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杜甫研究會在東柯草堂舉行美化環境緬懷詩圣活動
6月11日上午,天水杜甫研究會部分會員和各界杜詩愛好者60多人前往麥積區甘泉鎮東柯杜甫草堂,進行“緬懷詩圣,美化環境的義務勞動及聯誼活動”,以這種樸素的形式紀念我國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世紀文化名人杜甫。這次活動由天水杜甫研究會會長、年逾九旬的革命老干部桐樹苞親自策劃,由副會長兼秘書長聶大受教授帶領實施。
天水杜甫研究會成立于2006年,是由天水市大中專院校、專業研究機構和杜甫研究專家及愛好者組成的學術性社會團體,目前注冊會員197位。研究會成立以來,一方面深入“杜甫在隴右的文化”研究工作,與全國眾多杜甫研究機構進行學術交流,學術成果顯著,除各種學術研究信息動態外,研究會還編印了《杜甫隴右詩集》、《杜甫與隴右》等著作,匯集了會員研究成果,會員創作發表有關研究論文、文學作品300多篇,在全社會形成了杜甫研究熱潮。
杜甫草堂,位于天水市麥積區東南約20公里的甘泉鎮八槐村,為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的寓居住處,因此景處東柯谷,又稱東柯草堂。杜甫曾在“秦州雜詩”中用“東柯好崖谷,不與眾峰群,落日邀雙鳥,晴天養片云”的詩句來贊美東柯谷的美景,現據杜甫以前的舊居建有茅草屋草堂、竹籬小院、菜園等紀念性建筑。據《元一統治》、《雍大記》等史載始建于北宋哲宗紹圣(1094-1097)年間,距今900多年了,歷經宋、元、明、清。明代崇禎末年(公元1644年)毀于戰火后重建。同治七年(1868年)再遭戰亂,毀壞殘盡,之后又加修葺。
2016年,天水杜甫研究會經多方努力進行修繕,新換了屋頂,補休了墻體,重建了柴門和籬笆墻等設施。同時,竭盡全力對杜甫寓居地遺跡“白水澗”進行了保護,今年3月起,又多次籌劃,制定了綠化美化規劃。對草堂的庭院及外圍環境進行了政治,5月5日起開始到目前,共栽植喬木49棵,其中在院外有白皮松9棵(取意恢復民謠中的“九股松”)紅葉李20棵,日本櫻花3棵,華山松2棵;院內栽有側柏1棵,油松11棵。“白水澗”泉眼處栽植油松3棵,沿庭院籬笆墻、院墻、房廊沿等處栽植冬青500多株。并對草坪進行了整修;鋪設步道4條,約100余米。
當天的活動中,開展了義務勞動,整頓庭院,打掃衛生,清除垃圾等活動。同時,廣大會員表演了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有詩朗誦、葫蘆絲、當地小曲、秦腔、獨唱、藏族舞蹈等節目。書法家在現場揮毫潑墨為廣大會員創作書畫作品50多幅。通過對杜甫草堂進行美化和綠化活動及開展形式多樣的紀念活動受到會員們的一致好評。同時接受了一次緬懷詩圣的最有紀念意義的活動,讓我們盡情的享受東柯谷青山綠水的別樣景致吧!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