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文學 > 詩詞歌賦 > 正文

    張建平:逃票旅行

     

    @0I1DQO@31)}LGW{9YIDU8Q

     


    逃票旅行      

    分水嶺     

    5月19日,第7個中國旅游日。臨近中午,聽群友說,今天天水的所有景點都免票,聽來難免讓人心動,麥積山好多年沒有上去過了,借此機會忽然有了一種去麥積山看看的沖動。

    說走就走,下午一點剛過,我和家人就出發了。一路還祘順利,倒換兩趟公交,三點就已到了麥積山停車場。經打聽,哪有免票活動呀,麥積山+植物園是72元,如要登臨麥積山懸梯則要再加20元,嗬,這不是宰人嗎!看來中國旅游日的春風今年是沒有吹到天水了,這難免讓人覺得有些尷尬。既然是旅游日,一點優惠都沒有,掃興之余,誰還舍得掏那么多錢去買門票,倘若如此豈不是傻子一個!    

    我環顧停車場四周,便手拽妻子,向正南邊走去,我們邊走邊看,尋找著能爬上圍墻的突破口,正當我們信心全無時,西南角處有個豁口,再伸頭向外張望,墻下似有一條被人踩過的小路徑直通向遠處,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不全費功夫‘’,我先是翻墻而過,順勢跳下護坡,然后伸手扶妻,妻借我力,也是順利翻越。在叢草雜生的槐林里,我們沿著似有似無的小徑穿行,不一會就爬上了通往麥積山的公路,很慶幸,剛好繞到了檢票口的前面。  

    我們準備先游植物園,然后再橫穿植物園的小山去麥積山。進得植物園大門,是條悠長平坦而又彎曲的水泥路,足有四五米寬,一邊近山,一邊臨水,兩旁都是枝葉繁茂的密林,陽光透過枝葉間隙灑向地面那嫩綠繁茂的草墊上,透徹如童話般明亮,束束光柱交相輝映,猶如特意的舞美設計,顯得靈動而不雜亂、亮麗而不刺眼、美奐而不喧耀。兩邊樹林里不計其數的蟬鳴,和著聲聲鳥啼,響徹一片,渾然不可分離。翠色和著花香,花的香艷招惹著蜂蝶飛鳥,此情此景又吸引了猶閑的游人,自然界就是這般的神奇。    

    妻子平時很少走路,從植物園山門通向里面約4公里的水泥路,已經使她走得氣喘連連,死活賴臉拽著我借力向前,看這樣子我們是無法看到植物園后面的瀑布了,為了照顧妻子的情緒,加上時間也不早了,我們只好提早改道麥積山了。  

    順山梁而過,半山腰就是觀景臺。說是觀景臺,其實多半是由著麥積山而來的,那么大的一麥垛,你可輕而易舉地用手托將起來,變成你手心里的寶;那么美的景致,你可以全景收入眼眶,那是何等的滿足與富有。觀景臺也就是由此而名吧。  

    由觀景臺下走,不遠就到了著名的麥積山前廣場,麥積山像位巨人,靜靜地佇立在廣場西北。歷經歲月,飽經蒼桑,在風雨流年的光影中,那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彌勒佛陀,始終如一,象是堅守著一份虔誠的信仰,東方一笑彈世塵,麥積名揚四海外。

    游完了麥積山,時侯也不早了,該下山了。揮一揮手,和麥積山道別。

    東方微笑,解人愁!    

    張建平,筆名:分水嶺, 醫務工作者,喜歡用靈動的文字分享生活的點滴。曾在《天水日報》《天水晚報》《天水日報 教育周刊》《甘肅廣電報 天水周刊》《平涼周刊》《東方散文網》《天之水網》《甘肅文學》等媒體發表散文(隨筆)、詩歌、小小說及新聞稿件百余篇,獲2010年第25屆中國地市報新聞三等獎。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