐代就是一處極為富蔗的地方。傳說清代康熙年間,康熙皇帝在嶺西微服私訪時,路過望天溝趙家臺子,巧遇一美貌女子,即收為宮女,過夜后分為貴妃。康熙去后此女子一直守寡終生。當時他答應回朝后,將此女子接到宮中去,可是他將此事遺忘的一干二凈。但此女子卻不能再嫁,一個黃花閨女一直等到滿頭銀發直至老死。泯滅了幼稚的想望終不能如愿。直到清代嘉慶皇帝在位時,發現先帝曾有遺詔手諭,便追封為先皇第八十三妃,贈《皇恩旌表》豎扁一面,扁上鑲嵌著龍鳳朝陽雕花,十分精致。在該村頭還建起了一座高打華貴的《貞節牌坊》,上有秦州知府題寫的《志透金石》貼金橫匾一面(以上兩面匾額,至今尚存。但牌坊被大火燒毀)。這雖然是一傳聞,但兩匾額尚存,亦可引以為實據,不能不使人信以為真。還有太平天國北線戰場敗退下來的一支人馬,流落在白音峽谷一帶定居,在白云山上還有太平天國駐軍筑起的石堡遺跡存在。天平天國潰散的兵丁后來散居在白音村、李子園、長河村一帶,當地人把他們陳作“湖廣廣”(即湖北、廣東、廣西人),“湖廣廣”的后裔至今還生活在李子園等地,與當地民居通婚嫁娶,有文化和生活習慣的相互交流,已經不分彼此。同化成李子園居民,一般人無法辨認誰是誰。在近代中國革命史上,馳名世界的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中有紅軍一、二方面軍,部屬部分部隊先后兩次路徑白音峽、李子園娘娘壩,紅軍師長張輝在一次戰斗中負傷后在李子園壯烈犧牲,熱血灑在了李子園的熱土里,還被就地安葬在李子園普化寺之后的山坡林畔。

    第三,李子園自然風光十分優美。分布在李子園、陶家莊(原名花園村)、白音峽谷、白嘉河、長河水系一帶的風光美景眾多,數不勝數。較為著名的有唐李“花園”,傳這里原是李氏家族的“后花園”。昔日花卉竟放,繁花似錦。素有“世外桃源”之稱。散見在石罐子河谷一帶及周圍山溝里的奇石、老樹、山泉、奇峰以及石棋盤、石鍋、石缸、石棺、石匣、石碾、石猴等天然“石器,”千姿百態,惟妙惟肖,神妙無比,令人稱奇。營方下還有貴妃池、響淌溝有小形瀑布,碾盤溝有伏羲八卦臺、白云山有蛇仙洞、望天溝的一線天,這些都是李子園風光美景中的重點古跡和奇觀景致。

    第四,雄奇秀麗地白音峽谷風光。相距李子園不足十公里的白音峽谷,人們把這里比喻為天水的“小九寨溝”。峽谷兩岸森林茂密,飛流瀑布;涓涓溪流;潺潺有聲;小橋橫臥;魚蟹竟游;林畔茅屋草庵,林中野果飄香;可品山珍野味,可聽高亢山歌。真可謂野趣橫生,意蘊幽怨,是一處野游是好去處。

    第五,勝境古跡名冠隴右

    一、李子園普化寺是古秦州著名的一座千年古剎,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具有一定歷史考古價值,亦是研究隴上李氏文化的真實佐證,相傳,普華寺始建于唐代貞觀十七年,即公元643年,距今已有1360多年的歷史。古秦州志書中記載:明洪武年間鐵鑄大鐘一口,鍾文云:“太宗建寺,養僧兵處”。民間還傳說:“先有普華寺,后有李子園”。李子園地處秦嶺山脈西段南坡,嘉陵江上游的白嘉河地域。該寺院建在八卦山前,背靠八卦山脈之末,兩側垣河,左流花園河,右淌石罐水,普華寺建立在“二龍戲珠”的寶地上。又有皇家寺院的氣派。民間傳說:“普華寺一寺壓兩龍”,即兩河相繞其寺河水流白嘉河嘉陵江。李子園川道不大不小,但有斜陽夕照美景,街面正東正西布局,夏日斜陽夕照,古剎鐘聲,即為一景。李子園古稱“夕陽川”。明代鐘上銘文稱“席陽川”。民間常說:“我從‘席(夕)陽川’過,路經三百(柏)一十(石)一座爺爺廟”。爺爺廟就是指的普華寺。因普華寺是唐太宗養練僧兵的地方,而自古享譽盛名,該寺相似河南少林寺,是為唐李王朝養練僧兵(即武僧)的一座古寺院,這里的僧兵要聽從朝廷調遣,戰時開赴前線去打仗,平時在寺院里修煉武術。據考這里僧兵人數規模不下千人。這么多的僧兵,需要供給糧食,因此,資料證實普華寺就有常熟地367埫(折合734畝),這么大面積的土地所生產的糧食,足可供千人以上的僧兵食用。可見當年普華寺的僧人和尚人數眾多,而且還都是武僧。

    普華寺歷經一千多年風雨滄桑,包括地震和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的侵襲。因此,千百年來,經過了幾圮幾修,總算將這座古寺佛剎保存下來,當然主要是依靠李子園人民和歷代駐寺僧人為有力保護的結果。解放后就維修了幾次。改革開放以來,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期間,先后進行了十三年的重修,在李子林場的大力支持下,廣大僧眾和居民投工投勞一萬六千多個,投資一十六萬多元,修舊如舊,恢復重建,使普華寺恢復了原貌,香火延續不斷。現已被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古跡》的牌子掛在了山門門額之上。據文博考古專家竇建孝先生分析斷定“普華寺為明代早期建筑”,清康熙年間進行過重修重建。“大雄寶殿”(趙樸初題寫的匾額)和“天王殿”(常明法師題寫的匾額)以及鐘鼓樓建筑年代最早。山門為清代早期建筑,現存山門門墩為木質鼓型,在天水古建筑中極為少見。應列入文物保護單位。普華寺山門上的木雕對聯,其書法逎徑俊秀,是極為珍貴的書法作品。

    對聯曰:

    上聯:紫竹座青風吹開云霧千年曉;

    下聯:玉瓶注法雨灑遍乾坤萬戶春。

    這座千年古剎以新的面貌和姿容屹立在群山環抱之中,脊獸騰飛,蒼松翠柏,垂柳搖曳,古柏參天。山青水秀,鳥語花香。經過維修后的普華寺,殿宇恢宏,香煙繚繞,朝鐘暮鼓,梵音佛號。其建筑風格地位環境,確是一座豎立在小隴山林區的千年古寺佛剎。它又是一處旅游觀光、避暑度假的好去處。近年來慕名旅游觀光者絡繹不絕,日盛一日。

    二、白云山牛家峰景區,海拔2010米,距麥積山約25公里,是曲溪風景區上游的一處名山。牛家峰在白云山后,白云山在白音寺村之左。山上白云繚繞,霧氣彌漫。如遇陰雨天氣,云團滾滾,霧氣簇擁,青山白云渾為一體,猶如一條巨龍騰空飛舞,遠眺恰似“睡美人”橫臥萬綠叢中,白紗彩帶半遮胴體,雙乳峰依稀可見,使白云山顯得更加神秘莫測。如果說麥積山植物園是一處名貴植物的“王國”的話,白云山既是一座植物“王國”,又是一座動物世界的“天堂”。傳聞這里常有蟒蛇出沒,蛇是白云山的特產,種類繁多,應有盡有。還有梅花鹿、大黑熊、小麂、林麝、金錢豹、狼、野豬、毛冠鹿、鬣羚(俗稱四不像,學名蘇門羚),巖羊、黃羊、兔子、野雞、赤麻鴨、紅腹錦雞、十樣錦雞、雉雞、老鷹、鳶、畫眉、普通鷺鷥等珍禽異獸。而且白云山的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名貴樹種種類繁多,有青岡、楓楊、五角楓、元寶楓、青爪槭、山楊、榆樹、柏華和刺槐等,還有瀕危珍貴樹種云杉和紅豆杉,還有人參、金耳環、靈芝草、長壽草、五味子、酸梨、苦杏等名貴中草藥材以及杜鵑花、金銀花等名貴山花、野草。白云山四季景色宜人,集雄奇險秀與山水林泉匯集與一體,礦泉水、奇石、洞穴、古剎會合于一山,錯落有致,巧奪天工。有高大巖洞十數口,大者可容百人以上,小者可容一人出入。人們常把白云山比喻為“仙山佛國”和“西部蓬萊”,令人稱奇稱頌。

    (李子園花園村光板石)

    白云山白云寺始建于東晉時代,距今約1600多年,比普華寺要早二百四十年。白云寺原先建在白云山上,于清代乾隆年間移遷山下,后有移至白音村頭。白云山原名白音山,因紀念白云菩薩而建寺,相傳白蛇在此山修煉成仙,終成正果,白蛇仙在白云山與峨嵋山的之間享盡仙山佛國靈氣,但他最喜愛白云山。故將白音山改成白云山。傳說,一日夜有位佛教居士夢見白云菩薩顯靈托夢,說應將“音”字改成白字,全稱白云山白云寺。從此以后就人們稱白音山為白云山,稱白音菩薩為白云菩薩。1995年世界文化名人霍松林先生題寫了“白云寺”三字的匾額,從此就正式命名為“白云寺”。“山以景觀,寺以山名”。游人登山要由山下拾級上山,經過踏步羊腸小道,穿越林間空隙,步行約4公里即可到達山頂。又從高處雙乳峰向下,依次有《三圣殿》、《菩薩殿》、《許仙臺》、《白蛇仙洞》、古井、姊妹石、和尚掌等景觀。白云山景致奇特,上下呼應,濃墨淡沫,相得益彰。的確是一處隴東南的名山勝景。在雙乳峰下,半山腰處,還有一眼礦泉水,流水入碗口粗細,終年流淌不息,潺潺有聲,水質甘甜清涼,經化驗含有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元素。據1997年6月26日,天水市地方病防治所化驗報告書稱,白云山礦泉水質含量是:水碘1.78mg/L、氟0.52mg/L、硫酸根110mg/L、硒:未檢出,PH7.2,亞硝酸鹽氨0.01mg/L,硬度162.63mg/L、鈣54.11mg/L、鎂37.70mg/L、氨氮0.02mg/L(報告結果:此水源可以作為生活飲用水使用)。當地居民謝氏,自清代起在白云山下建立了一座制酒作坊,酒名曰:“明光光”。此酒以玉米、高粱為原料,燒煮而成,曾供方圓數十里居民飲用,品味極高。但后來由于謝氏家族生計不濟而倒閉。

    (李子園長河風光)

    三、青龍山,位于李子園長河村頭不遠處。此山松濤竹海,山巒疊翠,半山懸崖處,有高約5米,寬約3米多的石洞,名曰:“湘子洞”,相傳是神仙韓湘子修煉成仙對的古洞,曾經三渡靈英女。洞之左側是“靈英廳”,右側是“靈霄樓”。山之頂主峰有一座重約50噸“鎦金石”,形同黃山的“飛來石”。還有大自然鬼斧神工,自然造化出來的“金龜戲水”、“石龍過江”、“犀牛望月”、“獅子張口”、“五豬朝天”、“鴛鴦池”“白鶴灘”、“蓮花山”等奇觀盛景,栩栩如生。

    (李子園營房村響潭溝)

    李子園林場所轄區域,景色十分秀麗,頗有江南水鄉之秀,也有田園風光之美,壯麗中帶有野趣,粗狂中含有高雅人脈,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分布廣泛。又距曲溪風景區一河之隔,如若與曲溪風景連通一氣,上下呼應,把李子園森林公園與曲溪風景區連接在一起,將為小隴山大自然風景旅游增大活力,定會把李子園推向一個更加絢麗多彩的旅游風景區。將東南旅游路線連接起來,將會迎來更多的旅游觀光人員。

    (李子園野生蘑菇)

    (李子園柳林魚塘)

    (李子園柳林魚塘)

    (李子園北雨風光)

    (李子園花園村油菜花海)

    (李子園柳林)

    (李子園野生娃娃魚:大鯢(拉丁學名:Andrias davidianus ),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它的叫聲像嬰兒的哭聲,因此人們又叫它“娃娃魚”。大鯢是國家二級保護兩棲野生動物,是農業產業化和特色農業重點開發及野生動物基因保護品種。

    (李子園花園村史家莊)

    (李子園河口村田園風光)

    (花園風光)

    (李子園望天村)

    (李子園柳林村)

    (李子園的白娃娃)

    (菜瓜花)

    (天然野生水果楊奶奶)

    (美麗的蝴蝶)

    (山雀)

    (花園村油菜花海)

    (野生雙蘑菇)

    (花園村光板石風光)

    (花園村光板石風光)

    (營房村響潭溝風光)

    (李子園村田園風光)

    (茍家莊風光)

    (牧牛)

    (白音山林海)

    (響潭溝一線天風光)

    作者:趙安生

    相約風情小鎮·暢享生態之旅

    ——娘娘壩首屆鄉村文化旅游節

    一、主題

    相約風情小鎮·暢享生態之旅

    二、時間地點

    2017年6月13日—9月,秦州區娘娘壩鎮。

    三、指導單位、主辦單位

    天水市節會辦、秦州區文廣局、秦州區旅游局、秦州區文聯指導;秦州區娘娘壩鎮黨委、娘娘壩鎮人民政府主辦。

    四、活動模式

    以娘娘壩鎮絲路風情文化廣場為主陣地,以生態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度假為模式,開設三條精品旅游線路:觀光農業園區游、濕地生態風光游、瞻仰烈士紅色游,集中展示自然風光、民俗文化、特色美食、農特土產、紅色瞻仰于一體的系列活動。

    五、重點活動

    (一)“秦州后花園·魅力娘娘壩”文化旅游攝影展暨首屆娘娘壩鄉村文化旅游節媒體、攝影采風活動啟動儀式。

    (二)秦州區娘娘壩首屆鄉村文化旅游節開幕式暨秦州區“歡樂鄉村行”文化下鄉活動。

    (三)“樂享綠山秀水·暢游自然風光”娘娘壩休閑游活動。

    (四)“傳承發展、民德歸厚”—娘娘壩鎮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

    (五)“舌尖上的農家名菜”展示品嘗活動。

    (六)“大地之愛”區域特色農林產品展示展銷。

    (七)“翰墨飄香·醉美風光”書畫名家作品邀請展。

    (八)“強身健體,健康生活”——群眾廣場舞、太極拳表演。

    (九)“我捕捉、我快樂”農家樂垂釣品鮮休閑游活動。

    (十)“鄉音如歌”秦腔名家演唱活動。

    魅力娘娘壩熱忱歡迎社會各界有志之士來娘娘壩投資興業,大展宏圖。同時,真誠邀請廣大市民群眾于6月13日來我鎮錢家壩小區暨“娘娘壩絲路風情廣場”,品味現代風韻的、地方特色的、民間民俗的、為期一周的文化大餐,我們為您精心準備了原生態、紅色游和觀光農業等三條精品旅游線路,讓我們真誠“相約風情小鎮,暢享生態之旅”!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